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国物理学界的前辈、著名光谱学家、本刊顾问、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广增先生。赵先生系河北省安国县人,生于1902年。因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赵广增先生于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赴美留学,1939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获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归国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教授。解放后于1950年任物理系主任,1952年院  相似文献   

2.
1999年10月13日,我正在京参加科学院院士增选会议,突然接到电话,通知我我国著名光谱学家、中山大学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创始人,我的恩师高兆兰教授,于10月12日下午不幸在广州病逝。噩耗传来,令我万分悲痛。桩桩往事,涌向心头。回想恩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我恩重如山,不禁黯然泪下。1945年秋我进入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学习。1946年高先生和冯秉铨先生伉俪从美国回母校任教。当时Dr.高(我们在校时都这样称呼她)挂在项链上密执根大学奖给她的金钥匙。和她在二战期间在美国设计成功雷达系统中的T-Rbox而为反…  相似文献   

3.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猷 《物理》2005,34(3):165-170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广东番禺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春受政府派遣赴美考察战后科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教授.1949年秋,应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邀,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4年之久(1949-1963年),其间又曾分别短期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从事研究或任教.1963年后,到美国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63-1965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教授(1965-1978年).1978年退休.从1956年起,吴大猷常赴台北讲学,曾任中研院物理所代所长.1967年担负策划和推动台湾科学发展的重任.1968年后任台北“国科会”和“科导会”主任.在美国退休后迁居台北.1983-1994年任中研院院长.1994年在台北退休.吴大猷专长理论物理,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培养了几代物理人才.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初创阶段重要人物之一.1997年,他在台湾大学作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的系列演讲,并在2001年吴大猷卒后整理成书于台北出版.本刊征得台北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同意,由本刊编委戴念祖先生从该书中摘录部分文字,在本刊分四次连载发表,以飨物理学界同仁.感谢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和李政道先生、沈君山先生、柳怀祖先生对本刊的支持.另外,主编阎守胜感谢林志忠教授赠吴大猷先生书《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使他产生了在本刊上刊登部分内容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正>车世光先生1926年7月生于哈尔滨,1947年9月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建筑系学习,1949年9月转入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61年晋升副教授,先后任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建筑物理教研组主任,1985年晋升教授,直到1988年退休。因病于2009年11月  相似文献   

5.
特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声学》2021,(2):199-199
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教授,《应用声学》编委秦佑国先生于2021年2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秦佑国教授1943年12月29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江都;1967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年–2004年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曾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6.
张树霖 《物理》2001,30(3):190-191
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 (ThelnternationalConfer enceonRamanSpectroscopy ,ICORS)是有关拉曼光谱学的跨学科的两年一届的系列大会 .第 17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 (ICORS 2 0 0 0 )由北京大学和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主办 ,这是该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 .大会由周光召和陈佳洱、许智宏院士分别任顾问委员会正、副主席 ,吴大猷和黄昆、吴征铠先生分任学术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和主席、副主席 .由国际执委会选举产生的大会主席张树霖教授兼任组委会主席 .大会已于 2 0 0 0年 8月 2 0— 2 5日…  相似文献   

7.
缅怀钱临照先生对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电镜学会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自勤 《物理》1999,28(12):746-748
钱临照先生1906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受到过胡刚复先生和严济慈先生的教诲.1930—1931年,他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1930年,叶企孙先生访问东北大学时曾和钱临照见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迫入关,被严济慈先生录用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34年,他在叶企孙先生的鼓励下考取中英庚款公费名额赴英国留学.1937年他回国后先后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1999年7月26日在合肥去世.他的一生业绩已有麦汝奇的专文介绍(见1996年…  相似文献   

8.
吴有训教授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训教授字正之,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97年4月2日吴有训教授诞生于江西省高安县黄沙岗公社石溪村.1977年11月30日病逝于北京.1916年吴有训教授毕业于南昌二中,同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其后曾在南昌二中、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21年末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并随康普顿(A.H.Compton,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教授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秋回国后筹办江西大学.1927年8月任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系主任.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  相似文献   

9.
<正>魏荣爵先生,1916年9月生,湖南隆回人。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物理系。1938年起,任教于重庆南开中学;1942年起,任教于重庆金陵大学理学院。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并于1947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员。1951年回国后,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声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现称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历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0.
吴有训(1897~1977)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897年4月2日生于江西省高安县.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随A.H.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同  相似文献   

11.
 今年11月4日是我国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德平先生70寿辰。作为李先生的学生,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李德平先生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和盂昭英教授,留校任助教。在这期间,他迎来了北平的解放。新中国诞生不到一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分 中国对世界拉曼光谱学发展的贡献(一 )中国物理学家对世界拉曼光谱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讨论中国物理学家对世界拉曼光谱学发展的贡献 ,首先应该提到黄昆先生于 1 954年在北大最终完成后、在英国出版的与玻恩全著的名著“晶格动力学理论”[1 ] 。它已成为声子物理和拉曼散射的经典理论著作。该书曾多次再版 ,直至 1 978年出版社才宣布该书不再出版发行 ;但此后不久 ,又因著名光散射专家 J.L.Birman教授的建议 ,出版社又重新排版于1 985年再次印刷发行该书。1 962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半导体物理大会上 ,一个外国教授对黄…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张文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11月5日2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张文裕先生1910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5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E.卢瑟福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核物理研究,1938年取得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文裕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满腔热忱于1938年秋回国.回国后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张文裕先生再度出国,先后在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部委员马大猷教授七十五岁和从事科学与教育工作五十四周年。我们特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马大猷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潮阳。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7年去美国,先后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当研究生。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西南联大任教,成(?)最年轻的教授。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电机系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195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教务长。1956年首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同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着手组织中国的声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讣告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河洲同志,因病于2011年11月6日14时51分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汪河洲,男,1946年7月出生,广东省揭西人。197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至1991年在中山大学物理系任助教、讲师。  相似文献   

16.
讣告     
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著名科学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常务编委、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原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郭小伟教授 ,因患重病 ,经多方医治无效 ,于 2 0 0 1年 5月 2 5日下午六时五十五分在西安不幸病世 ,享年六十九岁。《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社社长孟广政教授、主编黄本立院士、常务主编宋增福教授已发唁电以示哀悼。郭小伟 ,祖籍广东潮阳 ,1932年出生于上海市。 195 3年南京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毕业 ,同年分配到鞍山钢铁公司工作。 196 2年晋升为工程师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起任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83…  相似文献   

17.
著名真空科学技术专家与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金建中先生,19 9 0 年10月12日已逝世一周年.金建中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是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在金建中先生逝世周年之际,撰写这篇短文,以示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金建中先生于 1919年7月 2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黟县.金建中先生自幼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成绩优异,于1944年在辅仁大学(今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6年在辅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46年后,相继在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物理系和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金建中先生在大学任教期间刻苦上进,才…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应用声学》2005,24(1):68-68
著名科学家、声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杜连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1月25日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杜连耀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对我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声学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连耀教授1910年生,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1934年毕业,1937年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46  相似文献   

19.
张道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6):1238-1238,1202,1220
张志三,光谱学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副主编、顾问。早期致力于原子发射光谱应用的研究。建立较完善的分子光谱实验室,为我国光谱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热心进行激光光谱的应用研究,促进了我国激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的发展。张志三先生因病于2003年9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张先生严以律己,宽厚待人,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得科技界同行的爱戴和赞誉。得知张先生过世的消息,大家深为悲痛。张志三先生的生前好友于9月25日到医院向张先生作最后告别。  相似文献   

20.
正第25届国际拉曼光谱学大会(XXV ICORS)于2016年8月14日-19日在巴西的福塔雷萨召开,是全世界有关拉曼光谱学的两年一届系列大会中的第25届。经原J.Raman Spectroscopy的主编Wolfgang Kiefer教授和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推荐,北京大学张树霖教授荣获拉曼终身成就奖(Raman Lifetime Aw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