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是综合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具有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传感器、药物控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磁性聚合物微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药物控释、疾病诊断等领域。在磁性粒子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兼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高选择吸附性两大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综述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化学分析、生物分离和药物控释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MIPs)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的一种交联高聚物.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在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技术.它结合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是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技术,具有选择性识别位点的性质,作为传感器的理想敏感材料的制备方法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传感器敏感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有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但制备能够特异性识别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讨论了制备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难点,评述了目前印迹蛋白质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展望了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作为一种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以其吸附选择性好、色谱效率高、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在固相萃取、药物手性分离等领域取得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比较了不同的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的特点,同时针对不同聚合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性能的影响作了相应评述,此外对其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相识别分子印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基于超分子方法的仿生识别体系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潜力的合成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而在水相中制备及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从有机相到水相,反映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最近几年分子印迹在水相制备与识别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探讨了水相识别印迹聚合物的设计策略与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水相识别技术在固相萃取、色谱固定相、药物控释、中药有效成份提取以及生物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提高水相识别选择性的途径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具有与模板分子形状、大小及官能团完全匹配的特异识别位点的高分子聚合物,能选择性识别、有效富集目标分析物(模板分子)并去除干扰物,已广泛应用于样品前处理、化学/生物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然而,在合成过程中,仍存在模板分子洗脱困难、有效识别位点少、结合容量低、传质速率慢等问题.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即在核层颗粒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即表面印迹,印迹位点仅存在于壳层结构中,利于模板分子洗脱及扩散,能够增加有效识别位点并提高印迹容量.依据核层材料的不同,本文详细介绍了以磁性材料及非磁性材料为核的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探讨了中空核-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发展,并对核-壳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制备简单、稳定性好、且具有分子识别功能使其在色谱分离、固相萃取、化学传感、模拟酶催化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基于硅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发展较为快速。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硅为母体材料和以硅为基质材料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子识别性质研究,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纳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具有许多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理化性质,因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通过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制备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聚合物的技术.以纳米材料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结合容量,较大的选择性和较快的结合动力学特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简单概述了零维、一维、二维纳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表征方法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在手性药物分析、临床药物分析、传感器及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技术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功能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一种新技术;毛细管电色谱(CEC)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色谱新技术。将分子印迹技术和毛细管电色谱两种新技术相结合,优势互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对分子印迹技术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以及各类MIPs-CEC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引用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本文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分子印迹聚合制备条件和制备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分子印迹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发展前景。引用文献66篇。  相似文献   

11.
Chen L  Xu S  Li J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2011,40(5):2922-2942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 concerns formation of selective sites in a polymer matrix with the memory of a template. Recently,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have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solid-phase extraction, chemical sensors and artificial antibodies owing to their desired selectivity, physical robustness, thermal stability, as well as low cost and easy prepar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T as a research hotspot, it faces a number of challenge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 imprinting, heterogeneous binding sites, template leakage, incompatibility with aqueous media, low binding capacity and slow mass transfer, which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aspects. This critical review briefly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MIT,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ignificant progresses of novel imprinting methods, some challenges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MIT, and highlighted applications of MIPs. Finally, some significant attempts in further developing MIT are also proposed (236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VO2(M)纳米棒的金属绝缘体相变(MIT)行为.在VO2(M)纳米棒的DSC分析曲线上发现了两个MIT,分别位于低温和高温区.低温MIT总是伴随出现VO2(B)纳米棒,而独立的高温MIT出现在纯VO2(M)纳米棒.分析和讨论了这两个MIT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上转换具有所需激发光能量低(地表太阳光光强即可激发)、上转换量子效率高、吸光能力强、激发发射波长可调等优点,在光电器件与光反应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TTA上转换产生的机理与上转换量子效率的测定方法,着重对TTA上转换三重态光敏剂的分子设计原则及目前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聚合物中的固态上转换现象及目前TTA上转换在光解水制氢、太阳能电池与细胞成像等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温敏材料由于优异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单层(SAM)与表面引发聚合(SIP)技术将2-(2-甲氧乙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MEO2MA)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OEGMA526)的共聚物poly(MEO2MAco-OEGMA526)接枝于金表面,探索了不同引发剂溶液浓度(χIsol)、单体OEGMA526摩尔浓度(C526)与干态膜厚度(d)对该高分子刷性质的影响.应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对其温敏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χIsol=1%与C526=5%条件下制备的高分子刷,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4℃;其LCST由OEGMA526的单体摩尔浓度决定,不受膜厚的影响.该高分子刷在接枝生物素后其与链霉亲和素的结合实验证明,高分子刷末端的羟基为其官能团化提供了契机.该易衍生化温敏高分子刷为发展新型温敏材料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环状聚合物具有不同于线性高分子的独特性质,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聚合物材料,但复杂的结构导致其合成过程复杂繁琐."点击"化学由于其高效、可靠、高选择性的特点已成为拓扑高分子合成的新方法,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RAFT和NMP)具有聚合物结构可控等特点,二者联用为环状聚合物的合成拓宽了思路.本文就近几年"点击"反应、"点击"反应与活性自由基聚合联用以及其他方法联用在环状聚合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点击"反应与这些方法的结合将在功能性环状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正己胺为引发剂, 通过γ-炔丙基-L-谷氨酸羧酸酐(PLG-NCA)和N-正辛基甘氨酸羧酸酐(Oct-NNCA)逐步开环聚合和后修饰策略合成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温度响应性两嵌段共聚物寡聚乙二醇单元修饰的聚(γ-炔丙基-L-谷氨酸)-b-聚(N-正辛基甘氨酸)[(PPLG-g-EG3)-b-PNOG].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比例聚合物的结晶行为; 利用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聚合物的二级结构, 并研究了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组装后的形貌. 结果表明, 该温度响应性聚合物在室温下呈现α-螺旋结构, 随着温度升高, α-螺旋的构象减少. 该聚合物可以在水溶液中自发组装成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比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与部分水解的未改性聚丙烯酰胺(PAM-AA)、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PAM-C12)和含有丙烯酸基团的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PAM-C12-AA)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温滴定量热实验结果表明,除PAM-C12外,其他聚合物与BSA的结合焓均为放热,随AA含量的增加,放热焓值增大.与PAM和PAM-C12相比,PAM-C12-AA能够诱导BSA二级结构和微环境的明显变化,表明疏水性和电荷密度均对聚合物与BSA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另外,不同浓度的PAM-C12-AA与BSA的作用方式不同,当聚合物的浓度略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由于聚合物的量较少,BSA分子改变其构型从而最大程度地与聚合物结合;当聚合物的浓度远高于CMC时,更多的聚合物链结合到BSA分子的正电荷"patch"上,PAM-C12-AA与BSA的紧密聚集体利于BSA二级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因其预定性、专一性和适用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色谱分离、固相萃取、药物分析以及手性识别等领域。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将大环化合物引入MIT中,在增加识别位点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印迹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提高了对模板分子的选择性识别能力。本文重点综述了近10年来环糊精、杯芳烃、柱芳烃、冠醚和葫芦脲等大环化合物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组合化学已成为发现和优化新药、亲和配体和催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子载体树脂在组合化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各种类型的聚合物树脂在有机合成中已被广泛开发为载体、反应物和催化剂.与传统的Merrifield树脂相比较,聚乙二醇(PEG)化的聚合物树脂具有与极性溶剂更好的相容性、更高的溶剂吸收和溶胀性能.本文主要综述与PEG相关联的聚合物树脂在有机合成载体领域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密度矩阵重正化群(DMRG)作为计算低维强关联体系强有力的方法为人熟知, 在量子化学电子结构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 最近几年, 含时密度矩阵重正化群(TD-DMRG)的理论取得较快发展, TD-DMRG逐渐成为复杂体系量子动力学理论模拟的重要新兴方法之一. 本文综述了基于矩阵乘积态(MPS) 和矩阵乘积算符(MPO)的DMRG基本理论, 并重点介绍了若干最常见的TD-DMRG时间演化算法, 包括基于演化再压缩(P&C) 的算法、 基于含时变分原理(TDVP)的算法和时间步瞄准(TST)算法; 还对利用TD-DMRG模拟有限温体系的纯化(Purification)算法和最小纠缠典型量子热态(METTS)算法进行了介绍. 最后, 对近年TD-DMRG在复杂体系量子动力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