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数傅里叶变换滤波优化算法及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红玉  刘粤钳 《应用光学》2006,27(5):369-375
分数傅里叶变换(FrFT,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是经典傅里叶变换的一种表现形式,可理解为在时 频平面中坐标轴系以原点为轴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通过数学推导,对能否利用分数傅里叶变换进行信号滤波,滤波的优化算法如何,以及滤波器有哪些设计结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指出分数傅里叶变换适用于非平稳信号滤波。采用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号滤波方面,由于傅里叶变换在处理某些数据时有局限性,因此分数傅里叶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最后给出FrFT滤波器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张需明  王桂英 《光学学报》1997,17(10):357-1361
在确定振动模糊影响满足高斯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傅里叶变换全息术中振动模糊对再现像的影响,得出了判断全息图能否完全再现的判据,并给出了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光通量短波红外静止干涉成像光谱仪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高光通量静止干涉(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特点,建立了短波红外的高光通量静止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实验系统,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范琦  赵建林  王军  邸江磊  张鹏 《光子学报》2007,36(10):1824-1828
在理论分析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记录的基础上,结合CCD的结构特点,用傅里叶频谱方法具体研究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在欠采样条件下的再现问题.指出在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术中,对有限尺寸物体而言,在记录过程不满足申农(Shannon)采样定理的条件下,仍能完整再现出物体的像.同时对再现像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理论说明.所得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5.
郑稷 《物理实验》1994,14(4):189-189,188
弦振动实验装置的改进郑稷(重庆师范专科学校632168)弦振动实验是力学实验中一个重要而典型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弦振动的基频与弦长(其他条件不变)和基频与张力(其他条件不变)的关系.实验方法有两种:(1)采用振动频率固定的振动体,通过改变弦...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将薄层色谱(TLC)与傅里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FT-SERS)联用,获得了中草药钩藤中的异钩藤碱光谱研究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薄层原位,2.5μg钩藤总碱可将异钩藤碱等8种生物碱完全分离。应用薄层原位的薄层色谱傅里叶变换表面增强拉曼散射(TLC-FT-SERS)技术,获得异钩藤碱分子的特征振动谱带,进而阐述了样品分子在银胶表面的吸附模式,异钩藤碱以分子中氧化吲哚基团上N原子的孤子电子对和吲哚环π电子共同吸附于银晶体微粒表面,1.615cm^-1与芳环骨架振动和氧化吲哚N-H变形振动相关的峰获得最大增强。说明TLC-FT-SERS对中草药化学成分进行高灵敏度示踪指纹检测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一.引 言 谱分析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光谱学、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核磁共振波谱学、无线电物理、音响与振动等等物理学领域里都要进行谱分析.傅里叶变换一直是谱的理论分析依据.随着数字计算技术的发展,1965年 Cooley和Tukey提出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1],使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复数乘法运算次数由N2次减小到(N/2)log2N次,大大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可以用数字计算机实现傅里叶谱分析了.FFT技术应用到上述诸领域,出现了傅里叶光谱学、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波谱学等新分支;在实验技术上出现了傅里叶光谱仪、脉冲傅里叶核磁…  相似文献   

8.
张紧弦振动的频率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谯春  程熹  舒达 《物理实验》2005,25(4):45-48
介绍在张紧弦振动实验中,观察到弦振动的频率相对于经典计算理论的偏移现象,应用傅里叶变换理论和微扰法分析了此现象.  相似文献   

9.
口琴是常见的乐器之一。通过推导了口琴簧片振动频率的计算公式,进而揭示了簧片几何尺寸对振动频率的影响,并对录制好的口琴音频文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从而推断口琴簧片振动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弦振动实验进行改进,利用LabVIEW的图形化程序设计及数据采集卡的LabVIEW函数调用,编写LabVIEW程序控制采集弦振动信号的数据采集卡,实现弦振动信号的计算机显示,并通过编写LabVIEW程序进行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傅里叶变换讨论了以网格(二维正交粗光栅)为衍射屏的双(线)光源衍射理论,并介绍了用网格衍射测量光波波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是对近代物理实验中微波光特性实验的迈克耳孙干涉实验内容的拓展,在分析傅里叶变换光谱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微波分光仪,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成功分析了两个已知微波源的谱分布。  相似文献   

13.
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岗  王楠林 《物理》2006,35(10):873-878
固体的光学性质是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可以用一系列的光学常数进行描写.在实验上,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材料在一个尽可能宽的频率范围内的正入射反射率,然后通过Kramers-Kronig(KK)变换的方法来得到光学常数.文章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的原理、仪器组成和一种原位蒸发镀膜技术.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量包括小尺寸和不规则样品在内的材料从数个毫电子伏至数个电子伏范围内的反射率,因而在研究固体的各种不同的单粒子激发(或集体激发)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实验装置与模型叶片倾斜和弯曲的概念是针对小径高比环形叶栅提出来的。在短叶片环形叶栅中采用弯曲叶片的效果如何,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讨论了边界条件对静叶出口流场的影响。本实验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环形叶栅风洞上进行的。实验用的三套叶栅为:(1)常规径向叶片;(2)两端倾斜角为15”的弯曲叶片;(3)两端倾斜角为22“的弯曲叶片。其特性参数为:径高比为10.553,弦长b—31.Zmm,叶型安装角风一45.3“,进气角。0—90”,几何平均出气角。1—15”。出口马赫数M=0.26左右。(1)()(3)均为等截面叶栅,(2)…  相似文献   

15.
刘晓利  王紫薇  傅愉 《光学学报》2023,(13):160-167
光声/光热光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痕量危险化学品和爆炸物的探测,并显示出高效的探测能力。然而,该技术通常需要在光声池中进行分析,并使用高灵敏度麦克风或压电传感器记录振动信号,因此不适用于在安全距离外的开放环境中探测泄漏的危险物质或爆炸物。为此,利用强度调制的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激发微量固体(聚四氟乙烯)和气体(丙酮)的光声效应,借助自主研发的远距离激光多普勒测振仪(LDV)对QCL产生的光振动信号进行检测。通过扫描QCL的波长,测量振动信号的幅值并获取光声光谱,其结果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结果高度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远距离LDV可以在距离达200 m的开放环境下有效地检测痕量固态和气态化学品的光声信号。  相似文献   

16.
弦振动驻波分析林建伟(河海大学数理系,南京210098)1引言电动音叉振动形成弦上驻波是普通物理的一个基本实验(见图1).一般教材在叙述图1稳定的弦振动驻波驻波现象时普遍采用两列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振向相同,有确定初相位的简谐行波的叠加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两只动圈扬声器组成谐振滤波装置,用于对周期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实验.讨论了谐波共振时振幅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频域干涉测量中脉冲延迟时间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超短激光脉冲频域干涉技术的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测量实验中,束一束间的延迟时间对瞬态特性的测量至关重要。利用两束脉冲频谱干涉条纹宽度与脉冲相对延迟时间成反比关系这一特性,阐述了通过对脉冲频谱干涉图进行傅里叶变换,在干涉条纹傅里叶变换面(时间域)上测量脉冲延迟时间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测量误差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通过傅里叶变换的方式,在频谱干涉图的时间域上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两束脉冲间的相对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光纤传光、正弦相位调制的双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干涉术实验结果.通过光强信号的傅里叶分析,证实基频幅值和相位均含谐振腔长度或程函变化信息,从而提出实现基频相位或幅值测量的时间间隔测量法或幅值整流基频幅值测量法.在已研制的实验装置上,测试两种方法的灵敏度阈,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平行双通道结构和光纤传光的测试方法能补偿谐振腔温漂影响,简化信号处理过程,更适合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20.
数字重现无透镜傅里叶变换X射线全息的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无透镜傅里叶变换(LLFT)X射线全息图的记录光路,采用可见光源模拟研究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X射线全息从记录到数字重现的全过程,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对光学重现和数字重现结果作了比较,分析了该记录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实际X射线全息记录中可直接使用波带板+1级衍射而不必在物面加一滤波小孔。分析了利用数字重现消除记录过程中非线性效应的可行性。并着重指出波带板的多级衍射的互干涉对重现象的干扰,应设法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