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基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组成的联合课题组负责编制的2011年到2018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定时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不是简单的扩大或者缩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我国31个地区近10年来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产业发展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影响普惠金融服务对产业增长产生的效应,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涉农贷款,因此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的刺激作用是非常直接的.相比较下,第一产业的各变量的系数绝对值更大,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更有利于第一产业.而对商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二、三产业普惠金融影响系数不显著.目前首要任务是提高落后地区的银行业竞争程度,实现普惠金融的区域均衡,以此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普惠金融在南疆的发展程度,使用2008-2017年面板数据测算出南疆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通过测算泰尔指数反映出南疆各地州的城乡差距,最后建立门槛面板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普惠金融对南疆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表现出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水平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倒"U"型,即城乡收入差距受普惠金融的影响表现出先显著扩大,再缓慢扩大,最后明显缩小的关系.为了促使普惠金融在南疆得到更好的推广,基于金融环境和金融机构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助力降低普惠金融在南疆地区的门槛,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55个国家(或地区)1996-2006年问面板数据,使用Hansen(1999)的面板阈值模型,以世界银行开发的国家治理指标(该指标衡量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及政治环境)作为阈值变量,考察当治理指标处于不同区间时,经济增长对金融开放程度变化率的同归系数是否显著不同.实证结果显示:治理指标存在阈值0.5896,当治理指...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在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的不科学性问题,研究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修正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算了我国农村居民温饱线和最低生活保障线.结论认为该测算结果具有可行性,能够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提供一种重要的测度依据.  相似文献   

6.
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解决经济社会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对中国其中31个省市在2015-2019年的普惠金融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从而寻求提高中国普惠金融效率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1)随机误差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中国各省市的普惠金融效率值偏低,其中政府的干预度过大和较差的投资环境都会对中国普惠金融效率产生抑制作用.2)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普惠金融效率差异显著,呈现出“中部>东部>西部”的格局.3)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看,中国普惠金融效率处于略微下降的趋势,技术和创新成为制约中国普惠金融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大区域金融投入力度,坚持市场主导,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高中国普金融效率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7.
宁烨  张亚男  刘琦 《运筹与管理》2021,30(8):217-224
本文以环境规制作为解释变量,基于2003~2010年中国19个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环境规制数据,采用固定效用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U”型,即环境规制增强前期成本效应大于创新效应,经营成本提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环境规制增强后期创新效应大于成本效应,研发创新促使产品质量提高。不同行业对环境规制的敏感度不一样,将样本数据中涉及的19个部门,分为重污染行业和轻污染行业进行分类回归,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轻度污染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倒“U”型,即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环境规制对重度污染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呈“U”型,即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据此,提出有效利用环境规制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发展绿色贸易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频金融数据“日历效应”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金融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是金融计量学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高频数据"日历效应"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但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日历效应".如何定量地刻画高频数据"日历效应"是进一步深入理解金融市场的关键.论文提出用小波神经网络(WNN)来定量研究高频金融数据"日历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小波神经网络(WNN)很好地刻画了"日历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状态空间模型为工具,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深层次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关于收入、经济发展、物价和投资的动态变化路径.研究得到,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具有显著的引致效应,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呈负向影响,经济平稳和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反之则抑制消费,并据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金融业高度集聚的地区.本文选取2011-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基于SDM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江苏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计量结果显示:金融集聚、金融效率、人力资本以及投资行为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溢出效应的分解来看,金融集聚区位熵和人力资本的直接效应均大于间接效应.表明区位熵和人力资本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程度,辐射以及外溢作用比较弱.金融效率、政府行为以及投资行为则恰恰相反.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发挥,积极推进不同地区之间深入沟通交流与合作.构建省内金融中心,发挥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创业事件模型为理论框架,以苏南地区农民工为样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探讨了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男性比女性农民工创业意向高,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往有过创业经历的农民工创业意向也越高。外部环境、社会榜样、及农民工个体内在的成就动机,三者作用于创业希求性知觉。外部环境和社会榜样也影响创业可行知觉。而希求知觉和可行知觉通过创业承诺的完全中介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意向。研究最后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意义、不足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2.
FDI对经济增长是否总是起到正面推进作用?进一步,该作用的发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这是我国当前修订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前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使用Hansen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采用我国1992-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FDI对经济增长作用的金融发展门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一般认为的FDI总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观点不同,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而且是双重门槛: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低门槛时,FDI对地区经济会有抑制作用;在高低门槛之间,FDI对经济增长会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高于高门槛时,FDI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将逐步回落;金融发展双重门槛的存在使得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整体呈现倒U型。论文最后据此提出应根据地区金融发展程度实行差异性政策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面板数据的公路交通事故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交通事故死亡率与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和相对滞后的公路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很好地印证了我国交通安全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4.
编制了中国1997年、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产出表.根据该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1997-2007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并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最终需求结构、GDP等因素的变动,通过对比两个年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找出促进和削弱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数字金融是通过互联网及数字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的发展以及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与实证分析两方面探讨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传导路径.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来看,依托于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的数字金融存在网络效应特征,进一步地设定面板门槛模型估计数字金融和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门槛值.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从异质性分析看,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模式下的有益补充,其对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金融监管较强地区、银行部门发展水平较弱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财务费用、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三类渠道是释放数字金融创新红利的重要机制,探索了传导机制新视角.最后,采用门槛模型发现,数字金融的激励作用存在“边际影响”非线性递增的特点,从环境绩效的视角测算了引发边际递增效应的门槛水平.文章的研究推动了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因以及数字金融赋能技术创新的效应、机制等的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1-2020年金融科技关键词的百度搜索指数,通过动态因子模型构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标;利用沪深两市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基于DCC-GJR-GARCH模型构建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指标。然后通过TVP-VAR模型,在控制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金融市场变量的条件下,研究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动态时变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在金融科技发展初期,金融科技发展会增大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随着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金融科技发展会降低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通过对金融机构进一步分类实证,发现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混频模型(GARCH-MIDAS)实证研究了全球和7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EPU)对比特币市场的波动率影响。样本内结果表明,全球和七个国家的EPU指数对未来比特币市场波动率有显著的影响,EPU在样本内能提升比特币波动率的预测效果,且美国和澳大利亚的EPU与比特币市场波动率呈正相关,其余EPU与之呈负相关。然后运用模型置信集合(MCS)样本外检验发现,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相比其他EPU指标更能提高对比特币市场波动率的预测精度。进一步指出,了解全球以及七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数字货币市场的影响,有助于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判断数字货币市场的未来走向,从而防范数字货币市场引发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8.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效应1993年最高,随后增收效应出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增收效应开始逐渐上升,反应了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其次,劳动力区位自选择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地,说明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效应时修正自选择偏误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收入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是促进资本形成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国资本形成究竟产生怎样影响?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依据我国30个省市1990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区域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当期和不同滞后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资本形成有正或负效应,且这种正负效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