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飞桥  钟克利 《化学教育》2022,43(15):46-50
以乙酸乙酯制备方法改进为目标,通过“分析直接酯化法的缺点,设计新合成方法” “探索改进实验方案” “总结汇报,分析实验方案的适用情境”等3个任务,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和认识工业生产的适用条件,理解有机化学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应用能力及岗位需求重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PBL教学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应用,旨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药物分析教学新体系,将“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懿 《化学教育》2012,33(10):71
在强调开放性实验探究的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设计开展了“原电池”为主题的课题式课外合作探究实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实验的定量化验证及“南京景观水体手持仪器现场监测应用”等一系列课外实验活动,初步建立起了高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校本课程机制,培养了学生化学实验素养和可持续学习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常瑜  王晓旭 《化学教育》2021,42(15):27-31
以“84消毒液的使用指南”为主题,开展高中化学“次氯酸盐的性质”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一张图说清消毒剂”“探究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与酸碱性的关系”“探究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与光照的关系”“探究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与温度的关系”“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会有氯气吗”等5个项目任务,理解了次氯酸盐的性质及漂白原理,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将文献查阅与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完成次氯酸盐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内化,是顺利完成本项目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子牛  谢俊莉  彭昕 《化学教育》2018,39(14):59-62
根据制药专业药物合成类课程特点,详述了以美国IUPUI大学国际化教科研项目“分散式药物发现”计划为蓝本的“药物的合成设计与制备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我校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该课程进行连续2年的跟踪探索,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当今国际药物开发的前沿技术,开阔了眼界,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与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4-苯基-2-咪唑啉酮的合成与表征”是“综合创新实验”课程的一个实验。该实验以苯甲醛和硝基甲烷为原料,经Henry反应、Ritter反应、硝基的还原、氨基的保护以及酰胺的水解反应,制备4-苯基-2-咪唑啉酮。实验涉及柱层析、加热回流和萃取等操作。该实验包括5种经典的反应类型,合成方法比较成熟,结合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转化及经典反应的反应机理,培养和提高学生有机合成的实验能力,激发和训练学生对有机合成及波谱解析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经典酯化实验为载体,引入精益安全管理,指导教师从“做一名有感领导”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打破惯性思维”“自觉自愿”“持续改进”等先进理念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通过设计与精益安全管理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习惯。经教学实践发现,精益安全管理应用于实验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消除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能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党雪平  叶勇  文为  陈怀侠  王凯 《化学教育》2022,43(10):74-79
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指导思想,结合“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与实验课堂的优势,设计了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预习自测-讲授讨论-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四段自主型实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该实验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为高等院校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馨  王海星  张胜红 《化学教育》2020,41(14):37-41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正逐步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向“培养科学思维”进行迁移并不断挑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于这一理念,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尝试引入探究性实验和论文式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重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结果表明:探究性实验和论文式报告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再现知识的创造过程并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和交流,进而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此外,该模式重视科学知识的实验起源,鼓励学生在“写以致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迁移乃至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突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功能材料专业的特点和民族高等院校学生的学情,构建了物理化学基础课程的“四模块、三阶段、两时空、双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重塑了“价值引领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多学科融合模块和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四模块”内容体系。通过“四模块”嵌入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结合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等学习成绩,多维度评价学习效果,并藉由调查问卷来分析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经过刻苦学习获得了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解决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无法或者难以实现的教学过程问题,组建了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辅助虚拟实验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开发了系列化工、制药、仪器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开展理论课+线下实验课+虚拟仿真实验+慕课四维课程体系建设,期望提升本科一流专业和拔尖人才试验班建设以及本科人才培养,为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化学学科中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4大实验的内容设计优化成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3个实验模块,搭建了基础型、提高型、创新型3个能力训练层次和1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能力训练主线,构建了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化学专业 “331”实验课程新体系,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实验内容的层次化和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实践证明,通过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靳莹 《化学教育》2015,36(17):4-8
思想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阐明科学理论的表述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其基本特征为:思想实验是在头脑中进行的实验,具有非实际的可操作性;思想实验,全凭思维中的抽象形式和抽象运动展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想实验是人们在长期实验的经验基础上的产物,具有实践性。在化学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仿真实验逐渐被教学一线所接受。考察仿真实验的相关研究和思想实验的特征可见:仿真实验具有思想实验的特质,仿真实验可视为思想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领域的特定表现。有限度地使用仿真实验,有利于促进化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化学实验观念的更新。但仿真实验不能承载所有的实验教学功能,搞好仿真实验教学需以真实场景的实验教学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职食品生物化学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和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昕 《化学教育》2015,36(6):56-59
构建包括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3个层次内容的食品生物化学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并依据典型案例分析,介绍如何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本课程与后续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探索了在医学生中开展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底物的合成及NAG酶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包含尿中NAG酶的临床应用、底物的合成及检测方法的建立等,涵盖酶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实验内容又与医学专业紧密联系,把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相结合,综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方法、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林捷 《化学教育》2019,40(1):62-66
在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时,结合实例说明应重视探究实验的适时评价:实验前(课前)准备阶段,侧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评价;实验过程中的引导,侧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生生之间的主动评价和必要的师生之间的适时评价;实验后侧重师生的指导督促评价,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和提升,并及时对实验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7.
张军  李燕  龙运海 《化学教育》2018,39(15):49-52
从3个方面介绍了高中生化学创新实验比赛的组织及开展:创新实验比赛的策划与准备,实验的试做与改进,实验比赛的开展与结果。总结创新实验比赛的意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孙佳林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18,39(13):44-49
按照时间脉络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3个阶段是“拨乱反正”、快速发展期,伴随着“文革”结束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育人功能不断拓展,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理论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初步探索:第一,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改进,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第二,改革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和教学内容,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成型加工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开设综合性高分子实验课程;第三,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科研情况,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并开设第二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适量开设微量、半微量实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氨气与氯气反应的4种实验设计,描述了各实验的装置及步骤。实验三、四的设计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实验快速,现象明显,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