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1,1-′(2,5-噻二唑-二硫乙酰基)4,4-′(对氯苯甲酰基)氨基硫脲,并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其对阴离子客体的识别性能。主体1加入到对硝基酚氧阴离子(p-NO2C6H4O-)的DMSO溶液中,主客体间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使得客体阴离子425nm处吸光度降低且溶液从黄色变为无色。受体1与F,CH3COO-,H2PO4-相互作用,吸收光谱也发生一定变化,而与Cl,Br,I,HSO4-,NO3-作用,吸收光谱几乎没有变化。其吸收光谱改变强弱顺序为p-NO2C6H4O>F>CH3COO>H2PO4-Cl-,Br,I,HSO4-,NO3-。紫外光谱滴定的结果经非线性拟合,表明主客体间形成1∶1络合物,并且计算出受体与阴离子结合的稳定常数。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基于实验结果,对主客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及识别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5-芳基-2-呋喃甲酰基氨基硫脲类衍生物, 通过1H NMR, IR, 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查了它们在DMSO及DMSO/H2O溶液中与F-, Cl-, Br-, I-, CH3COO-, , 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 结果表明: 该类受体分子能较好地识别F-, CH3COO-, 三种阴离子, 当加入这三种阴离子后, 溶液的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亮黄色. 通过改变含水量可有效地调控识别作用的选择性. 1H NMR滴定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主客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受体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简便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三种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受体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 NMR考察了其与 F-, Cl-, Br-, I-, CH3COO-, C3H7COO-, ClO4-, NO3-等阴离子的作用. 结果表明, 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 加入F-, CH3COO-, C3H7COO-时, 溶液颜色由无色转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 从而实现对这三种阴离子的裸眼检测. 通过计算可知, 同种受体分子对此三种阴离子的作用为F->C3H7COO->CH3COO-. 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 此三种受体分子对三种阴离子的作用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即o-F取代的受体分子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大于其它两种受体分子, 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 1H 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利用简便方法高效的合成了三种双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受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
NMR考察了该三种受体分子的阴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均对F-,CH3COO-和H2PO4-有较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而对Cl-,Br-,I-,HSO4-和NO3-没有明显作用。当在此三种受体分子的DMSO溶液中加入F-,CH3COO-和H2PO4-时,可用肉眼观察到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转变为深黄色,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因而当溶液中存在其它卤素阴离子时可利用此类受体分子检测F-。通过计算可知,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此三种受体分子对F-,CH3COO-和H2PO4-的识别作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即对同种阴离子,其平衡常数为:受体1>受体3>受体2。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1H
NMR 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个新型氨基硫脲分子钳主体3a(1,3-二(o-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和3b(1,3-二(p-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利用UV-Vis和1H NMR测试其对F-、AcO-、Cl-、Br-和I-的阴离子识别性质。 结果表明,主体分子在DMSO溶液中对F-和AcO-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识别。 1H NMR光谱证明,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相结合,结合Job曲线得出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形成1∶1型氢键缔合物。 讨论了NH识别位点数及空间结构对识别性质的影响。 与硫脲对比,主体3a具有多个NH结合位点,可形成多个氢键,结合常数(Ks)更大。 与化合物3b相比,主体3a较大的空间位阻阻碍了其与阴离子的结合,因此两种主体分子与F-和AcO-结合常数均体现为Ks(F-)>Ks(AcO-)。 相似文献
7.
8.
设计合成了新型缩氨基硫脲受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Cl-,Br-,I-,CH3COO-,HSO4-,H2PO4-和NO3-8种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当加入F-,CH3COO-,H2PO4-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转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这3种阴离子的裸眼检测。通过计算可知,两种受体分子对CH3COO-和H2PO4-的识别作用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即对同种阴离子:受体B1受体B2,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质子溶剂效应实验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间苯二甲醛缩双芳氨基硫脲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合成了5种间苯二甲醛缩双芳氨基硫脲受体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 NMR, 考察了其与F-, Cl-, Br-, I-, CH3COO-, HSO-4, NO-3和H2PO-4等8种阴离子的作用. 当在受体分子S0, S1, S2, S3和S4的DMSO溶液中加入F-和CH3COO-四丁基铵盐的DMSO溶液时, 吸收光谱发生显著红移, 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深黄色, 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显著变化, 可以实现对这两种阴离子的裸眼检测及光谱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 此5种受体分子对F-和CH3COO-的识别作用呈现规律性变化. 1H NMR 及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Job工作曲线表明, 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1∶1的氢键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微波促进下1-芳甲酰基-4-(2’-苯并呋喃甲酰基)氨基硫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辐射条件下,首先由2-苯并呋喃甲酰氯在相转移条件下依次与硫氰酸铵和 芳甲酰肼反应合成了一系列1-芳甲酰基-4-(2’-苯并呋喃甲酰基)氨基硫脲,进 一步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由这些氨基硫脲分别与碘酸钾、醋酸或醋酸汞等试剂作用 高产率地制得了1-芳甲酰基-4-(2’-苯并呋喃甲酰基)氨基脲、2-芳基-5-(2’- 苯并呋喃甲酰胺基)-1,3,4-噻二唑和2-芳基-5-(2’-苯并呋喃甲酰胺基)-1, 3,4-(口恶)二唑。 相似文献
11.
人工合成受体的阴离子识别研究(Ⅰ)——乙二醛缩双芳氨基硫脲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设计合成了3种乙二醛缩双芳氨基硫脲受体分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1H NMR考察了其与F-、Cl-、Br-、I-、CH3COO-、C3H7COO-、HSO4-、NO3-等阴离子的作用。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加入F-、CH3COO-、C3H7COO-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转变为深黄色,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这3种阴离子的裸眼检测。通过计算可知,随着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此3种受体分子对F-和CH3COO-的识别作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即o-F取代基的受体分子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大于其他2种受体分子,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1H 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探讨了F-、Cl-、Br-、I-、CH3COO-、HSO4-、H2PO4-、NO3-8种阴离子及Fe2+、Co2+、Ni2+、Cu2+、Zn2+5种金属阳离子对配体1-(2-羟基-1-亚甲基)-4-苯基氨基硫脲(L)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L对F-、CH3COO-和H2PO4-有识别作用且能与Zn2+形成最稳定的1∶1金属配合物。在L-Zn2+配合物的DMSO溶液中引入Cl-时,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无色,引入H2PO4-阴离子时,其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金黄色。据此可建立选择性识别Cl-、H2PO4-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由丁二酰肼Ⅰ与取代苯甲酰基异硫氰酯在无水CaCl_2处理过的乙腈溶剂中亲核加成,制得一系列未知的双(1-乙酰基-4-取代苯甲酰基氨基硫脲)衍生物Ⅱ,Ⅱ在碱性条件下环化为未知的双(3-亚甲基-4-取代苯甲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Ⅲ ,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鉴定,部分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苯二甲醛缩二氨基硫脲-钆配合物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化合物(2E,2′E)-2,2′-(1,4-苯基双亚甲基双硫代氨基脲)(C10H12N6S2)(L),利用L与钆离子形成了配合物(GdL)。用UV-Vis吸收光谱考察其与F-、Cl-、Br-、I-、Ac-、NO3-、HSO4-和H2PO4-等阴离子的识别。研究表明,加入F-或H2PO4-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加入其它阴离子没有变化,从而实现受体对这两种阴离子的检测。Job法表明主客体间形成1∶1配合物。受体对两种离子的识别作用主要源于配合物多余的结合位点。在此基础上,以GdL的DMSO溶液作为起始状态,以F-和H2PO4-为两化学输入,构建了一个"或"(OR)分子逻辑门。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受体分子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在DMSO中对ClO3-,H2PO4-及CH3COO-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当加入H2PO4-或CH3COO-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转变为黄色,而加入ClO3-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此2种离子的裸眼检测。通过计算可知,由于阴离子碱性各异,受体分子对2种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即CH3COO-H2PO4-;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质子溶剂效应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