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在25℃条件下,研究了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在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3,5—双(亚甲基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1,2,4—三氮唑(简称18—triazole—18)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在Gemini表面活性剂18—triazole—18胶束溶液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达到一最大值后,随着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还表明,18—triazole—18对乙酸乙酯碱性水解的影响较对乙酸戊酯碱性水解的影响大。随着底物疏水性的增加,乙酸乙酯和乙酸戊酯的碱性水解速率在18—triazole—18胶束中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最大值分别为无表面活性剂时的5.5倍和1.1倍。  相似文献   

2.
蒯世定 《化学教育》1986,7(2):37-37
新编高中化学课本,乙酸乙酯水解实验仍然用闻乙酸乙酯气味的浓淡,来确定乙酸乙酯在酸性,碱性和中性不同溶液里的水解情况。这样的实验方法是欠妥的。现作如下改进,既方便简单,现象明显,又科学合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王寿红 《化学教育》2014,35(15):61-65
乙酸乙酯水解实验是中学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实验,通过酯层减少或酯香味消失的时间来判断水解反应速率,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利用手持技术中的电导率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和浓度对乙酸乙酯水解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的乙酸乙酯水解反应速率。将电导率传感器与pH传感器联用,同时测定乙酸乙酯水解过程的电导率和pH变化。对通过实验得到的电导率变化曲线和pH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帮助中学教师和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乙酸乙酯水解反应规律和微观实质,并阐释了此研究对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活动。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但制备时却用碱性的Na2CO3溶液收集,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基于Arduino平台设计数字化实验,利用多传感器同步检测,从多角度定量比较乙酸乙酯分别与Na2CO3和NaOH溶液反应的差异,并探讨温度、浓度和搅拌对反应的影响,旨在帮助师生深度理解乙酸乙酯与Na2CO3和NaOH相互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虽然在化学热力学上自发,但乙酸乙酯在常温和搅拌条件下与饱和Na2CO3溶液几乎不发生反应,在非饱和Na2CO3溶液或较高温度下则可发生,而不管在何种条件下与NaOH溶液均能发生强烈作用。由此,基于数字化实验,为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可用来收集乙酸乙酯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5.
王飞  吴文中 《化学教育》2020,41(15):88-91
理论计算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作用的反应限度,设计实验并证实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可以反应得到乙酸钠和碳酸氢钠。通过对乙酸乙酯碱性水解机理的解读、讨论、分析,发现该反应速率极小,是因为碳酸钠溶液的强极性,导致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相互作用的接触面积显著减小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并结合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研究了[(N-EtIm)H][trans-RuⅢCl4(DMSO)(N-EtIm)](N-EtIm=N-乙基咪唑)分别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过程.同时,为提高溶剂化能的精确度,在中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的计算中采用3个水分子的溶剂化模型.计算得到水解反应过程中相应的结构特征和详细的热力学能量及速率常数.首先,在中性条件下,对于第一步水解,液相中配合物的活化能垒为109.9kJ/mol,速率常数为3.3×10-7 s-1,与实验中测得的第一步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4.4×10-7 s-1)一致.对于第二步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垒为117.9kJ/mol,这符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第二步水解比第一步水解反应慢的现象.其次,计算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DMSO基团易于水解,Cl-水解困难,这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多酶复合水解微波加热制备小分子大豆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解度和AN为指标,确定了微波加热条件下,三种单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三种酶复合水解的加酶顺序,将大豆蛋白最大限度的分解为小分子大豆多肽和氨基酸。毛细管电泳实验表明:多酶复合水解优于单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采用1H NMR跟踪研究季戊四醇双缩醛水解的新方法,研究了季戊四醇双缩醛水解反应历程以及不同反应条件和不同基团对其水解速率的影响。以季戊四醇双缩醛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对其进行水解。水解反应在核磁管内进行,采用1H NMR技术对反应进行在线跟踪,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季戊四醇双缩醛的水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酸性的增强而加快。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影响其水解速率,推电子基有利于水解,吸电子基不利于水解。苯环上的取代基位置影响水解速率,推电子基水解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对位>邻位>间位;吸电子基水解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间位>对位>邻位。此方法速度快、重复性好,实验研究结果为此类季戊四醇双缩醛的水解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Co(3,3-tri)(amp)Cl]2+四个几何经式异构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取代及重排反应进行考察的实验结果表明,四个几何经式异构体碱性环境下的水解速率没有显著的差异,cis异构体比trans异构体约快20倍.实验中没有观察到面式异构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5-氨基水杨酸与二元羧酸进行缩聚反应,合成了六种主链含有5-氨基水杨酸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聚合物的结构。聚合物水解实验表明,它们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均能水解,水解速率(r)的大小依次为rpH=13.0>rpH=7.0>rpH=2.0。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由单片机系统控制的薄层色谱自动点样装置,其中喷嘴和机械部分的制作比较实用。采用本文设计,能制出足以与商品仪器媲美的产品,且成本极低。  相似文献   

12.
13.
导电聚合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电聚合物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构建传感器的一种新材料。综述了近5年来导电聚合物在生物传感器、离子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动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真珠钙驱铅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真珠钙驱铅效果,给亚急性中毒的大鼠服用后,可增加铅从尿中排量,降低骨中蓄积量,对防治铅中毒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载体材料的选择对固定化酶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纳米尺寸的特性,而且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不足,在固定化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目前在固定化酶领域使用的纳米复合载体分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了目前在固定化酶研究领域运用较为广泛的硅基纳米复合材料、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不同材料对酶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这些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Mg离子二次电池是有望用于电动汽车的“绿色”蓄电池,它比Li离子二次电池低价、较高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及可大电流、大容量放电。本文对迄今为止关于镁的电沉积及镁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介质上电润湿效应的免疫检测芯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在ITO玻璃上设计制作了基于介质上电润湿效应的以离散液滴为对象的免疫检测芯片,对芯片的液滴驱动特性、免疫反应参数进行了测试,并对小鼠IgG和羊抗鼠IgG-HRP进行了初步的免疫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压<100 V的时候,接触角测量值基本上和预测曲线吻合,在>100 V的情况下出现了接触角饱和现象,在芯片上实现了液滴操纵,120 V时得到最大平均速度为3.75 mm/s;该芯片可以实现免疫反应检测,所需样品体积为0.5 μL,检测时间约为20 min,对于羊抗鼠IgG-HRP实验系统的检测范围为0.1~20 mg/L.  相似文献   

18.
将制备好的氧化铝纳米通道经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使其表面修饰了氨基后,再在含生物素的缓冲溶液(pH 5.5)中反应12h,制成表面固定了生物素的氧化铝纳米通道,通道孔径约50nm。另取PVC管一段,在其顶端用PVC/THF混合液粘附制备好的聚合物膜,再将上述修饰好的氧化铝纳米通道用有机硅橡胶粘在敏感膜的底部,作为工作电极待用。以生物素-亲和素体系为模型,用经修饰的氧化铝纳米通道为识别载体进行电位法检测,实现了亲和素的检测。亲和素的质量浓度在0.10~0.60mg·L-1范围内与相应的电位变化值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05mg·L-1。试验结果验证了氧化铝纳米通道电位生物传感器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Conversion layers on technical aluminium produced by a no-rinse process for the purposes of food wrapping products ar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mainly zirconium compounds and polyacrylic aci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methods TEM, AES, XPS and ISS, in-depth profiling of the elements Al, Zr, C, O and F are achie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chemical compounds Al2O3, ZrO2 or the respective mixed oxides and polyacrylic acid or the fragments are detected. The layer thicknesses are determined amounting to 10–40 nm, and the surface-related mass of zirconium is estimated to 10–35 mg/m2.
Untersuchungen an zirkonhaltigen Konversionsschichten auf Aluminium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固定L-天门冬酰胺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最适条件,并对固定化天门冬酰胺酶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分别从不同固定化程序、缓冲液及保护剂等方面进行了固定化天门冬酰胺酶的条件优化;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可达20%左右。固定化酶的最适范围变宽,由游离酶的最适pH=4~6变为pH=6~10。连续使用6次后仍可基本维持固定化酶的活力。固定化酶对胃蛋白酶的水解性也较游离酶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