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存在传感器噪声、路面干扰、参数摄动等不确定性,以及对系统动态特性的要求,设计一种基于操纵稳定性的电流H∞鲁棒控制器。分别建立EPS转向系统及简化的二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以驾驶员路感良好、汽车操纵稳定性强及EPS系统鲁棒性优越为控制目标,构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和被控对象增广模型,并对EPS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H∞鲁棒控制器不仅能够保证满意的路感、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传感器噪声和路面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EPS系统的稳定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H∞鲁棒控制原理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多输入输出系统的特点,提出了H∞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然后建立了状态空间方程和增广被控对象矩阵;在此基础上用H∞方法极小化系统中各种干扰对被控输出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使闭环系统有好的性能及稳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循环球式EPS系统助力特性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电动大客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助力特性控制策略.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适合纯电动大客车EPS系统使用的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针对EPS系统对系统鲁棒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要求,提出了"上层混合H2/H∞电流决策控制 下层模糊PID电流跟踪控制"的两层助力特性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应用上层混合H2/H∞电流决策控制,EPS系统可有效获得来自路面的低频信息并抑制路面高频干扰,使驾驶员获得满意的路感;应用下层模糊PID电流跟踪控制,EPS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能够对目标电流进行准确跟踪,使驾驶员获得理想的助力特性.  相似文献   

4.
H∞混合灵敏度约束下PID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鲁棒性,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研究一种基于H∞混合灵敏度约束域的PID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计算PID控制器参数稳定域、灵敏度约束域和补灵敏度约束域的交集;然后,在此交集约束域内利用遗传算法以混合灵敏度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搜索最优的PID控制器。对于某一确定的加权函数阵,根据上述交集的情况,直接判断是否存在H∞混合灵敏度约束下的PID控制器。仿真实例表明:设计H∞混合灵敏度最优的PID控制器,可以保证系统在摄动范围内是鲁棒稳定的,且系统具有良好的瞬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有限维线性时不变系统受到白噪声及功率有界两种干扰信号作用时的滤波问题,其处理方法就是使系统混合H2/H∞范数达到最小,给出了混合问题解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以及混合最优滤波器的状态空间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个由开卷轴、拖动轴、收卷轴和两个张力感应器组成的织物卷绕传输系统的建模及模型的参数辨识,并采用混合灵敏度多变量H∞鲁棒控制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减少织物张力与速度之问的耦和。  相似文献   

7.
交流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难以精确地建模,同时,由于交流伺服系统和应用环境的复杂性,在系统参数变化和外界扰动的影响下,使系统的鲁棒性变差。采用H∞鲁棒控制混合灵敏度指标优化算法可以改善其鲁棒性,在进行实验仿真后,证明此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参数变化和扰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混合H2/H∞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刚性机器人在参数摄动以及外界干扰情况下的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咱具有混合H2/H∞性能指标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混合H2/H∞控制的性能指标保证了系统对外界干扰在一给定的干扰衰减度下具有鲁棒稳定性的同时,还能使系统达到良好的动态性能,满足一定的H2的最优性能指标,文中加入了自适应控制,使得系统在满足H2/H∞性能指标的同时,还加强了系统对系数不确定性的补偿,仿真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特别烛出现参数  相似文献   

9.
典型不稳定时滞对象的H∞最优灵敏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卫东  许晓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35(9):1303-1305,1309
针对典型不稳定对象推导了PID控制器整定公式,设计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根据闭环系统内稳定的定义推出镇定系统的充要条件,然后定义H∞最优性能指标,利用有理近惟逼近控制对象中的纯滞后进行控制器推导,在给出的例子中比较了新的控制器和其他控制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简称EPS)是根据汽车运行状态,在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控制下把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向轴或转向齿条,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转向的机构。昌河作为国内首先批量采用EPS的主车厂,在国内无相关经验与开发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对EPS技术深入地分析与探讨,增加对EPS的认识,引导EPS的国产化开发工作,对EPS的主车厂技术认可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市场优势及发展前景、控制理论、控制原理、控制策略,重点对EPS开发过程中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并针对北斗星车国产EPS开发项目的认可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混合灵敏度方法的负载模拟器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电液负载模拟器(EHLS)系统中的多余力矩视为外干扰,考虑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采用基于H∞鲁棒控制理论的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鲁棒控制器,同时针对系统存在参数变动、高阶未建模动态及外干扰等不同工况时的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控制器的作用下,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实现了动态跟踪性能,表现出对系统不确定性及多余力矩干扰不敏感的良好鲁棒性。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幅值误差在±10%以内、相位滞后小于10°时,闭环频宽为10 Hz。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MBD)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CACSD)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在多体系统动力学(以MSC.ADAMS软件为支撑)基础上建立包括转向系统、前后悬架系统和前后轮胎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作为考察EPS系统对整车性能影响的外部环境;在CACSD(以Matlab/Simulink软件为支撑)基础上建立EPS系统控制模型,研究其助力特性和控制策略.经试验验证,联合仿真模型相对误差在6 %以内,准确地反映了整车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首先在电流闭环PI控制的基础上,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传递函数的仿真模型,应用混合灵敏度方法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鲁棒H∞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I电流环的混合灵敏度鲁棒H∞控制器能在较宽频带范围内增强地面低频信号、削弱地面高频信号和抑制转矩传感器噪声,同时考虑到了转矩传感器实际测量噪声均远小于仿真所采用值.所设计基于PI电流环的混合灵敏度鲁棒H∞控制器具有较强鲁棒性能,助力跟踪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改善转向回正特性,提供驾驶员较为满意的路感,提高车辆的转向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14.
飞机在不同环境下飞行或者因为元件老化,总存在模型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控制品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系统的H∞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给出了选择加权函数的具体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对象模型参数发生较大变化时,控制器能使飞行/推进综合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LMI的建筑结构地震动H2/H∞混合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H∞干扰抑制理论出发,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多目标控制理论,设计出H控制器和具有H2性能指标的H2/H混合控制器,通过平衡H2性能和H∞性能关系,使得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得到进一步减小.最后通过算例证实了这些控制器对地震作用的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H∞控制理论基础上,对半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补偿控制策略,使之发展成一种新的混合控制系统,并对这种控制系统和原半主动控制系统以及采用H∞控制理论的纯度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实例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最佳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般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用状态反馈研究了H∞局部控制问题,获得的主要定理陈述这样的事实:如果对应的线性化系统的H∞控制问题能解,则此非线性系统的H∞局部控制总是也能解。  相似文献   

18.
考虑了含有离散时滞和分散时滞的的不确定中立型系统的鲁棒H2/H∞混合控制.通过把系统写成描述系统形式,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给出了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最后,解最优化问题得到次最优鲁棒H2/H∞混合控制器.数值例子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分别讨论了H2及H^∞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二次性能了优限制下的H2/H^∞混合控制问题,并且象标准H^∞控制问题一样,导出了混合H2/H^∞最优控制问题的标准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20.
首先将文题转化为一个具有H∞性能和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约束的系统H2性能优化问题。进而通过引入一个辅助性能函数,将其转化成有一处矩阵方程约束的辅助性能函数的最小优化问题,并给出这个问题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