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拮抗作用检测除草剂的类囊体膜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除草剂对植物类囊体束缚酶分解过氧化氢的拮抗作用,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痕量除草剂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植物类囊体用聚乙烯醇-苯乙烯吡啶(PVA-SbQ)光敏聚合剂在紫外光诱导下产生大分子网状结构进行包埋,制成生物敏感膜,并固定在铂电极表面.根据加入除草剂时类囊体膜束缚酶分解过氧化氢活性的变化,对除草剂进行测定.在含有1×10-3mol/LNaCl,5×10-3mol/LMgCl2和0.01mol/LH2O2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4)中,基于测量0.65V处H2O2氧化电流的变化,可以对下列浓度的除草剂进行定量检测:百草枯3×10-9~1.5×10-7mol/L,敌草龙1×10-8~3×10-7mol/L,扑草净4×10-8~3×10-6mol/L,阿特拉津1×10-7~5×10-6mol/L,莠灭净1×10-7~5×10-6mol/L.利用PVA-SbQ光聚合膜固定类囊体,能够使酶的活性在低温下保持数月.  相似文献   

2.
镓-水杨基荧光酮伏安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为3.0的0.2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HCI和5.0×10-6mol/L水杨基荧光酮底液中,线性扫描可得灵敏的Ga-SAF络合物吸附波,峰电位为-0.93V(vsSCE).镓在7.5×10-9~3.8×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高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红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血红蛋白(Hb)在裸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在+0.4~-0.2V(vs.SCE)电位范围内于pH=4.5的0.1mol/LNaAc-HAc底液中,血红蛋白产生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之差△E为0.25V(扫描速度20mV/s).动力学研究表明: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n为0.94,表现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为0.032.连续电位扫描30min,峰电流变化分别为0.2μA(还原峰)和0.15μA(氧化峰).两峰与血红蛋白浓度在2×10-7~2×10-6mol/L和2×10-6~1.5×10-5mol/L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已应用于血红蛋白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跨人血红细胞膜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ura-2荧光浓度指示剂对红细胞的稀土跨膜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不能通过完整的红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通过与离子载体实验相对照,发现细胞ATP耗竭后,低浓度的稀土离子(5×10-6mol/L)不能跨膜进入ATP-耗竭红细胞.KCl去极化及加入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刺激剂Bay-K8644对稀土离子的跨膜也没有促进作用.在Ca2+内流正常的情况下,低浓度稀土离子(5×10-6mol/L)对钙离子内流无影响.增大稀土离子浓度到5×10-4mol/L,用显微镜观察此时红细胞已开始溶血.在模拟胞内离子组分的缓冲液中(pH=7.05),比较了La3+,Eu3+和Ca2+对Fura-2的敏感程度.此条件下Fura-2对La3+和Eu3+的检测限分别为10-12和10-14mol/L,对Ca2+的检测限为10-8mol/L,并测得Fura-2-La3+(Eu3+)的络合比为1∶1,表观离解常数为1.7×10-12和4.95×10-14mol/L,表明用此法检测稀土离子跨膜行为相当灵敏有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液体光声传感器,研究了在620~665nm波长范围不同溶剂中稀土Ho3+的光谱精细结构;探讨了入射激光脉冲能量、测试温度以及各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对光声信号强度的影响。在乙腈水溶液中测定稀土Ho3+、Nd3+检测限分别为5×10-8mol/L和1.0×10-7mol/L,相应的吸光度为1.5×10-7和6.3×10-7。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甲硝唑荧光光纤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4-二(苯并(噁)唑-1',3'-基-2')苯(BBOB)包埋在增塑的聚氯乙烯膜中,研制了一种新的荧光猝灭型甲硝唑光纤传感器.猝灭机制包括甲硝唑的初级内滤效应和甲硝唑与BBOB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两种作用.传感器可逆性好,响应时间小于30s,响应线性范围是4.00×10-6~1.00×10-4mol/L,检测限为1.00×10-6mol/L,对1.00×10-4mol/L甲硝唑的相对偏差为0.82%(n=10).常见的无机离子、药物不影响甲硝唑的测定,对商品制剂中甲硝唑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法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复方芦丁片及果汁中芦丁和L-抗坏血酸的含量.研究了电极电位、电解液浓度和酸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电泳的影响,得到了较为优化的测定条件.以直径为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电极电位为1.0V(vs.SCE),在25mmol/L硼砂-50mmol/LNaH2PO4(pH8.0)运行缓冲液中,上述两组分在12min内完全分离.芦丁和L-抗坏血酸浓度分别在1.0×10-6~2.5×10-4和5.0×10-6~2.5×10-3mol/L范围内与电泳峰电流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分别为8.0×10-7和3.3×10-6mol/L.9次测定含5.0×10-5mol/L芦丁和2.5×10-4mol/LL-抗坏血酸的试样溶液,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5%和1.65%,5次测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3%和99.68%.  相似文献   

8.
酪氨酸酶电流传感器测定低浓度氰化物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预活化聚酰胺膜固定酪氨酸酶,制得性能良好的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以此测定CN-抑制剂的含量。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苯酚作底物,浓度范围为5×10-6~4×10-5mol/L,当苯酚浓度一定时,还原电流(-0.200V,vs,SCE)的下降值与CN-浓度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检测范围为5×10-7~2×10-4mol/L,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9.
铋(Ⅲ)-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8-羟基喹啉-5-磺酸(HQSA)和络合物Bi(Ⅲ)-HQSA的电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性。在pH=7.0的磷酸盐底液中,Bi(Ⅲ)-HQSA有一灵敏还原峰,为反应物弱吸附,Epc=-0.44V(vs.饱和Ag/AgCl)。据此建立了吸附伏安法测定铋的新方法,检测限为2.0×10-9mol/L,线性范围5.0×10-9~1.0×10-6mol/L。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用于流通体系的电解池,并以恒电流电解法与流动注射技术相结合,在线定量电解产生不稳定试剂次溴酸根,使其浓度和反应活性得以在线控制,稳定地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BrO-在pH=9.60Na2CO3-NaHCO3缓冲介质中氧化鲁米诺弱化学发光反应的分析特性,并基于硫离子对该弱化学发光反应体系的发光强度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S2-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采用该方法测定S2-的线性范围为3.10×10-7~9.30×10-5mol/L,检出限为1.0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n=11,c(S2-)=3.10×10-6mol/L]  相似文献   

11.
N-四氢苯并噻唑亚胺Schiff碱的化学发光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合成的噻唑类Schiff碱N-(2-四氢苯并噻唑)-2-羟基苯甲亚胺及类似化合物与Ce4+反应可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使用增敏剂奎宁可使发光显著增强.研究其发光反应动力学曲线、荧光光谱、化学发光光谱以及Schiff碱与Ce4+混合前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了发生反应的官能团,讨论了发光反应的机理.考察了奎宁存在下Schiff碱与Ce4+化学发光反应条件及共存物质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Schiff碱的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2.0×10-7~1.0×10-4mol/L,检出限为8.0×10-8mol/L,对2.0×10-6mol/L噻唑类Schiff碱7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除Mn2+,Fe3+,Fe2+,Bi3+,Ti+外,大部分金属离子及500倍药物辅料淀粉不干扰噻唑类Schiff碱测定.与已有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快速、简单、全自动等特点,成功地用于合成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将胆固醇氧化酶固定在普鲁士蓝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成了一种新型胆固醇传感器,实现了低电位下对胆固醇的间接测定,胆固醇的测定范围伏安法为5×10-7~8×10-5mol/L,安培法为5×10-6~5×10-4mol/L.伏安法检出限为1.2×10-7mol/L,是目前所见灵敏度最高的胆固醇传感器之一,该传感器对胆固醇的测定可避免常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中由于样品中大量存在的易氧化物质所带来的干扰,该传感器的寿命长,使用次数在30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茜素红膜修饰电极(PARE)的制备及其对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ARE上DA和AA具有不同的循环伏安行为,前者表现为一个准可逆过程,后者则为不可逆过程,并且二者的氧化峰电位分开近200mV.因此可通过控制不同的电位范围进行分步扫描,实现了对同一体系中DA和AA的分别测定,DA的还原峰电流和AA的氧化峰电流分别在8.0×10-6~4.0×10-3mol/L和4.0×10-5~2.0×10-2mol/L范围内与各自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8.0×10-7mol/L和1.0×10-5mol/L.同时与导数伏安法一步测定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u2+-2,7-TADN-乙二胺配合物的极谱行为。在氢氧化钠、乙二胺(en)和2,7-TADN底液(pH约为12)中,铜(Ⅱ)能产生Cu2+-2,7-TADN-en三元配合物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86V。铜含量在2.0×10-8-5.0×10-6M范围内,峰高与铜浓度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0×10-8M。  相似文献   

15.
漆树漆酶催化2,6-二甲基酚的氧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漆树漆酶催化2,6-二甲基酚(DMP)氧化生成3,3'5.5'-四甲基-4,4'-二苯醌(TMDQ).pH8.0,温度40~50℃时酶促氧化DMP较快.DMP浓度在1.66×10-4~9.92×10-4mol/L时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3.57×10-5s-1,共存的二茂铁(Fc-H)能大大促进酶促氧化DMP的速度.提出了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0.1mol/L H2SO4底液中,用碳糊电极吸附伏安法测定多巴酚丁胺,阳极峰电位为0.46V(υS.SCE),峰电流与多巴酚丁胺的浓度在3.0×10-9~1.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检测下限为1.5×10-9mol/L,回收范围为94.00%~102.59%,相对标准偏差为3.1%(n=9).本文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KIO3存在下溶菌酶的极谱催化波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溶菌酶(Lysozyme,LE)在KIO3存在下的极谱催化波.在0.1mol/LHAc-NaAc(pH4.7±0.1)缓冲液中,LE有1个由Cys6~Cys127间双硫键还原产生的可逆波.其峰电位为-0.51V(vs.Ag/AgCl).当KIO3存在时,在原电位处产生了LE的极谱催化波.该催化波是由于KIO3及其中间价态衍生质点(包括自由基IO,IO2)氧化LE还原产物巯基成双硫键所致.这是蛋白质极谱催化波的一种新类型.在0.1mol/LHAc-NaAc(pH4.7±0.1)-1×10-3mol/LKIO3支持电解质中,LE催化波的灵敏度比其还原波的高两个数量级,峰电流与LE浓度在2×10-7~1.0×10-6mol/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100倍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不干扰1.0×10-6mol/LLE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成功地制备了Eastman-AQ-55D聚合物修饰碳纤维电极,用循环伏安法探讨了一些实验参数的影响,并对Ru(NH3)63+、甲基紫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Q-55D修饰的微电极稳定性好,修饰方法简单,灵敏度和选择性都有一定的提高,Ru(NH3)63+、甲基紫精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2×10-6~1.2×10-5mol/L、1.7×10-6~1.4×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8.利用此电极测定了几种离子在膜中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9.
基于6-丙基-2-硫脲嘧啶(PTU)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ECL)有强烈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FI-ECL)检测PTU的新方法。通过考察影响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因素(如电压信号类型及电位、缓冲溶液pH值、载液流速及Ru(bPY)32+浓度等),得到FI-ECL测定PTU的最佳条件,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 pH 12.0的H3PO4-NaOH缓冲介质中,控制恒电位为+1.50 V,Ru(bpy)32+浓度为1.0×10-4mol/L,载液流速为1.5 mL/min,PTU对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最大的增敏作用。在此条件下,测得PTU的线性范围为2.0×10-71.0×10-4mol/L(r2=0.998 6),检出限(S/N=3)为1.3×10-8mol/L,对7份浓度均为1.0×10-6mol/L的PTU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用于模拟动物饲料中PTU含量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双柱微电极的制作方法,提出了用双柱碳纤维微电极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选择性地测定多巴胺.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多巴胺的浓度在5.0×10-4~5.0×10-6mol/L范围内与收集电流成正比.抗坏血酸浓度<5.0×10-4mol/L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