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用B-3样条函数有限条元塑性铰法考虑薄板大挠度的影响分析了受弯薄板的极限承载力。其结果与有关试验资料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在概念设计阶段,车身碰撞安全性能评价是一个难点问题,需要详细的结构模型,本文基于塑性铰理论提出采用梁单元简化模型对框架车身进行概念设计阶段的耐撞性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关于箱型截面薄壁梁弯曲特性研究的理论模型与计算过程,接着赋予梁单元塑性铰的特性,模拟薄壁梁变形,再对框架车身进行了碰撞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详细模型对比,以分析简化模型的精度及可靠性。最后,以此为基础对框架车身进行耐撞性优化。结果表明,该简化模型易于创建,且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概念设计阶段梁结构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9.
用样条有限条塑性铰法分析了板梁的极限荷载。首先对条单元以样条位移函数表达的总势能进行求导而推导了位移-荷载关系式。然后用塑性铰法推导了单元的塑性刚度矩阵。因此该方法兼具二者优点:样条有限条法的位移量少和塑性铰法形成塑性刚度矩阵的便利。它还可以考虑梁的初始缺陷,如残余应力和初弯曲。通过与相关的试验数据比较,证明该方法有效与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端部受斜冲击的刚塑性悬臂梁的双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冲击载荷作用在刚塑性悬臂梁的端部,引起作用在梁横截面处的弯矩以及轴力;在发生塑性变形截面处,弯矩及轴力满足交互作用屈服条件。广义应力在移行铰的邻域不违背屈服条件,屈服函数可在移行铰的背面取极大值,移行铰处的剪切力不必为零。如果悬臂梁足够长,在响应的初始阶段移行铰处非零的剪力会在梁上引起多铰变形。通过对双铰模型与单铰模型的比较发现,双铰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单铰模型计算的结果很接近,单铰模型作为一个近似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网架与网壳结构中的薄壁空心球节点,对薄壁球壳在环线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B-样条函数及截断单项式。克服了理论分析中因剪力突变所带来的困难。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薄壳的非线笥稳定是工程中常用的空心球节点的控制因素。同时又表明现行规程公式的计算结果大于数值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弹塑性球形薄壳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曲面弯曲的等度量变换,给出了受冲击球壳的变形模态;接着,分别假定材料力弹性或刚塑性,基地能量守恒,得到了壳本和撞击体在运动过程中控制方程;最后,对所得到的控制方程进行了数值求工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发展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16.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异形板的极限均布荷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塑性铰线理论确定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板的破坏机构,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火灾时板内的温度场,根据高温后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塑性铰线截面的弯矩及灾后极限均布荷载进行了分析,为钢筋混凝土板火灾后的评估和维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冲击载荷下软钢梁早期响应的数值模拟和简化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冲击载荷作用下,梁的早期响应既有弹性变形也有塑性变形,两者相互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弹性弯曲波的传播是梁早期变形的主要机制,刚塑性简化理论预言的初始阶段中梁的“移行塑性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本文提出的弹性 理想塑性简化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固支软钢梁的早期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