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兵 《大学化学》1991,6(5):40-42
电解、电镀、电池和电腐蚀是大学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实验的必备实验内容。许多学校的电解实验多取材于电解水、电解食盐水或电解氯化铜溶液等,我校是用串联两对Zn—Cu原电池为电源,电解KI溶液为普化实验内容。作者将常规型实验作了微型化改革,实验在2ml的微型试管中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现象明显,节约试剂,操作简便,富有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钠遇到浓的硫酸铜溶液时会迅速发生着火(并伴有爆炸),着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着火是由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引起的;(2)着火是由于浓的硫酸铜溶液黏度比较大引起的;(3)着火是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引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进行了实验探究。1钠的着火是否是由酸性引起的硫酸铜溶液水解呈酸性,经测试常温下饱和硫酸铜溶液的pH约为3。为了研究钠的着火是否是由酸性引起的,我们选取了不产生沉淀且酸性更强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1】向2个烧杯(规格125mL)中,分  相似文献   

3.
施先义 《大学化学》2010,25(4):75-77
在过量氨水存在下,向[Cu(NH3)4]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如果向[Cu(NH3)4]SO4溶于水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则有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4.
将市售硝酸银试剂配成溶液,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保持澄清,初步认为这种异常实验现象是由硝酸银试剂中含有少量硝酸铵杂质引起的。测定了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氧化银沉淀的质量,指出制取银氨溶液时只有少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氧化银,大部分硝酸银与氨水反应直接生成银氨络合物。探析了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氨水,反应液始终澄清或生成白色沉淀的异常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
根据溶度积规则,在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KI或Pb(NO3)2溶液,均应产生黄色PbI2沉淀。但实验结果表明,若加入Pb(NO3)2溶液,则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沉淀。为了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我们对PbI2沉淀一溶解平衡的移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凤池  张福军 《化学教育》2002,23(10):45-45
本文介绍一种小型封闭式电解器,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以电解饱和NaCl溶液为例,对电解器的制作和使用说明如下:1 电解器的制作 如图所示进行组装,要求是:  相似文献   

7.
彭俊 《化学教育》2009,30(11):75-76
对电解浓氯化铜溶液时,阴极出现"黑色"现象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得出其"黑色"并非是由微小铜粒产生的,而是生成的亚铜离子与溶液中的铜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络离子所致.  相似文献   

8.
陈毅贞 《化学教育》2008,29(9):62-62
1 氯化铜溶液电解实验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二册讲电解原理时,所做的实验是用2根石墨棒作电极电解U型管中的CuCl2溶液.  相似文献   

9.
程瑶琴  熊言林  信欣 《化学教育》2019,40(23):75-76
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新制的氨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只能看到暗棕色的氧化银沉淀生成与溶解的实验现象;氨水与空气接触时间较长时,部分氨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铵,这样的氨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便有白色的碳酸银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作图法确定溶液中沉淀组成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无机或有机试剂形成的沉淀,其组成的测定常用元素分析的方法。本文介绍几种用作图的方法确定溶液中沉淀的组成,试做一点补充。一、Job-Asmus方法 Job的方法是用来测定溶液配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1.
秦应池 《化学教育》2005,26(3):52-53
1 研究起因理论上,Fe3+与HCO3-的水解因相互促进而彻底进行:3HCO3- +Fe3+ =Fe(OH)3↓ +3CO2↑。Fe(OH)3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才可以溶解:pH<4. 1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3H+ =Fe3+ +3H2O;pH>14 [1]时开始溶解,反应为:Fe(OH)3 +6OH- =Fe(OH)63-或Fe(OH)3 +OH - =Fe(OH)44 -。[1~3]然而在一次探究性学生实验中,却出现如下现象:将NaHCO3溶液逐滴加入到FeCl3溶液中,生成无色气泡和絮状沉淀,而沉淀又逐渐溶解于溶液中,直至NaHCO3溶液达到一定量后,生成的沉淀才不再溶解;将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HCO3溶液中,溶液…  相似文献   

12.
以Ti板阴极、Ti/Pt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装置,电解低浓度NaCl溶液制得活性氯.研究电解时间、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溶液pH值对活性氯浓度及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时间增加,活性氯浓度增加,而电流效率逐渐降低;初始阶段活性氯浓度增加较快,近1 h活性氯浓度趋于稳定;增加氯化钠浓度可提高活性氯浓度和改善电流效率;微酸性电解液有利于提高活性氯浓度.电解过程中,溶液电导率不断降低,pH值变化范围在1之内.  相似文献   

13.
曲金海 《化学教育》2001,22(5):36-36,41
电解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电解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现行的全国高中化学课本乃至中专、大学化学教材,均没有对电解质溶液电解后pH的变化规律给出系统的论述。笔者在分析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分门别类地论述如下。需要说明的是:电解时均采用惰性电极。  相似文献   

14.
纳米CeO2粉体的单室电沉积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室电解槽内控制恒定的电流密度电解CeCl3溶液,最终铈盐溶液氧化水解生成CeO2·xH2O沉淀。沉淀经高温焙烧后,TEM和XRD测试表明:粒子基本呈球形,晶体粒径约为20-50 nm,为立方晶系CeO2,随着焙烧温度由500℃升高到650℃,粒子粒径逐渐增大。电解CeCl3溶液产生的氯气提供强氧化性氛围,有利于Ce^3+氧化为Ce^4+,从而提高了氯气氧化机制,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引入了电极-溶液界面区及电化学反应模型,有助于理解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人教版)学生实验九“苯酚的性质”:4、在试管里滴2滴苯酚稀溶液再加4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加饱和溴水,直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5、在试管里滴人几滴苯酚稀溶液,再加约3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现象。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灵敏反应,如果溶液浓度合适,实验现象就很明显。但是,在我们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金属铝为阴极材料,以3mol·L-1浓度的NH4NO3水溶液为电解液,采用非对称电极阴极等离子体电解方法制备出氧化铝纳米颗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颗粒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颗粒以立方相Al2O3为主.还对放电过程的电流变化和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这种颗粒的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强电解质溶液粘度的影响因素,18种强电解溶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下的粘度测定结果显示,强电解质溶液的粘度和离子强度、温度倒数分别成指数关系,符合经验公式:lnη=lna+b/T+kl,且粘度和电解质的电荷强度、离子半径等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用激光光散射技术研究了丙烯酰胺 丙烯酸共聚物 (简称P(AM AA) )的溶液行为 .结果表明 ,纯水中P(AM AA)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Rh的分布存在 10 0~ 5 0 0nm的范围 ,与溶液中的网状结构对应 .当加入NaCl后 ,Rh 分布变窄 ,集中在 10 0nm以下的范围内 ,10 0~ 5 0 0nm这一范围消失 ,说明P(AM AA)在纯水溶液中主要以网状结构存在 ,小分子盐如NaCl的加入会破坏这种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的破坏导致溶液稳定性下降 ,在0 1mol LNaCl溶液中 ,当c c 时 ,放置一段时间后 ,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  相似文献   

19.
1 硫酸亚铁溶液的制备及性质检验 实验中尽管已经采取除氧措施,但是在制备Fe(OH)<,2>时,其呈现白色沉淀的现象往往一瞬即逝,现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纳米氧化铝材料研制中若干关键步骤的反应过程的考察结果.(1)铝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产生无定形氢氧化铝沉淀.在碳酸氢钠未大量过剩条件下,氢氧化铝沉淀前有一个反应诱导期.在此期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已有显著变化.在260nm附近紫外吸收增强;和Ba2[Al2(OH)10]等含六配位铝原子的晶体的紫外光谱对比,讨论了铝酸钠溶液分解的机理;(2)实验表明:和丝钠铝石相比,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无定形氢氧化铝不是平衡固相而是亚稳相;(3)实验表明:无定形氢氧化铝在拍散和凝胶形成过程中晶化,形成拟薄水铝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