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电导检测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初步探讨了分离机理,建立了检测方法。以柠檬酸-柠檬酸钠为缓冲体系,铜盐为络合剂,在pH值为4.5、电压13.5kV的条件下,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加入适量乙醇可改善峰形和分离效果。用该法以水杨酰胺为内标,对含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回收率为97.3%-101.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PB-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3种混合药物可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5~10、0.025~25、0.05~1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但斜率略不同的两区段型线性关系,总的线性响应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以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的3种混合药物合成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试,其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小于4.5%和0.95%。该方法成功用于商品麻黄碱类药物制剂及中药麻黄原药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1%~111%。  相似文献   

3.
以PB - 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米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3种混合药物可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5~10、0.025~25、0.05~10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但斜率略不同的两区段型线性关系,总的线性响应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以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的3种混合药物合成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试,其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小于4.5%和0.95%.该方法成功用于商品麻黄碱类药物制剂及中药麻黄原药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1%~111%.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浸膏粉中麻黄类生物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麻黄浸膏粉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等 5种主要麻黄类生物碱。所用分离柱为HIQSILC18,流动相为含少量 (体积分数为 0 .2 % )甲醇的 0 .0 2mol L磷酸二氢钠溶液 (用HCl和三乙胺调至pH 3.2 )。 5种麻黄类生物碱在 2 5min内得到了有效分离、峰型对称且尖锐。  相似文献   

5.
苑广信  何巧红  陈恒武  方群  张燕冰 《分析化学》2006,34(12):1693-1696
研究用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分离测定经7-chloro-4-n itrobenzo-2-oax-1,3-d iazole(NBD-C l)衍生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实验条件。采用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体系(12 mmol/L SDS 10mmol/L硼砂缓冲液,pH 9.0),在45 mm长的通道上实现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快速分离,一次分离小于1.5m in。10~100 mg/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检出限分别是0.83 mg/L和1.10 mg/L。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尿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琳  张福成  王朝虹  蒋晔  许萌  李虹 《色谱》2013,31(9):898-902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SPE-UPLC-ESI MS/MS)联用方法,定量测定尿样中的麻黄碱和N-甲基麻黄碱。样品经Oasis MCX柱提取、纯化和富集后,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麻黄碱和N-甲基麻黄碱在0.0250~2.5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2,提取回收率高于80%,提取效率的RSD小于5.0%,检出限均达到0.01 μg/L,可大大延长尿样检材中麻黄碱和N-甲基麻黄碱的检测周期。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为尿液中痕量麻黄碱和N-甲基麻黄碱的分析提供了灵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离子对色谱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涛  王晓辉  赵云丽  高晓霞  于治国 《色谱》2006,24(4):417-417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甘草和石膏四味中药组成。麻黄主要含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两者是麻杏石甘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麻黄及其制剂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由于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结构相似,而且生物碱容易产生拖尾现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难以使两者达到良好的分离。本文采用反相离子对HPLC使两者获得了良好的分离,并以此法对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集胶束毛细管电泳,建立了快速测定尿液中麻黄碱和可待因含量的方法,并通过日内、日间实验对方法的稳定性进行考察。讨论了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扫集胶束电动色谱的最佳实验条件,其中pH 2.2缓冲体系含80 mmol/L SDS,20 mmol/LNaH2PO4,18%(体积分数)乙腈,分离电压-20 kV,测量波长200 nm。在优化条件下,麻黄碱和可待因均在7 min内出峰,方法检出限(mg/L)、线性范围(mg/L)、相关系数分别为麻黄碱0.173、0.693-11.1、0.9993,可待因0.333、1.33-16.0、0.9993,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4%-108%,RSD不大于3.5%。峰面积日内RSD不大于6.3%(n=5),日间RSD不大于9.3%(n=5)。  相似文献   

9.
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止咳露中的麻黄碱和可待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束扫集毛细管电泳, 建立了快速测定止咳露中麻黄碱和可待因含量的方法, 并通过日间实验、柱间实验等对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胶束扫集电动色谱缓冲体系含60 mmol/L 十二烷基磺酸钠, 10 mmol/L NaH2PO4 (pH 2.20), 18%乙腈(V/V), 分离电压-14 kV, 测量波长200 nm. 讨论了pH、 SDS浓度、样品溶剂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在优化条件下, 麻黄碱和可待因均在5 min内出峰, 方法检出限(μg/mL)、线性范围(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 麻黄碱 0.433、 1.73~27.7、 0.9997, 可待因0.833、 3.33~50.3、 0.9996, 回收率在96.7%~103.5%之间. 峰面积日内RSD≤4.2% (n=5), 日间RSD≤8.0% (n=5), 柱间实验RSD≤2.3% (n=3).  相似文献   

10.
温涛  赵霞  罗国安  王义明  王俭  朱军  于忠山 《分析化学》2006,34(11):1529-1534
通过毛细管微乳液电动色谱10 m in内同时分离了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4,5-亚甲基二氧基安非他明(MDA)和3-甲氧基-4,5-亚甲基二氧基安非他明(MDMA)4种苯丙胺类毒品及其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等麻黄生物碱杂质。比较了毛细管微乳液电动色谱和丁醇改进的胶束电动色谱模式对分离的影响,发现正丁醇是影响分离的最主要因素。本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实现对冰毒及其麻黄生物碱杂质的快速分析和鉴定,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分别小于1.3%和5.0%,可用于冰毒的实际来源推断。  相似文献   

11.
宋凤瑞  刘子阳 《分析化学》1999,27(9):1000-1002
麻黄碱与其异构体--伪麻黄碱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并且麻黄碱作为合成冰毒(苯丙胺)的主要原料,是法庭严格查禁的毒品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的 经常需要将两者区分开。作者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实现了将两者区分开的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可疑样品进行了检测,证帝为麻黄碱。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阴离子交换分离,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安培检测离子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在优化条件下,用碳酸钠溶液和甲醇溶液混合溶液为淋洗液,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在0.8 V电位处进行直流安培检测.结果发现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后盐酸麻黄碱的电流响应值比未修饰前大大增加,方法的灵敏度比未修饰电极提高了10倍,用未修饰电极测定的检出限为2.4 μg·L-1,用修饰电极测定的检出限为0.2 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3.6%..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中空纤维液-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对人尿液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纯化、分离、富集以及测定的方法。采用中空纤维三相微萃取装置,考察了影响萃取的因素,确定了萃取条件:中空纤维壁上的有机相为正辛醇,以50μL盐酸溶液(pH 2.0)为接受相,在室温下萃取60 min。该条件下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富集倍数分别为180倍和220倍,两者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5 mg/L和0.005~0.75 mg/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8 2、0.997 8,定量下限分别为0.01、0.005 mg/L。该方法使用极少量的有机溶剂,便可有效地对尿样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纯化、分离和富集,萃取效率高,可用于尿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4.
水为洗脱液在表面活性剂胶束涂层固定相上分离手性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手性固定相稳定的条件,以表面活性剂胶束涂层为固定相,纯水作流动相,对氨氯地平,麻黄碱,伪麻黄碱,芬必得,美西律平和扑尔敏等外消旋药物进行了手性拆分,探索了手性药物氨地平及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分离条件,当流动相的PH值为5.5时分离效果最佳,在流动相中加入2.5-5mmol/L硼酸时分离因子较大。  相似文献   

15.
区分麻黄碱立体异构体的质谱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黄碱与其异构体——伪麻黄碱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并且麻黄碱作为合成冰毒(苯丙胺)的主要原料,是法庭严格查禁的毒品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将两者区分开.作者首次利用电喷雾质谱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实现了将两者区分开的目的,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可疑样品进行了检测,证实为麻黄碱.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堆积柱上富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6种药品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试验选择了以下分析条件:①检测波长205 nm;②内标物为间苯二酚;③运行液为pH9.2的40 mmol·L-1硼砂缓冲溶液;④分离电压20 kV;⑤进样时间10 s;⑥分离温度25℃。麻黄碱及伪麻黄碱质量浓度在1~400 mg·L-1之间与相应的相对峰面积值(即被测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35 mg·L-1(麻黄碱)和0.29 mg·L-1(伪麻黄碱)。以2种药品作基体加入标准溶液做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依次为101.1%及103.6%。  相似文献   

17.
电堆集富集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黄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乙腈为非水介质,建立了电堆集富集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黄碱的方法。运行缓冲溶液为50mmol LNH4Ac 30mL LHAc 900mL L乙腈,未涂层石英毛细管(75μmi.d×47cm,有效长度为40cm),压力进样20s,15kV恒压电泳(25℃),检测波长为200nm。在最优实验条件下,麻黄碱可在15min内与其它组分分离,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2~14μg mL,检测限为42ng mL。  相似文献   

18.
酸碱电位双点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酸碱电位双点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提出测定药片中的盐酸麻黄碱和烟酸的实验方法及其实验参数。该法简便快速。对2种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基于麻黄碱及伪麻黄碱衍生物的光谱及化学性质,设计并构建了毛细管电泳/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对关键光学元件进行组合选择,以蓝光发光二极管为光源,BP 470和BP 530分别为光源滤光片和荧光滤光片,光电倍增管检测信号,并对电泳分离系统的缓冲溶液、分离电压等参数进行优化;以FITC为衍生试剂,10 mmol/L Na2B4O7+ 16 mmol/L SDS为缓冲溶液,12 kV电压下可实现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基线分离.在0.25~10 mg/L范围内,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标准溶液的质量浓度与荧光响应的峰高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其检出限分别为0.38 μg/L和0.29 μg/L,峰高的日内重复性(RSD)分别为2.0%和2.2%,日间重复性(RSD)分别为5.4%和5.1%.将该方法用于中药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和107%.  相似文献   

20.
应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扑尔敏的含量。毛细管电泳的条件为 :37cm× 5 0 μm i.d(有效长度 30 cm)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 ;分离电压 :1 5 k V;缓冲溶液 1 5 0 mmol/L NH4 Ac- H3PO4 ( p H2 .0 )。研究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 ,测定了三批样品。实验证明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