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材料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促进了微量热计对“动态热化学”的研究,该原理被应用于RD496-Ⅲ型微量热计中,由其得到的热动力学数据,依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可推导出等温等压下不可逆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方程,从中可简便地求出所研究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及活化自由能),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及反应级数),并以实验示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非等温动力学"作为热分析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冶金、地质、药物和环保等重要领域。热分析动力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机理函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在众多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中,"等转化率法"由于其可以在不涉及动力学模式函数的前提下,获得较为可靠的活化能值,因此被国际热分析与量热学协会(ICTAC)推荐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十年来提出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等转化率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局限。同时,展望了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电泳法因其分离高效、分析快速和进样微量且柱体不易受污染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酶抑制剂的相关研究中,如酶抑制剂筛选、抑制活性评估及抑制类型判断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法在酶抑制动力学研究中的发展,包括用于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的测定模式和在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的应用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BMD/UP体系非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饱和聚酯是最常用的一种热固性材料,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是较受关注的两个方面,利用双马来酰亚胺作为第二组分对不饱和聚酯进行耐热改性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其动力学过程对于固化反应温度、时间等工艺合理优化控制,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BMD/UP体系中反应的复杂性,本文采用n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连串反应速差动力学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吴新国,蔡汝秀,林智信,程介克(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连串反应,速差动力学分析,比例方程法,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动力学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已广为人知[1],速差动力学分析是其...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液相反应动力学是从二(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螯合物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开始的。HPLC由于其分辨率高和检测浓度低,在研究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的反应中显示出独特的本领。本文在12—32℃研究了二(烷基黄原酸)合钯(Ⅱ)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将缩聚产物分子量分布(MWD)的MonteCarlo方法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MonteCarlo方法结合起来,可在研究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同时获得MWD随时间的变化.将该方法用于研究非等活性的AB—AA型缩聚反应的动力学与实验结果十分一致.通过考察高活性AA单体加入后对其动力学行为和相应的MWD的影响,作者提出了对聚苯撑醚砜的AB型缩聚合成中加快其反应速度和改进MWD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四川冕宁天然氟碳铈矿晶体为原料 ,研究其热分解过程。测定了粉状氟碳铈矿空气气氛下热分解过程的热重 差热曲线。根据Criado提出的反应动力学机制模型 ,采用热分析技术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处理和计算 ,绘制了氟碳铈矿粉末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与标准曲线比较 ,结合前期工作动力学参数计算的结果 ,确定了热分解过程的反应机制为形核和生长 ,其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微分和积分形式的表达式分别为 :f(α) =( 1 -α)和g(α) =-ln( 1 -α)。  相似文献   

9.
不等活性缩聚反应动力学及其分子量分布Monte Carlo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缩聚产物分子量分布(MWD)的MonteCarlo方法和聚合反应动力学的MonteCarlo方法结合起来,可在研究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同时获得MWD随时间的变化.将该方法用于研究非等活性的AB—AA型缩聚反应的动力学与实验结果十分一致.通过考察高活性AA单体加入后对其动力学行为和相应的MWD的影响,作者提出了对聚苯撑醚砜的AB型缩聚合成中加快其反应速度和改进MWD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是用热分析和量热技术研究某些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分支学科,是目前热化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热分析动力学主要研究反应过程的活化能和机理函数,热动力学则是在量热学、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基础上,通过高精度、自动化和连续式的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滴定热量计滴定期一级反应热动力学的精确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热滞后对此模型的影响。经过改进的模型大大提高了利用滴定热量计获取动力学数据的准确度,且扩大了滴定热量计研究的一级反应体系的范围,使其适用反应的半衰期可以小至十几秒。本文采用此模型,研究了去离子水溶剂中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热动力学,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研究一级反应热动力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的感光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自动记录膨胀计研究了在紫外光照射下30℃时,以安息香醚类作光敏剂,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的感光聚合反应动力学。测得了在水溶液中,以羟甲基安息香甲醚或安息香乙醚作光敏剂时,单体的起始聚合速率与光敏剂浓度、单体浓度及起始光强的关系。动力学的研究表明:聚合速率与光敏剂浓度及起始光强有平方根的依赖关系,这近似于一般的游离基聚合的动力学规律,但是单体的反应级数远小于1。根据动力学的研究,得到了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并讨论了其聚合反应历程。同时研究了温度、溶剂对聚合速率及暗反应聚合速率的影响,井计算了其感光聚合总活化能(E_p-E_t/2)值接近于零。  相似文献   

13.
纪红兵  王乐夫等 《化学通报》2001,64(1):26-32,17
介绍了微动力学和催化反应综合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进行微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扼要分析了微动力学用于多相催化的研究实例,认为微动力学将成为多相催化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欲文  汪存信  宋昭华  屈松生 《化学学报》2000,58(12):1551-1556
建立了滴定热量计滴定期一级反应热动力学的精确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热滞后对此模型的影响。经过改进的模型大大提高了利用滴定热量计获取动力学数据的准确度,且扩大了滴定热量计研究的一级反应体系的范围,使其适用反应的半衰期可以小至十几秒。本文采用此模型,研究了去离子水溶剂中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热动力学,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研究一级反应热动力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花蒿黄酮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当温度在298~318K和在实验研究浓度范围内,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黄花蒿黄酮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ΔG0,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ΔH0,为放热过程;ΔS0,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黄花蒿黄酮的作用大于水的解吸过程,导致熵减。分别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探讨其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粒内扩散与膜扩散交互控制黄花蒿黄酮在D-101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WCl_6-C_4H_9OH-Al(i-Bu)_2 OPhCH_3体系催化合成1,2-聚丁二烯的动力学特征,测定了单体、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反应级数,建立了稳态期聚合速率方程,求得其表现活化能及Arrhenius因子,并对其反应动力学机理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苯甲羟肟酸和水杨醛肟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扩散模型和药剂的量化特性研究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药剂的同分异构效应对其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的影响。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苯甲羟肟酸和水杨醛肟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量均随p H值的变化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苯甲羟肟酸的饱和吸附量远远大于水杨醛肟。动力学模型研究显示,二者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水杨醛肟的吸附动力学参数大于苯甲羟肟酸。药剂的量化特性研究表明,苯甲羟肟酸在白云石表面以五元螯合环的形式吸附,而水杨醛肟则以离子键的形式与矿物表面发生作用。研究结果为白云石矿物的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金莲花黄色素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静态吸附法,从X-5、AB-8、D-296R、NKA、S-8 五种吸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解吸性能都较为理想的大孔吸附树脂X-5,并对其进行了静态吸附动力学的研究,得出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反映了树脂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Langmiur提出的吸附速率方程.采用动态吸附法,得到动态吸附透过曲线和动态解吸曲线,其中采用80%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其动态解吸率为88.79%.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微动力学和催化反应综合的基本概念 ,论述了进行微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扼要分析了微动力学用于多相催化的研究实例 ,认为微动力学将成为多相催化研究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防晒霜中一种广泛使用的成分,咖啡酸具有很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本文通过研究咖啡酸的光诱导动力学,探讨其光保护机制.在半经验电子结构理论水平上使用直接面跳跃模拟方法研究最稳定的咖啡酸异构体非绝热动力学.从不同电子态开始进行动力学模拟,探讨光诱导反应通道对激发波长的依赖性.结果表明,氢原子解离和环变形驱动的通道主导了咖啡酸的非绝热动力学.同时改变激发波长会调控通道的分支比例,本研究揭示了咖啡酸化合物光保护原理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