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实践经验,从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我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整体思路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等问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介绍了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提供了有关数据,可供同类专业的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探讨了该专业双语教学改革的特点和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为专业发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光信息人才,这就要求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以深化基础教学、注重实践能力、鼓励创新思维作为指导思想,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性,注重建立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和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7.
8.
黄水南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1,(12):19-25
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现在,其它领域的信息革命几乎都发生了:办公室里都是自动化;电影屏幕上的背景由人工绘制发展为高科技制作;军事上,海湾战争就是一场电子战,各个领域几乎都在信息化,但到现在快二十年了,革命也没发生,学校里的计算机买了很多,利用率却不高;教学中计算机课排得满满的,但却只用于学打字,学语言,结果计算机没有对学校教育模式产生任何影响。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而且要真正迅速地改变,本从美国一个教师的教案-“影子”出发,论述了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在物理课的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空调制冷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建设制冷专业实验室的必要性;根据制冷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现有制冷专业实验室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对实验室进一步建设提出了规划方案,同时对现有的专业实验室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色度学(以下简称"三度学")是现代光电信息转换、传输、存储、显示、测量和计量的基础,随着光电信息技术、图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展,"三度学"及其测量技术已成为光电工程领域科研和应用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完全类似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以往教学中仅在某些课程中部分涉及辐射度学和光度学的概念,难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知识,至于色度学则更少涉及,系统讲授的课程大多安排在研究生阶段,但也较少涉及相关的实验仪器和技术的讲授。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探索了以"三度学"作为教学内容,通过配合相关测量的实验,开展了"三度学"课程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粗放式增长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主要表现及重要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资源节约意识,解决粗放式增长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按照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安排,积极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认真打造光学原理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和精心建设,在人才培养和光学原理课程及课程组老师的进步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16.
Philippe M. Fauchet 《Journal of luminescence》1998,80(1-4):53-64
The stability, efficiency, speed, and spectral range of light-emitting devices (LEDs) made of nanoscale porous silicon is improving.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anoscale silicon, with emphasis on porous silic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roperties of LEDs made of porous silicon are reviewed. In the third part, the integration of PSi LEDs with silicon 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is discussed. The paper ends with a short discussion of the prospects for realist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