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合二氧化钛-磷钼酸铵微球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水合二氧化钛微球,以此为基体合成出水合二氧化钛-磷钼酸铵(HTO-AMP)球形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研究了复合交换剂的组成和稳定性,测定了不同交换条件下其对Cs^+和Sr^2+的交换性能,发现复合交换剂性能稳定,对Cs^+在不同酸度下均有较好交换性能,对SrA^2+则只有在低酸度时才有一定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合成了新型无机离子交换剂——锑酸锌。对交换剂的合成条件、化学组成、离子交换容量、稳定性和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在pH为3、0.5和2N硝酸介质中测定了22种金属离子的分配系数,并用锑酸锌为柱填料,成功地分离了Mn(Ⅱ)-Al(Ⅲ)、Mn(Ⅱ)-La(Ⅲ)、Mn(Ⅱ)-Fe(Ⅲ)、Mn(Ⅱ)-Cu(Ⅱ)和Mg(Ⅱ)-Fe(Ⅲ)等离子混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无机离子交换剂——焦磷锑酸锡的合成条件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表观离子交换容量大(2.70mmol/g)、热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无定形阳离子交换剂。在1.0mol/L HNO_3介质中,对Rb(Ⅰ)、Cs(Ⅰ)和Zr(Ⅵ)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的无机离子交换剂—焦磷钒酸钛。通过物理-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它是一种离子交换容量较大(2.32mmol/g),热和化学性能较好的多功能基阳离子交换剂。对Rb(Ⅰ),Cs(Ⅰ),Ag(Ⅰ),Pb(Ⅱ),Bi(Ⅲ),RE(Ⅲ),和Zr(Ⅳ),具有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报道焦磷酸锡新型离子交换剂的合成条件、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研究的有关内容。研究表明它是一种交换容量大、稳定性好、交换反应动力学性能优良、对稀土和钍等离子具有选择性高等特点的无机离子交换剂。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成、化学组成、离子交换容量、热分析、分配系数及红外、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焦磷亚硒酸锡是一种交换容量大、热稳定及化学稳定性好的新型无机阳离子交换剂。对Ag(Ⅰ)、Pb(Ⅱ)、Ba(Ⅱ)、Bi(Ⅲ)及Zr(Ⅳ)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无机离子交换剂——六偏磷酸锡。通过对合成条件的选择,热分析,红外、X-射线衍射分析及离子交换性能的测定,表明它是一种交换容量大(2.55m mol/g)、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多功能基无定形无机离子交换剂,对某些高价金属离子、Pb(Ⅱ)和Ag(Ⅰ)具有高选择性。成功用于Fe(Ⅲ)/Fe(Ⅱ)的分离和微量Fe(Ⅲ)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无机离子交换剂磷酸钛的合成及其吸附色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合成了无定形及微晶形无机离子交换剂磷酸钛及苯基磷酸钛,测定了它们的组成,比表面积和孔径。探讨了将其作为气固色谱吸附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这可能成为无机离子交换剂类物质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1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球形除铯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水合氧化钛-硅钛酸钠(HTO-NaTS),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其对铯离子的交换性能,并对其结构、稳定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球形交换剂在强酸性条件下机械稳定性好,适合装柱,在1mol/L HNO3水溶液中,对铯离子具有较高的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12.
钛硅酸钠无机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及对铯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粉末状钛硅酸钠,考察了它对Cs的吸附效果。实验表明,所合成的钛硅酸钠对Cs的吸附效果较好。在30℃,1mol/L的H 环境下对Cs的吸附分配比为6066,饱和吸附量可以达到1.74mmol/g。尤其在高酸度条件下钛硅酸钠对Cs良好的吸附效果,使其在处理酸性高放废液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吸附稳定性很好,不易洗脱。  相似文献   

13.
聚偏氟乙烯-Nafion共混膜的制备及阻醇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irectmethanolfuelcell,MDFC)以高效、清洁和燃料储运方便等优点成为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动力源 .但目前DMFC中普通使用的全氟磺酸膜 (如NafionTM 系列膜 )阻醇性能太差 ,导致大量甲醇从阳极穿过膜直接透到阴极 ,造成燃料的浪费和电池整体性能的下降 .据文献报道 ,即使甲醇浓度低到 1mol L ,也有近40 %的醇透过膜 .缺乏高性能的阻醇质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膜是制约DMFC发展的瓶颈之一 .已有一些研究人员致力于新型膜材料的开发 ,如有人研制了聚苯并咪唑膜[1] 及各种掺杂…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测定阿托品的新方法。将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与药物敏感膜相结合,以磷钨酸为电活性物质,不必转型,制成聚氯乙烯膜传感器。对阿托品有良好的响应。传感器对阿托品的线性响应范围是2.0×10-2-8.0×10-6mol·L-1,响应灵敏度为58.0mV/pc(mol·L-1),检出限为2.0×10-6mol·L-1,适宜的pH范围为3.0-8.5。利用该传感器分析阿托品针剂含量,结果和药典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5.
磺化酚酞型聚醚砜膜的制备及其阻醇和质子导电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irectmethanolfuelcell,DMFC)以高效、清洁和燃料储运方便等优点适宜于作为各种用途的可移动动力源 ,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2 ] .目前 ,这种电池的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催化剂不稳定和质子交换膜透醇上 .一张好的DMFC膜不但要可传递质子、绝缘电子 ,还应具有良好的阻醇性能 .如果膜的阻醇性能不好 ,甲醇会穿过膜到达阴极 ,与氧直接反应而不产生电流 ,不但造成燃料的浪费 ,同时也影响阴极的正常反应 ,使电池效率下降[3 ] .目前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中的Nafion 系列膜是由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聚电解质复合物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聚电解质复合物的一种新的溶剂体系———离子表面活性剂剂的水溶液 ,研究了表面活性的用量及结构、温度、外加小分子电解质对复合物溶解性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溶解机理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物溶解后在溶液中的形态 .研究表明 ,当复合物与离子表面活性剂定量结合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使复合物发生溶解 .表面活性剂碳链长度的增加、温度的提高均会对复合物的溶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 .加入少量的无机电解质如氯化钠 ,会促进复合物的溶解 ,若氯化钠加入量过多 ,反而不利于复合物的溶解 .复合物的溶解机理被认为是表面活性剂的解离作用和疏水作用二者的协同 .  相似文献   

17.
A random copolymer P(VAc-MMA)was synthesized via seeded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with vinyl acetate (VAc)and methyl methacrylate(MMA)as monomers,and the polymer electrolytes comprising blend of corresponding copolymer P(VAc-MMA)as a host polymer and LiClO_4 as a dopant were prepared by solution casting technique. Performances of the synthesized copolymer and prepared polymer membrane and electrolyte were studied by FTIR,XRD, TG,DSC,mechanical testing and AC impedance.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FTIR and D...  相似文献   

18.
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制备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报道了以废羽毛为原料,采用矿物质硫酸盐的制备与中和脱酸、螯合反应结合的新工艺,以金属盐类作催化剂和硫酸水解法,制得了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复合氮基酸生成率为71.7%,微量元素螯合率达到98%以上。该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培氟沙星修饰碳糊电极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氟沙星与硝酸汞配合比为 2∶1的配位化合物作为电活性物质 ,研制了汞离子 培氟沙星修饰碳糊电极 ,得到了良好的电极响应曲线 ,响应斜率为 35 .8mV·pC- 1,线性范围达 4个数量级 ,检出限为 1.0× 10 - 5mol·L- 1。常见无机离子和一些吡啶类离子对电极基本无干扰。可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定市售培氟沙星片含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对碘苯胺对含有过量异氰酸根的聚氨酯分子进行封端,合成了一种新型的X-射线不透性聚氨酯显影材料.利用X-射线映射对不同封端量聚氨酯的显影效果进行评定;利用DSC和TGA对其热性能进行表征,并评估封端反应对聚氨酯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试了材料的细胞毒性;并对具有不同碘含量聚氨酯材料的显影效果、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碘含量达到3.5wt%左右时聚氨酯材料即可达到同等厚度铝板相同的显影效果,而且在此条件下,聚氨酯材料依然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MTT法测试表明对碘苯胺封端的聚氨酯材料不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