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Pt-Al2O3亲水催化剂和Pt-SDB(聚苯乙烯一二乙烯基苯)疏水催化剂对含氚空气的净化处理。通过Pt-SDB单程催化氧化氢气性能研究和潮湿环境对Pt-SDB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影响研究(图1)显示,Pt-SDB催化剂在室温下对H2(氚)的催化氧化具有效率高,并且不容易受潮,能在潮湿的环境下保持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含氚废气处理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氘作同位素交换气对除氚后的新鲜氘氚化锂残渣[主要成分是硅锂化合物和二氧化硅,渣中含氚约为0.9443mg/g(渣)]中的微量氚进行氚的计量与回收,为氘氚化锂残渣中氚的回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常用于氚系统的真空部分及热核聚变装置中氚的次级包装材料。为了使聚合物在氚辐照场中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了解因氚的辐照效应而引起聚合物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是氚系统进行概念性设计前必须弄清的问题。选用聚酰亚胺为研究对象,在氚气氛中静态辐照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聚酰亚胺力学性能及组织结构的变化来评价聚酰亚胺的抗氚辐照性能,为聚酰亚胺在氚辐照场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中子发生器的运行过程中,会释放一定量的氚,为对使用中产生的含氚废尾气进行净化处理,必须研制—套废氚净化处理系统。该系统的研制包括工艺流程设计、流程中各主要反应器的设计及自动控制功能设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水平氚化水的排放问题,20世纪70年代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逐渐成为氚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传统的同位素分离法在这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所以各国科学家相继提出了膜技术和树脂交换、富集等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材料在氚环境中长期工作时不仅存在着氢脆问题,同时还由于进入基材内部的氚衰变而产生氦,发生氦的积累,造成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导致材料被破坏,即产生所谓“氦脆”现象。本课题2002年进行了样品的高温气相充氚实验以及充氚后一些显微组织分析工作。2003年对充氚+1a时效的HR-2不锈钢样品进行了TEM动态拉伸实验观察。初步表明,充氚促进裂纹尖端位错的发射和增殖:对于HR-2不锈钢,充氚使无位错区(DFZ)减小甚至消失。2004年,充氚样品经历2a的室温时效,积累了一定的氦量,实验试图探索氦对微观断裂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聚变裂变混合堆的氚工艺和氚增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聚变堆氚工艺和氚增殖剂研究的现状和我所在混合堆氚增殖剂和氚工艺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并对一领域的继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提氚气体(氦气)进入氚增值区后被正硅酸锂(Li4SiO4)小球加热的过程。通过现有实验包层(TBM)设计参数完成的提氚气体温升理论计算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计算得到提氚气体经过球床时温度可以很快从20℃升到500℃。因此,在进行提氚系统设计优化时,中国设计的实验包层模块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对提氚气体进行预热。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提氚气体(氦气)进入氚增值区后被正硅酸锂(Li4Si O4)小球加热的过程。通过现有实验包层(TBM)设计参数完成的提氚气体温升理论计算和三维数值模拟验证计算得到提氚气体经过球床时温度可以很快从20℃升到500℃。因此,在进行提氚系统设计优化时,中国设计的实验包层模块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对提氚气体进行预热。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重水提氚中大量氘氚气体的安全贮存与转运,设计并加工了大容量氘氚铀床并对其进行了贮氘氚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11.
裂变堆中的氙-135中毒效应是由于裂变产生的碘-135经由β衰变产生氙。135,后者吸收中子的截面很大,如停堆时剩余反应性不够,就要经过一段“碘坑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停堆前的反应性后才正常工作起来。与此类似却有所不同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首次被我们引入到聚变堆研究领域,它表明为了实现“得失相当”,起动一个聚变堆所要求的最少氚储备和运行时间。“氚坑深度”和“氚坑时间”与具体的氚回收方案、提取氚的工艺过程、堆部件材料中的氚扣留量、增殖剂中不可回收的氚份额、泄漏到堆大厅的包容惰性气体氦中的份额以及氚自然衰变等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金属氚化物中体相氚的总量和深度分布测定是体相中氚行为研究的难点,利用氚衰变诱发X射线谱的氚分析技术分析了金属薄膜靶中体相氚的深度分布情况,建立了薄膜靶中氚深度分布计算模型,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反演了薄膜靶中体相氚的深度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正则化数值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对薄膜靶法向非均匀性的分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准线性理论出发,导出了ICRF二倍频加热时对磁面平均的吸收功率密度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指出了这一近似的适用范围。采用冷等离子体近似计算波色的色散关系,利用FPPAC程序求解二维时间相关Fokker-Planck方程分析了氚的二倍频加热。对于典型的氘氚聚变反应堆参数,计算了等离子体各组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及氚的分布函数随时间的演化,并分析了氚的非表氏分布及相关的氚氚聚变反应率。  相似文献   

14.
氚是氢的重要同位素,目前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广泛使用,如氚灯、地下测井中子管、电子俘获装置、高性能电子管等。同时,氚具有弱β放射性,易吸附于地面及墙壁、金属等的表面,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长期照射;不仅如此,气态氚在金属表面易与空气中的水反应,  相似文献   

15.
在金属测试系统上进行了钛(Ti)吸收和解吸氚(T)的热力学初步实验研究。加热氚化铀床,放出一定量氚气,记录平衡压力;加热样品至预定温度后恒温;将主管道中的氚气引入样品室,记录引入氚气后的平衡压,由系统中气体压力变化计算样品的吸氚量,以测定氚化过程中的p-C-T曲线。而解吸p-C-T曲线则是将接近饱和的样品温度恒定,记录平衡压力。关闭样品室阀门,用铀床回收管道里的气体后抽真空,然后再打开样品室阀门,让钛解吸,记录平衡压力,计算钛氚原子比。如此循环直至氚接近完全解吸。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氚自持条件,建立了Z-FFR氚分析模型,基于理论方程和氚平均滞留时间方法进行计算,得到稳态运行时排灰气处理系统、氚增殖提取系统、同位素分离系统、水去氚化系统的氚质量流分别为52.30,25.40,81.30,3.60 g/day,对应的氚盘存量为52.30,25.40,8.13,1.80 g。同时以氚质量流推导出氚自持判断条件,分析了设计参数能够满足氚自持要求,同时获得了燃烧效率、氚增殖率、提取效率与氚自持的互补关系,三者作为关键参数相互依存,于临界值、设计值、理想值之间分析了氚的自持情况。  相似文献   

17.
FEB—E氚循环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聚变实验增殖堆(FEB)工程概要设计的氚燃料循环构造了一个动态子系统模型,研制了模拟氚燃料循环系统的计算机程序SWITRIM,计算运行一年后10个子系统中的氚投料量和整个推系统总的氚投料量,这对预示起动一个聚变热功率的150MW量级的实验增殖堆所需的最少初始氚投料量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表明,要求的最少初氚贮备量除了与燃料气体净化系统和同位互分离系统中氚的平均逗留时间有关外,还与包层液态锂中提取氚  相似文献   

18.
FEB聚变实验增殖堆氚投料量及氚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三维MonteCarlo程序MORSE_CGT,计算了变实验增堆FEB满功率运行10d后外侧包层各区中的氚浓度、运行1天后的内侧包层各区中的氚浓度及运行1FPY后Be球中的氚投料量,设计了FEB堆现场氚的分布流程图。采用组合于燃料净化系统和低温分馏法从等离子体排出气体中回收氚,讨论了从液态锂中回收氚的几种方案用于FEB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对聚变实验增殖堆(FEB)工程概要设计的氚燃料循环构造了一个动态子系统模型,研制了模拟氚燃料循环系统的计算机程序SWITRIM,计算运行一年后10个子系统中的氚投料量和整个推系统总的氚投料量,这对预示起动一个聚变热功率的150MW量级的实验增殖堆所需的最少初始氚投料量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表明,要求的最少初氚贮备量除了与燃料气体净化系统和同位互分离系统中氚的平均逗留时间有关外,还与包层液态锂中提取氚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自持燃烧的氘氚等离子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等离子体密度分布一定的情况下,从电子、离子的能量输运方程出发,对常规剪切和中心负剪切位形下高性能自持燃烧的氘氚等离子体进行了研究.常规剪切下采用与能量约束改善因子H有关的Bohm热传导系数,中心负剪切下采用一个与磁剪切有关的Bohm-gyro-Bohm混合型的热传导系数,并考虑了α粒子反常扩散和动态反馈加热对氘氚自持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剪切下当H≥3时,才有较大的能量输出,当H接近4时无须动态反馈加热氘氚就能获得自持燃烧;在中心负剪切位形下,等离子体的运行性能更高,有更高的能量输出,一旦氘氚达 关键词: 高性能等离子体 氘氚自持燃烧 中心负剪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