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6例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外伤主要是肺挫伤、血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伤主要是颅脑损失、腹部闭合伤、四肢骨折。采用胸腔闭式引流309例(约占82%),开胸手术39例(约占10.3%)。结论合并ARDS、颅脑损伤,腹部脏器损伤是其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近三年来29例胸部穿透伤的救治情况,强调一定要全面分析、重点检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明确患损伤部位、性质、严重程度及可能并发的其它疾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随机选取兰州市红古区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并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治疗,研究组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VAS、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VAS、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即刻Cobb角、即刻矫正度、6个月后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固定治疗,疼痛及脊柱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且其远期脊椎矫正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固定组,共33例;B组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以及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相比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丢失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13例胸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评估胸腺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本组13例胸腺癌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asaoka标准分期,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生存时间和预后因素的评估.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7例,占53.8%.结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外侵和术后复发是影响胸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胸腺癌的治疗应首先考虑完全切除,并根据病理类型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15例重症胸部外伤诊治分析梁红柳文建吴远杰(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510630,广州)关键词:胸外伤;并发症;治疗中图分类号:R655目前交通及施工引起的外伤在急诊外科中明显增多,这类外伤以复合伤为主,若合并胸外伤,又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肝素钠治疗11例凝固性血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肝素钠在血管内外抗凝血的功能,对选择性凝固性血胸11例行闭式引流术时,将肝素钠注入胸腔内,引流出难以溶化凝血块,避免了剖胸行血块及纤维组织剥除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93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并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指出,以简单常用的方法,全面系统地查体是正确诊断的基础。遵循以保证病人生命为前题,尽量保留脏器的手术原则;严重的肝外伤要正确判定伤情,合理选择术式;同时强调围手术期病情观察的重要性和预防多器官衰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疾病谱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近五年住院新生儿进行临床表现、疾病诊断及死因分析.结果:本地区新生儿仍以呼吸系统疾病(包括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及感染性疾病为主,日龄越小,体重越低,则发病率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建立本地区NICU,重视新生儿期保暖、呼吸管理及生后保健,对新生儿疾病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 1 32例新生儿窒息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 3日内相同分娩方式 (指阴道分娩或剖宫产 )出生的、没有新生儿窒息的 1 32例作为对照 ,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等 ,寻找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 ,发现观察组孕妇早产、过期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11例川崎病(KD)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方法:参照第三届国际KD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析11例KD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指(趾)末端脱皮、双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的发生率分别为100%、64%、91%、91%、55%、91%。指(趾)末端脱皮出现在病程第10~15 d,肛周皮肤潮红在病程第13d出现,阴囊皮肤潮红在起病第7 d出现,病程4~9 d内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病变达45%。本病主要用阿司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包括出现卡癜红)、唇和口腔粘膜改变是川崎病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肛周潮红及其脱皮、阴囊脱皮、血小板(PLT)增高、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升高有早期诊断的价值。疑似病例应尽早行二维超声(2DE)检查,心脏冠状动脉的病变可为该病确诊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8月~2008年8月该院围产儿死亡病历.结果 103例嗣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和胎盘因素.结论 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科、新生儿质量及围产儿保健工作,尽早筛查胎儿畸形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41例死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死胎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死胎病例.结果 发生死胎41例,死胎发生原因中脐带因素占首位,其余依次为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盘因素.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和监测,对降低死胎发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死胎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死胎病例。结果发生死胎41例,死胎发生原因中脐带因素占首位,其余依次为胎儿因素、母体因素、胎盘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和监测,对降低死胎发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5.65%,平均手术时间(90.0±30.0)min,平均术中出血(50.0±20.0)ml,平均术后住院2~4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出院早、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吴淑芳  肖帆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2):104-104,106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8月~2008年8月该院围产儿死亡病历。结果103例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和胎盘因素。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科、新生儿质量及围产儿保健工作,尽早筛查胎儿畸形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5.65%,平均手术时间(90.0±30.0)min,平均术中出血(50.0±20.0)ml,平均术后住院2~4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出院早、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