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液晶的故事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F.Reini-tzer在研究胆甾醇酯对植物的作用时,发现这种有机材料竟然有两个熔点:在145.5℃.胆甾醇酯先熔化成一种混浊的液体;到178.5℃,混浊突然消失,液体变成全透明,“如果说固体的胆甾醇酯已在145.5℃熔化为液体,那么,又是什么不同于固体与液体的鬼东西在178.5℃熔化?”  相似文献   

2.
一、液晶的混浊外观——强烈的光散射 在一百年前,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首先发现了液晶,他在一封通信中写道:“这种物质(胆甾醇苯酸酪)具有两个熔点,在145.5℃时,它熔化成为一种雾状的液体;在178.5℃时则突然全部变成清亮的.冷却时先出现紫蓝色,但很快自行消失,物质又呈浑浊状液体,进一步冷却,紫蓝色再度出现,不久即固化成为白色的结晶块.”现在的知识告诉我们,胆甾醇苯酸在145.5℃和 178.5℃之间呈液晶态,第一次出现紫蓝色对应于蓝相,第二次则是胆甾相.现在已经发现有数千种物质呈液晶态,已知的液晶相不下数十种,蓝相和胆甾相只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3.
神奇的液晶     
 液晶,这是一个人们并不陌生的名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都会碰到它,如液晶手表,BP机、数字式仪表的液晶显示屏以及液晶电视机等.但是若问什么是液晶?液晶为什么具有显示功能?则不少人又无言可答了.一、液晶的发现早在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在加热熔解胆甾醇脂过程中发现,这种有机化合物结晶体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出现一种神奇的现象:当加热到145.5℃时,结晶体溶解成混浊粘稠的液体;当继续加热到178.5℃时,则又变成了透明的液体.当时,莱尼茨尔就明确认为该有机物有两个溶点.前者叫熔点,后者则被人们称为清亮点.  相似文献   

4.
 液晶是介于各向同性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新的物质状态.它的特点是同时具有流动性和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种类很多.从相变的物理条件来分,可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以下主要介绍热致液晶,从液晶分子排列的结构来看,又可分为向列相、胆甾相和近晶相.  相似文献   

5.
热致液晶CPHOB的有序参数与核磁共振弛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庆安  胡传民  曹琪娟  李子荣 《物理学报》1997,46(10):1961-1964
从室温至380K测量了热致液晶4-己氧基苯甲酸4-氰基苯酯(CPHOB)的氢核磁共振谱.其固态至向列相的转变温度Tsn=347K,向列相至各向同性液体的转变温度Tni=359K.得到了液晶态有序参数的温度关系.讨论了氢核磁共振的自旋晶格弛豫机制.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液晶是奥地利生物学家 Reinitzer于 1888年在胆甾醇苯甲酸酯中首先观察到的,由德国的晶体学家Lehmann于翌年命名.“液晶”这两个字,指的是介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目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很重要[1].我国的液晶研究亦已有十一年历史[2]. 自液晶的发现到1977年的89年间,人们所知道的液晶都是在长形的有机分子化合物中找到的.这些分子一般有一个长而坚硬的中心部分,成板条形,在一端或两端系有柔软的尾链[3].由长形有机分子构成的液晶态(相),主要可分为向列相,胆甾相和近晶相三种(见本文第一节).这些液晶态的基本性质,大部分…  相似文献   

7.
童寿生  周维媛 《物理实验》1993,13(3):125-130
液晶材料的性质液晶材料是由棒状或线状分子构成的有机物质,其长度约为1~3nm,厚度约10~(-1)nm。在某温度范围内,这些材料呈现有序晶体的光学性质(即分子往往互相平行排列),但有液体的流动性。广泛作为液晶使用的材料是联苯(Biphenyl)、苯基环己烷(Phenylcyclohexane)和环己基环己烷(Cyclohexylcyclohexane)族。液晶材料一般有三种类型: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以其分子排列的移动或取向顺序来区分。因为各个液晶分子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由于其细长的形状),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由于永久或感生偶极矩),所以材  相似文献   

8.
液晶早在1888年就已经被人发现.它们大部分是由长形分子构成的液体.近年来也发现了由盘形分子构成的液晶.液晶是具有晶体各向异性特征的液体.早年由于不曾找到它们的实际用途,所以只是长期作为实验室里的特殊材料来被人欣赏而没有发展.人们对液晶的性质也长期不太熟悉.到了三十  相似文献   

9.
1888年,Reinitzer 首先发现棒形分子液晶[1]。1977年,Chandrasekhar等成功地获得了理论上已有预言[2,3] 的盘形分子液晶中介相(discitic)[4] 在棒形和盘形分子情况下,中介相的各向异性来自一维或二维分子几何形状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在1978年,Halperin和Nelson[5]考虑了一种二维质点分子晶格,并指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前可能会存在六角液晶相。质点分子是零维的,连接它们的键对应于一般传统的液晶相中的棒形分子。 严格地讲,所有分子本质上都是三维的.这里所说的分子“维数”是指描述中介相的物理模型中的“分子-的维数.换句话说,它是指能…  相似文献   

10.
液晶是一种凝聚态物质,它的特性与结构介于晶体与各向同性液体之间,实际上是有序流体,它具有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有时又被称作中间相或介品相. 液晶具有一定的长程取向有序,其分子按某一从优方向排列,这是其物理性质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然而,液晶又是平移无序或部分平移无序的,因而又具有某些类似液体的性质,它可以形成液滴和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平移对称性的不同,液晶形成各种不同的相. 各种类型的液晶相几乎填充了从各向同性液体到晶体之间在有序性上的所有空隙.例如,向列相很接近液体,然而某些近晶相却会具有三维结构.具有立方结构的近…  相似文献   

11.
一、盘形分子液晶(discotic liquid crystal) 以前人们所知道的液晶都是由长形分子构成的.1977年S.Chandrasekhar等人对六取代基苯酯类化合物进行了光学的、X射线的以及热力学的研究,发现这类化合物可以形成与经典丝状液晶和层状液晶不同的新型液晶.这些化合物的分子本身是扁平盘形的.盘形分子液晶六正烷基羧酸苯酚酯的分子非周期性地上下堆垛成液状的分子柱,同时这些分子柱又排列成具有二维平移有序性的六角形阵列.称为无序六角柱相.三亚苯六-正烷基羧酸酚酯的分子柱可以排列成六角形阵列,也可以排列成为长方形阵列,后者称为无序长方柱相…  相似文献   

12.
液晶的历史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于气态、液态,又不同于固态的特殊状态的物质。它既具有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最使人感兴趣的是:同一种液晶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处于不同的相,产生变化多端的相变现象。液晶系统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它的结构易受周围的机械应力、电磁场、温度和化学环境等变化的影响,因此在适度地控制周围的环境变化之下,液晶可以透光或反射光。由于只需很小的电场控制,因此液晶非常适合作为显示材料。从成分和呈现液晶相的物理条件来看,液晶可以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大类。热致液晶是指单一成分的纯化合物或均匀混合物在温度变化下出现的液晶相。  相似文献   

13.
液晶作为较低(250℃以下)温度检测的一种材料很有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胆甾型液晶的彩色热图象显示原理和有关应用技术,作一简单介绍. 已知的液晶都是有机化合物,它是处于固相和液相之间的一个中间相——液晶相.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不能承受切应力,可形成液滴.液晶分子在液晶中无位置长程有序性,但它又具有晶体的某些特性,如分子取向有序性和宏观的折射率、介电常数、电阻率、磁化率等的各向异性.这些各向异性来自液晶分子本身的几何各向异性,有长棒形,板条形或盘形.液晶大体可分为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大类. 热致液晶大体分为丝状液晶或向…  相似文献   

14.
一、引 言 液晶(液态晶体)是某些有机物质(目前已知的约有三千余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中间伏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分子排列有特定的取向,分子运动也有特定的规律,从而产生一种奇异的现象,即表面上看来是液体(有流动性和表面张力),同时又呈现某些晶体的光学性质,例如光学各向异性、双折射、圆二向色散等.上述的一定的温度范围是每种液晶物质自己特有的参数,称为该液晶的液晶相温度.如果温度高于液晶相的上限,液晶就变成普通的透明液体,失去上述光学性质,称为各向同性液;如果温度低于液晶相的下限,液晶就变成普通晶体,失去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玻璃与液晶非线性光学界面反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合义  郭平  何雪华 《物理学报》1989,38(10):1593-160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由玻璃与液晶构成的非线性光学界面。用一台调Q的红宝石激光器研究了由玻璃与处于各向同性液相的液晶所构成的非线性界面。在不同入射角时非线性界面由内部全反射跃变到部分透射的阈值光强与Kaplen的平面波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在T-Tc=2.5℃条件下测量了时间分辨的非线性界面的反射率。观察到了反射率的滞后迴线。非线性界面的这种反射率的滞后迴线可以归之于液晶分子退取向的弛豫过程。用Ar+激光器研究了玻璃与向列相液晶所构成的非线性光学界面,观察到了由相变而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液晶     
液晶是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在合成胆醇脂时发现的:实验物质加热到145℃晶体开始熔解并逐渐变成乳白色粘稠状液体,温度达到178.5℃时粘稠状液体变清而成为各向同性的液体.该物质处于145-178.5℃之间的粘稠状态时具有双折射现象,这就是液晶.20世纪60年代以后液晶研究篷勃发展起来.70年代法国物理学家德然纳成功地建立了液晶的宏观相变理论并提出了液晶与超导体和超流体的相似性,使液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然纳因此项成就获得1991年诺贝尔物理奖.我国从70年代开始液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红外光谱法和激光拉曼光谱法研究了液晶冠醚4一(烯丙基氧)一4′一(4′一羧基苯并一15一冠一5)联苯在升温时从结晶态到液晶态再到各向同住的液态相转变过程中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变化。对该液晶冠醚的红外和拉曼特征频串进行了初步的经验式归属,并以频率位移、相对强度及峰形的变化描述了该化合物的相转变并初步讨论了相转变过程中光谱信息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液晶是指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新的物质状态.液晶的一些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呈各向异性,这与晶体类似.液晶不能承受切胁强,它具有液体的特征.目前所知道的液晶,其分子形状有“长形”和“盘形”两种.它们都可形成向列相和胆舀相液晶态,不同之处是前者还可形成近晶相,而后者  相似文献   

19.
DODMAC/正丁醇/水体系溶致液晶的^2H—NMR和DSC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50℃下,测定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水体系的相平衡,确定了液晶区域的边界范围。在DODMAC/正丁醇/水相图液晶区中,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并与液晶纹理相互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直链醇碳链长度增加,液晶相区域面积增加,恒定温度下,随含水量增加,体系从单一各向同性的W/O型微乳液→层状,六角状  相似文献   

20.
孙睿鹏  黄锡珉  邵喜斌  马凯  荆海 《物理学报》1996,45(12):2035-2040
通过测量扭曲液晶盒中的液晶分子的实际扭曲角及摩擦方向与液晶分子的界面指向矢之间的方位偏角,用自行建立的液晶方位表面锚定能的测量方法,测定了5CB液晶与摩擦的聚酰亚胺界面的锚定能及其温度依赖性,并用热力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液晶的表面锚定能E是减小的,从25.5℃时的5.0×10-5J/m2减小到35℃时的5.0×10-6J/m2;同时,外推长度de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