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分光光度法中的碘沉淀法为实验体系, 取聚乙二醇(PEG)为标准物质, 考察温度变化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滤膜截留分子质量、平均孔径以及孔径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各个分子质量的PEG质量浓度一定时, 随着温度升高, 其吸光度减小. 温度对高质量浓度区间(>4mg?L-1)PEG吸光度的影响较大, 以PEG宽质量浓度区间(2~10mg?L-1)作标准曲线为基准, 温度升高时, 所测膜截留分子质量显著增加, 平均孔径增大, 膜孔径分布变宽. 温度对低质量浓度范围(<4mg?L-1) PEG吸光度的影响较小, 以PEG低质量浓度区间作标准曲线为基准, 各个温度条件下所测膜截留分子质量、平均孔径及膜孔径分布基本不变. 通过配制低质量浓度PEG溶液作标准曲线或将PEG渗透液稀释到低质量浓度区间进行吸光度测试可减小温度对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硅薄膜在不同成膜温度下对DBD臭氧发生的影响。同时采用热常数分析仪、比表面积测试仪、XPS分析了负载二氧化硅介质板在不同成膜温度下的导热系数、比表面积和表面羟基。实验结果表明,成膜温度会改变薄膜的比表面积和羟基含量,从而影响二氧化硅薄膜对DBD臭氧发生的增强作用。当成膜温度变化范围为450℃~750℃时,550℃成膜温度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其臭氧浓度、臭氧产率及能量效率也相对最大,在放电电压7 KV时,相较于未负载二氧化硅的分别提高了9.3%,32.9%,0.086%。过高的成膜温度不利于臭氧产生,这是由于负载的二氧化硅薄膜比表面积和表面羟基含量都会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3.
摘要:针对水吸收法难于处理非(弱)水溶性有机废气的问题,以煤油为油相,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pan 85)为乳化剂,制得水相/油相(W/O)乳化液膜,进行了吸收模拟乙酸乙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膜体系对乙酸乙酯废气吸收效率最高可达89%,1 h内吸收效率大于50%以上;低温、低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和高废气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吸收速率,在实验条件下存在最佳油水比1∶1.  相似文献   

4.
采用硬脂酸作为防团聚剂改良的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TiO2光催化荆,并用BET、XRD、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硬脂酸(STA)和钛酸丁酯摩尔比、焙烧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有效抑制了TiO2光催化荆粒径的增大,增高了TiO2光催化刑晶型转变温度;拉曼数据显示催化剂粒径越小,拉曼特征峰发生蓝移,能级间隔略有增大;硬脂酸(STA)和钛酸丁酯摩尔比为1.51,焙烧温度450℃,催化剂浓度2 g·L-1时催化剂活性最好,300 W高压汞灯光照2 h,对苯酚的降解率达97.0%.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化或接枝共聚合引进—COOH,—OH亲水基团后的液体聚丁二烯,溶于模拟碳钢酸洗液中,在过氧化物与碳钢腐蚀产物所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作用下,于“金/溶”界面聚合成膜。失重试验结果表明膜层的缓蚀性能取决于乳液体系的成份,浓度和温度等。文中探讨了这一聚合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型的光解反应体系. 该体系用空气(氧)电极作负载型TiO2 光催化膜的对电极. 空气(氧)电极是以空气中的氧作反应物,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H2O2,为光化学氧化反应提供廉价的原料. 将空气(氧)电极应用于光催化反应体系,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反应同时发生于同一体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乙酰丙酸在新型光解反应体系中的降解速度比在单一的光催化体系中或在光化学反应体系中明显增大. 文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增塑剂DEP热降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研究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裂解行为,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裂解产物的分析表明,在较低温度下DEP的裂解产物主要为乙烯、乙醇、苯、苯甲酸乙酯、邻苯二甲酸酐.随着温度的升高苯甲酸乙酯进一步裂解成为分子质量更小的自由基,并发生稠环化反应形成更稳定的菲、蒽醌等芳香族多环化合物.根据分析实验提供的裂解产物信息和有机物热裂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对DEP的热裂解反应机理作了探讨,表明在废旧塑料热裂解回收过程中,增塑剂DEP的高温裂解会产生多环芳烃污染物,应选择合适裂解工艺和裂解温度,以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氨基硅油基于乳液和有机溶剂组装成膜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衰减全反射红外(ATR-IR)等研究氨基硅油(amino silicone oil,ASO)以乳液形态组装成膜与基于异丙醇溶剂中组装成膜的区别.实验结果发现:以乳液形态组装的ASO膜较基于异丙醇溶剂中组装的ASO膜的膜形貌粗糙、亲水性强.用甲醇溶液洗涤以乳液形态组装的ASO膜后,其膜形貌、亲水性与基于异丙醇溶剂中组装的ASO膜相似,说明ASO基于乳液组装成膜时,乳化剂参与成膜.  相似文献   

9.
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研究了橡胶产品中使用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裂解行为.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裂解产物的分析表明,在初始阶段DMP的裂解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苯、甲苯和苯甲酸甲酯.随着温度的升高苯甲酸甲酯进一步裂解成为分子质量更小的自由基,并发生稠环化反应形成更稳定的菲、蒽、间-联三苯、三亚苯等芳香族多环化合物.根据分析实验提供的裂解产物信息和有机物热裂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对DMP的热裂解反应机理作了探讨,表明在废旧合成橡胶热裂解回收过程中,增塑剂DMP的高温裂解会产生多环芳烃污染物.应选择合适裂解工艺和裂解温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FCC晶体外延薄膜中失配位错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面心立方(FCC)晶体铝外延膜的高温弛豫过程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模拟.铝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采用嵌入原子法(EAM)多体势来计算.模拟结果表现了失配位错的形成现象与动力学条件的关系.分析表明,模拟中所给的动力学条件对薄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失配度大小为0.06时,负失配下的铝膜比正失配下的更易于形成失配位错;失配度大小分别为0.05和0.04时,温度低于铝的熔点时不会形成失配位错;温度高于铝的熔点时负失配的铝膜比正失配的更难熔化.研究发现失配位错的形成不仅与失配度的大小和生长的温度有关,而且还与失配度符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超晶格带结构及透射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转移矩阵方法,研究了一维有限超晶格的电子态与透射问题。计算了一维有限超晶格的子带带隙,以及一维完整有限超晶格中电子的透射谱和一维有限超晶格中含单个缺陷层或少量缺陷层的电子的透射谱。本文给出的方法对于研究电子通过任意排列的一维有限超晶格的透射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几个 TTF 衍生物的电荷转移情况,发现都是两个单电子转移的可逆氧化还原波,其半波电位受溶剂的极性和电子效应影响较大,在 CH_2Cl_2溶液中,其 E_(1/2)大小顺序为:TMT-TTF相似文献   

13.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Au-Ag-SiO2复合纳米金属颗粒膜.实验结果表明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及共振波长的位置依赖于颗粒膜中金属的介电常数,粒子尺寸,金属的相对体积比;颗粒膜共振波长随着颗粒膜中Au和Ag相对体积比而改变,提高退火温度可以提高复和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0.5mol/L的草酸溶液中制备了多孔且排列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不同条件的退火后处理,通过对PAA薄膜的热释光(TL)特性表征和机理分析,研究了基底及后处理中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及退火气氛等条件对其热释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辐照剂量下,去除铝基底的双通PAA薄膜,接触辐射面积大,吸收辐射能量多,表现出更强的热释光响应;相同退火环境中,经γ辐照后的PAA薄膜的TL特性随退火处理的时间延长而增强;退火时间均控制为4h时,薄膜的TL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也明显增强,在空气中经600℃退火的PAA薄膜显示出最大的TL强度;并且PAA薄膜在空气中退火后的TL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在真空中退火后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二乙醇胺衍生物对纤维素膜的增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双(2-羟乙基)正丁胺、正己胺、正庚胺和正辛胺作为再生纤维素膜的增塑剂.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量研究了增塑后膜的结构与性能.实验表明,这4种二乙醇胺衍生物对纤维素膜具有较好的增塑作用,并且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增塑效果下降,但增塑剂与纤维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经N,N-双(2-羟乙基)正己胺、正庚胺和正辛胺增塑的再生纤维素膜,其耐水洗性明显高于甘油增塑的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出氧化铝、高岭土、氧化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使用线性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三种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10%的氧化铝、高岭土能将聚四氟乙烯的磨损率降低约4个数量级, 而氧化硅仅能降低约3个数量级. 对金属对偶表面形成的转移膜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 氧化铝、高岭土/聚四氟乙烯在金属对偶面上形成了高度羧酸盐化的转移膜.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三种填料表面上碳氟分子吸附过程进行模拟, 结果显示氧化铝、高岭土表面的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了碳氟分子的脱氟过程, 产生了更多的羧酸螯合物的中间产物; 氧化硅缺少路易斯酸性位点, 因此不能促进高度羧酸盐化的转移膜形成.  相似文献   

17.
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制备了掺铂的TiO2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UV—vis)光谱仪,电子扫描显微电镜(SEM)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对薄膜的基本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铂可以显著促进锐钛矿相的生长;TiO2薄膜在紫外的吸收边发生红移,其光谱响应范围得到了提高;铂氧化物的分解,促使薄膜表面出现了分散分布的微米尺寸岛状突出物,同时导致单质铂在薄膜表面发生富集.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ZnxCd1-xS多晶薄膜及异质结太阳电池,并利用X-射线衍射,光吸收分析技术和四探针测电导方法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和性质,以及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19.
海藻酸/明胶共混膜结构表征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海藻酸钠和明胶的水溶液共混,在5%(质量分数)的CaCl2水溶液中凝固,然后1%(质量分数)的HCl水溶液处理,成功制得海藻酸/明胶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对共混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共混膜的透光率,吸水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与明胶分子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其中Ca^2 交联和海灌酸与明胶分子间静电作用使共混膜力学性能是到了显著改善,此共混膜可望成为一种潜在的伤口包扎,止血及人造皮肤材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羧基与基底表面的相互作用, 将5,10,15,20-四-(羧酸苯基)卟啉(TCPP)超薄膜成功地组装在金属基底和非金属基底表面, 并采用紫外光谱和表面拉曼增强散射光谱系统地研究了自组装膜中卟啉分子的聚集形态、结构、自组装过程的驱动力及取向. 结果显示, 超薄膜组装在金属基底上时, 出现部分卟啉发生金属化; 而组装在非金属基底上时, 由于三甲氧基硅烷(APTMS)的无序排列, 自组装膜中的卟啉环没有特定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