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单柱离子色谱系统,在SeO_4~(2-)、SeO_3~(2-)与F~-、Cl~-、NO_3~-、SO_4~(2-)离子共存时,以1.0m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为淋洗液测定了SeO_4~(2-),以1.0mmol/LKNO_3为淋洗液测定了SeO_3~(2-)。SeO_4~(1-)和SeO_3~(2-)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3μg/mL和0.7μ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8~80μg/mL和1.4~150μg/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1%和1.85%。并应用本方法测定了加SeO_4~(2-)和SeO_3~(2-)的自来水样,SeO_4~(2-)和SeO_3~(2-)的回收率分别为96%和98%。  相似文献   

2.
硒的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及地球化学特征均与它的存在价态密切相关,因此分别测定环境样品中不同价态的硒十分必要。水体中的硒主要以四、六价离子态(SeO_3~(2-)、HSeO_3~-、SeO_4~(2-))存在,由于某些还原作用也可能生成单体硒和甲基硒化物。近年来,相继报导有萤光光度、气相色谱、火焰和石墨管原子吸收等方法,分别测定水中痕量的硒(Ⅳ)和总硒。我们在Cutter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单体硒、硒(Ⅳ)和硒(Ⅵ)生成氢化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用阴极溶出计时安培法测定了碲在汞中的扩散系数和溶解度.在1 mol/L NH_3-NH_4 Cl和10~(-3)mol/L TeO_3~(2-)溶液中,用悬汞电极于-0.90 V进行预电解,使Te(Ⅳ)还原到元素Te.然后在另一个电解池中阴极溶出使Te还原为Te~(2-).阴极溶出是在0.1 mol/L NaOH溶液中,用计时安培法于-1.40 V测定.根据下列方程式计算了碲在汞中的扩散系数D及溶解度S:D=r_0~2/πt_0,S=(4nFπ~(3/2)D~(3/2)t_0)~(-1)(Δi_1/Δt~(-1/2).D和S的测定值分别为:1.52×10~(-5)cm~2/s及2.34×10~(-3)wt%.实验结果表明碲在汞中以单原子态存在.  相似文献   

4.
A new cobalt selenite,Ca_2Co(HSeO3)_2(SeO_3)_2,was synthesized by a conventional hydrothermal metho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Ca_2Co(HSeO3)_2(SeO_3)_2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1,with a = 5.330(5),b = 7.047(7),c = 8.457(9) ?,V = 285.0(5) ?~3,Z = 1,Mr = 646.93,Dc = 3.769,μ = 15.235 mm~(-1),F(000) = 299.0,the final R = 0.0452 and wR = 0.1169 for observed 1265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The title compound consists of isolated chains built from CoO_6 octahedra and SeO_3 pyramids. In this structure,the chains are separated by Ca~(2+) cations. Magnetic measurements confirm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exhibits long-range antiferromagnetic ordering at 3 K and field-induced magnetic transition at 2 T.  相似文献   

5.
利用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L-Cys,Au/SAMs), 在0.05mol/L H_2SO_4 底液中研究了 Na_2SeO_3 的电化学特性.在0.00~1.30 V (vs. SCE) 电位范围内对微量Na_2SeO_3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发现L-Cys, Au/SAMs修饰电极在峰电位0.89 V处有灵敏的Se的氧化溶出峰.通过比较裸金电极和修饰电极在Na_2SeO_3 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发现,修饰电极通过巯基中的S与Na_2SeO_3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生成Se,且修饰电极对沉积在电极表面的Se的氧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根据Na_2SeO_3在单分子膜上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单分子膜中硫(Au-S)与Se(Ⅳ)作用生成Se的反应机理、Se电化学催化氧化机理及巯基化合物通过生成纳米硒生物吸收Se的类生物膜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前测定矿物中的铱多采用钵(Ⅳ)-砷(Ⅲ)体系催化比色法。铱在盐酸-硫脲-碘化钾的复合底液中可产生催化波,但仍未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试验,于原来介质中引人TeO_3~2时发现碲可加强铱的催化性能,不仅能提高测定铱的灵敏度,而且出现了尖陡的波峰(图1),波峰出现于碲波之后且与碲量有一定关系,即使没有硫脲存在也可产生催化波(图2)。  相似文献   

7.
以CO_3~(2-)为检测对象,发展了聚合物敏感膜电位型碳酸根传感器。采用3-辛基噻吩(POT)作为传导层的固体接触式电极技术,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构建了聚合物敏感膜CO_3~(2-)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对CO_3~(2-)检出限为7.0μmol/L,线性范围为1.0×10~(-5)~1.0×10~(-3)mol/L,能斯特响应斜率为-29.6 m V/decade。传感器已用于海水中CO_3~(2-)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用国产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仪及国产阴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分离SO_3~(2-),S~(2-),S_2O_3~(2-)的色谱条件。以硝酸钠为洗脱液,可在九分钟内完全分离上述离子。进行了一些样品的定量测定,用无换向阀的预柱富集测定了污水中PPm级的S~(2-)及定量回收了ppb级的S_2O_3~(2-)。从色谱动力学的观点试讨论了SO_3~(2-),S~(2-)及S_2O_3~(2-)的色谱行为,得出了用结构参数及实验条件估算分配系数D的经验式: 式中a是与离子性质及交换条件有关的常数,k为硫化物阴离子中硫原子的数目,Z为硫的平均氧化数,B为洗脱液浓度。  相似文献   

9.
蓝色铬膜层的电沉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蓝色铬膜层的XPS分析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膜层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整个膜层可分为:120nm厚的交界层(主要成分是Cr和基底Ni),250nm厚的中间层(Cr_2O_3,Ct和CtSe,后者决定了膜层呈蓝色),以及100nm厚的表面层(吸附的Cr(Ⅵ)、Cr(Ⅲ),SeO_4~(2-)和Se),对电沉积历程和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成功合成了一种高岭土基新型多孔硅材料(ASM)并以FTIR,XRD,FE-SEM和N2吸附-脱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ASM的制备过程涉及两步:SiO_3~(2-)提取和ASM的制备。SiO_3~(2-)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煅烧温度为960℃,Na OH浓度为20%,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0 min,在此条件下SiO_3~(2-)提取率为60.45%(w/w)。以此提取液为原材料,调整提取液中SiO_3~(2-)的浓度为12 g·L-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然后再搅拌2 h可制得ASM。以此ASM对Ca~(2+)和Mg~(2+)进行吸附研究,脱除率分别可达94.99%和62.32%。  相似文献   

11.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不对称三羧酸5-(6-羧酸-2-萘基)-间苯二羧酸(H3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_3L_2(H_2O)_3]·6DMF}_n(1)和{[Cd_3L_2(H_2O)_4]·3DMA}_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形成3,6-连接的三维结构,其拓扑符号分别为:(4~5.6~4.8~6)(4~3)_2和(6~(12).8~3)(6~3)_2。此外,还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α-溴代萘的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β-CD-RTP)分析,用3因素、3水平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优化了影响α-溴代萘的RTP实验条件。研究发现:β-CD的浓度、环己烷浓度以及Na_2SO_3浓度等对α-溴代萘的RTP强度均有显著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的主效应关系为:β-CD浓度NaSO_3浓度环己烷用量。α-溴代萘RTP最佳发光条件为:β-CD的浓度为3.4×10~(-3) mol/L,环己烷的浓度为0.8μL/mL,Na_2SO_3的浓度为9.5×10~(-2) mol/L。优化条件下改进了α-溴代萘RTP分析特性,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5)~1.0×10~(-7) mol/L,检出限为1.4×10~(-8) mol/L。RSM法与传统的单因素实验法相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  相似文献   

13.
用BaCl_2反滴定测定SO_4~(2-)的方法早有介绍,但是,由于它是在中性溶液中进行测定,多种阴离子如CO_3~(2-)、HCO_3~-、SO_3~(2-)、S_2O_3~(2-)、C_2O_4~(2-)、CrO_4~(2-)、PO_4~(3-)、BO_2~-,SiO_3~(2-)、F~-、MoO_4~(2-)、WO_4~(2-)和阳离子Ca~(2+)、Sr~(2+)、Pb~(2+)等都干扰测定结果。虽经多次改进,仍不够满意。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配制pH=3.2±0.1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络合缓冲溶液作了初步尝试,得到了较满意的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H=3的盐酸溶液中,MoO_4~(2-)、C_2O_4~(2-)、  相似文献   

14.
极谱法测定碲已有不少报道,但在草酸一次甲基蓝介质中,示波极谱法测定痕量碲未见资料介绍。我们发现,在草酸-次甲基蓝溶液中,在电位-0.75V(vs·SCE)处,有一清晰的导数极谱波。TeO_2的浓度在2.0×10~(-7)-1.2×10~(-5)mg/ml之间与波高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5×10~(-8)mg/ml,该法用于小麦面粉和纯铋中痕量啼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之特点。仪器和试剂 JP-1A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使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滴汞电极;对电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CHEMSPEC软件模拟了铀在塔木素地下水中的种态分布,并讨论了p H、Eh、离子浓度以及温度对铀种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铀在强酸性条件下,主要以UO_2~(2+)(aq)的形式存在;在弱酸性、中性以及弱碱性条件下,主要以UO_2(OH)_2(aq)的形式存在;在强碱性条件下,主要以UO_2(OH)_3~-的形式存在,可能会生成Ca UO_4沉淀. Eh33 m V时, U(OH)_4(aq)为优势种态;而Eh33 m V时, U(VI)更为稳定.不同阴离子的引入对铀的种态分布影响的大小顺序为HCO_3~-F~-SO_4~(2-)Cl~-. UO_2~(2+)浓度的增加促进了Ca UO_2(CO_3)_3~(2-)和Ca_2UO_2(CO_3)_3(aq)的生成.温度升高使塔木素地下水中UO_2OH~+的浓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二甲基姜黄素(ASC-J9)脂质体,其粒径分布均匀且在水中的分散效果好,平均粒径为145. 7 nm,分散系数为0. 361。将ASC-J9脂质体作为水溶性的荧光探针,通过荧光猝灭法可选择性识别Fe~(3+)、Fe~(2+)及Cu~(2+)。经过条件筛选得到最佳荧光测试条件为:ASC-J9脂质体浓度为5. 0×10~(-5)mol/L,平衡时间5 min,测试温度25℃。由Job's曲线和荧光滴定结果判断该探针与Fe~(3+)和Cu~(2+)的络合比均为1∶1,与Fe~~(2+)的络合比为2∶1; Stern-Volmer方程判断该荧光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分别为KFe(Ⅲ)=9. 63×10~4L/mol,KFe(Ⅱ)=3. 65×10~5L/mol,KCu(Ⅱ)=2. 32×10~5L/mol;该识别体系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对Fe~(3+)、Fe~(2+)、Cu~(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 0×10~(-7)~3. 0×10~(-5)、5. 0×10~(-7)~1. 75×10~(-5)、5. 0×10~(-7)~2. 5×10~(-5)mol/L,检出限分别为6. 41×10~(-7)、3. 28×10~(-7)、5. 08×10~(-7)mol/L。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解法合成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纳米片,邻苯二酚(CA)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H2O2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形成的邻苯醌能有效猝灭g-C_3N_4的荧光。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g-C_3N_4的荧光猝灭效果与H_2O_2的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5.0×10~(-8)~7.0×10~(-5)mol/L,检出限为1.6×10-8mol/L。方法已用于牛奶中H_2O_2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钙电极多用于水质、临床分析,而用于岩矿测定尚不多。采用二(2-异辛基苯基磷酸)钙为活性材料的PVC膜钙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岩石试样中钙的含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试验,并拟定了简便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1.电极的响应曲线,在1×10~(-1)M—5×10~(-5)M钙溶液浓度范围内,电势值和钙浓度之间得到直线关系。2.电极的响应时间。钙溶液浓度为1×10~(-1)M—1×10~(-2)M,电极电势一分钟内即达到平衡,1×10~(-3)M—1×10~(-4)M需两分钟,浓度再降低时需五分钟以上。3.在体积为  相似文献   

19.
在溶剂热合成条件下得到2个单一手性配位聚合物,即[Cd_3((R)-CIA)_2(bipy)_(2.5)(H_2O)_2]·xGuest (1)和[Zn_3((R)-CIA)(bmib)_2(H_2O)_2Cl]·H_2O·xGuest (2)((R)-H_3CIA=(R)-5-(1-羧基乙氧基)间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bmib=1,4-双(2-甲基-1H-咪唑-1-基)苯)。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揭示配合物1和2都是柱层式结构的三维框架。从拓扑分析的角度看,配位物1具有(3,3,3,6,6)-连接的网络,拓扑符号为(4.5~2)_2(4.8~2)_2(4~2.6~8.8~3.10~2)(4~2.6~8.8~3.9~2)(5.8.9)2,而配合物2是(3,4,4)-连接的网络,拓扑符号为(6·7~2)_2(6·7~5)_2(6~2·7~4)。此外,对上述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圆二色谱和荧光性质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水热和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颖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_3(BCPBA)_2(bpmp)(H_2O)]·2DMF}n(1)和{Zn3(BCPBA)_2(bip)(H_2O)_2}n(2)[H3BCPBA=3,5-双(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bpmp=1,4-二(吡啶-4-亚甲基)哌嗪;bip=1,3-二(咪唑基)丙烷].通过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这2个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是由羧酸连接3个二级结构单元[Cu_2(CO_2)4]形成的具有自穿插结构的三维骨架结构,其骨架拓扑符号为(4·8~2)(8~6)(4~2·6~8·8~3·9·10);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骨架是由1个新颖的二级结构单元组成的拓扑结构为(4~2·6)_2(4~4·6~2·8~8·10)的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