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曲麻菜学名苣荬菜,性寒味苦,具有消热解毒、凉血利湿等功效。苣荬菜含有铁、铜、镁、锌、钙、锰等多种元素,其含钙量是菠菜的3倍。钙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样品中钙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1-5],但在Mg2+、Zn2+共存时,以铬黑2+  相似文献   

2.
选择261.6 nm和282 nm为测定波长,用等吸收点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硝基苯直接电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反应液中的对氨基苯酚和苯胺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氨基苯酚和苯胺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1%和0.9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和100.4%.  相似文献   

3.
孙长霞  苏逸菲  汤梦怡  李强 《分析试验室》2019,38(12):1427-1431
以3,5-二甲酸-4'-羟基偶氮苯(DAH)为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等吸收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口蘑中微量铜(Ⅱ)(Cu~(2+))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在pH 9. 18四硼酸钠缓冲溶液中,DAH与Cu~(2+)发生反应形成DAH-Cu~(2+),该体系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强度会发生变化,利用双波长等吸收点法的定量理论对铜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双波长法中铜的标准曲线为ΔA=0. 092c+0. 0109,相关系数(R~2)为0. 9979,双波长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5. 8×10~4L/(mol·cm),而单波长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4. 3×10~4L/(mol·cm);与单波长法相比,双波长等吸收点法灵敏度提高了将近1. 4倍。双波长等吸收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87%(n=11),检出限为0. 072μg/mL,定量限为0. 22μg/mL,回收率在99. 0%~100. 7%之间,与国标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相比,2种方法的结果较接近,相对误差为1. 53%。  相似文献   

4.
5.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对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内容分为4部分:①常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②标准加入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③计算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④双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引述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6.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分光光度法领域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分支。1951年Chance首先设计成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1968年已有商品仪器问世。1969年以来发展较快,1974年柴田正三等人撰写综述文章,介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与应用,近年来他们又撰写了一本专著,全书达200页,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本有关双波长法的著作。我国于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重视该法的介绍和评述,起步虽晚,但进展颇为迅速,已有一批研究成果,国内外《仪器分析》教科书中已有专门章节讲述此法。本文将以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为中心内容评述双  相似文献   

7.
普通分光光度计是我国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分析仪器。一般均采用经典光度法(即以空白溶液或纯溶剂作为参比)测量吸光值。该方祛与双波长双光束光度法相比较,在测定双组份、混浊试样和背景吸收大的试样时,显得无能  相似文献   

8.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原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所周知,分光光度法已是广泛应用着的一种分析方法。但是,采用经典的分光光度法时,对于多组份混合物的分别定量,必须解联立方程式,这不仅手续比较繁杂,计算麻烦,测定误差也较大。对于混浊试样或其他背景吸收大的试样的测定,经典的分光光度法则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自从五十年代提出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来,随着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并且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在酸性条件下,水溶苯胺蓝(ANB)与硫酸阿米卡星(AMK)反应,生成蓝色离子缔合物,其最大正吸收波长位于682nm,最大负吸收波长位于602nm,正负峰吸光度绝对值之和与AMK的浓度线性相关,AMK的浓度在0~1.8×10-5mol·L-1的范围内遵从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50×104L·mol-1·cm-1,由此建立了测定阿米卡星的双波长光度法。方法用于市售药物及人体尿液中阿米卡星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前言B.Chance 在1951年研制了双波长分光光度计(dual or two-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er),长期以来,为生物化学领域提供了独特的数据,但是一直没有普及。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仪器本身不是谁都能马上操作的,这和叫做线粒体计的仪器类似;另一方面是由于使用的范围非常狭窄。但对一般的研究人员来讲,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容易理解的。1968年,日本研制成了商品化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作者们尝试把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自从在混合成分相互定量、微分分光光度法和高  相似文献   

11.
经证实连续变量法(job法)吸收光谱中可形成一个等色点。利用该等色点的特性可同时测定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方法用于La-偶氮胂Ⅲ-Ni-PAR等体系,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环糊精衍生物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环糊精衍生物开发概况及目前已或将商品化的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思路与方法,重点阐述环糊业在荧光分析中增效作用机理和应用,及环糊精母体和衍生物分析特性的不同,较详细地详述了光活性基团修饰性生物对开发和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This mini review briefly describes (i) literature data on the non-zero current measurements with ionophore-based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ISEs) aimed at...  相似文献   

14.
等色点光度法测定指示剂类有机试剂的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中部分吸收光谱(CR〉nCM)相交形成一个等色点,另一部分光谱(CR〈nCm)则不交于该等色点。我们利用等色点吸光度值与另一部分光谱在该波长吸光度值之比,可计算出试剂纯度。方法不依金属为基准,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负吸光度法用于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碱性品红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SO3^2-为例,研究了负吸光度法用于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的优点与原因。结果表明,相对正吸光度法,灵敏度提高40%,标准偏差下降83.4%,线性范围上限提高了2倍,下限从0.1μg扩展到0,其原因是提高了测定吸光度的信噪比,有色剂用量能选在灵敏度最高、稳定性最好的最佳浓度,操作简便,规范减小了误差。  相似文献   

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着重评述了1998年以来国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各种用于有机化合物分析的AAS方法按其所用的化学反应分为七类,并按类介绍和评述了AAS在有机分析中的部分重要工作和近期发展,就间接AAS的优缺点、主要研究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锌(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浊点萃取预富集测定水样中痕量锌的新方法,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14存在下,利用5-Br-PADAP与锌(Ⅱ)产生显色反应的性能,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水样中的痕量锌。结果表明,在pH8.5的NH3-NH4Cl缓冲体系中,锌(Ⅱ)与5-Br-PADAP形成紫红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λ=555 nm,摩尔吸光系数为ε=1.284×105L.mol-1.cm-1,检测限为0.003 7μg.mL-1.锌含量在0~1.2μ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具有低毒、高效、安全、简便等特点,直接用于水样中痕量锌的测定,结果满意,重复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18%。  相似文献   

19.
双等色点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稳定常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两种实验设计方案,获得了连续变化法吸光谱中两个等色点,由这两个波长下吸光度计算出有关物种的摩尔吸光系数及平衡组份浓度,进而计算出络合物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20.
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及酒类样品中的痕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征  阎宏涛  黄家剑 《化学学报》2010,68(7):717-721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温度高于其浊点时形成相分离行为,建立了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探讨优化了以KSCN为显色剂,TritonX-100浊点萃取富集痕量铁的实验条件.研究发现:加入正辛醇可使TritonX-100的浊点降低约30℃,有利于萃取实验的进行;同时,加入的正辛醇与TritonX-100对痕量铁起到了协同萃取作用.在优化了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痕量铁的分析,检出限为0.02mg·L-1,加标回收率为97.4%~101.6%,应用于自来水及酒类样品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