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健  廖梦洁  齐林 《运筹与管理》2019,28(7):133-143
服务化转型是传统制造企业实现向价值链两端高收益空间演化的重要驱动,却受到转型成本高、转型难度大等多重阻碍。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政策设置的合理与否,关乎制造企业产业优化升级的成败。本文以由有限理性的寡头与一般企业组成的传统制造集群为研究对象,依据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差异化激励条件下集群服务化转型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可视化系统仿真演释了制造集群寡头企业群体与一般企业群体的服务化策略选择过程。研究表明,政策激励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制造集群服务化转型升级的成败,政策制定者应避免陷入无法使制造企业选择服务化策略的政策困境。本文为制造集群服务化激励水平的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立指标全集,通过指标重要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三层筛选”,设计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由产品绩效、顾客绩效、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4个维度构成,指标体系涵盖12个二级指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为企业评价和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以系统集成商为主导的产品服务化供应链中,考虑顾客效用的情况下,将服务提供商单独提供服务和系统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共同提供服务这两种情形下的最优决策进行比较,发现当服务提供商单独提供服务时,随着服务成本的增加,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水平会降低,从而导致顾客需求、顾客的总效用、服务提供商的收益、系统集成商的收益和供应链总收益均会降低。当系统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共同提供服务时,可以增加顾客需求,提高系统集成商的收益、供应链的总收益和顾客的总效用,但降低了服务提供商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制造企业服务化是服务创新的过程,与产品技术紧密相关。聚焦制造企业既定产品技术下的服务创新问题,构建了考虑产品技术的服务创新供需价值创造模型,刻画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价值创造随时间推移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服务创新可以延长既定产品技术的市场寿命,其价值创造随时间演化呈现倒U型,为企业新技术采用提供了时间参考;在产品技术独断期,基础性服务创新为后续的提升性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与服务质量相关的成本是遏制服务创新连续性价值创造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为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及规避服务悖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任杰  何平  龚本刚 《运筹与管理》2016,25(6):258-265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研究了政府补贴策略对政企博弈关系及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通过引入两阶段动态博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不同政府补贴模式对需求量、产品价格、制造商的收益、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系数以及政府补贴消费者对需求的影响系数等因素会影响政府补贴策略的选择,并得出了不同政府补贴策略下消费者剩余、制造商收益以及社会福利与单位产品补贴额的关系,本文为政府科学制定补贴政策以及在政府补贴背景下制造商和消费者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对称信息框架下,针对零售商存在风险厌恶特性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探讨了不同的回收再制造模式下(制造商不回收再制造、制造商独立回收再制造、制造商依托零售商回收再制造)供应链各主体的运作决策。研究发现,在不同回收再制造模式下,制造商与风险厌恶的零售商合作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市场波动的增大对供应链各主体并非始终是有害的,随着市场波动的增大,带有风险厌恶的零售商收益不断减小,而风险中性的双渠道制造商收益逐步增大,零售商风险厌恶特性为制造商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制造商独立回收再制造以及通过零售商进行回收再制造时,双渠道产品定价均低于不进行任何回收再制造模式下的定价,双渠道需求和利润均高于不进行任何回收再制造模式下的渠道需求和利润,即回收再制造模式不仅为下游顾客带来了更多的消费实惠,同时也为供应链各主体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集群环境下的企业合作,在AJ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初始生产成本、创新系数、溢出程度、产品相似系数四个变量,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企业在完全合作(研发和生产两阶段都合作)、半合作Ⅰ(仅在研发阶段合作)、半合作Ⅱ(仅在生产阶段合作)、完全不合作(研发和生产两阶段都不合作)四种合作创新模式中,各变量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得出不同环境变量下企业最优的合作策略.研究表明:集群的技术扩散环境会削弱集群内企业研发合作的动力;前两种合作模式下,企业收益随溢出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后两种模式下,先增加后减小;对于创新效率较高的企业,研发阶段的合作相比生产阶段合作更能为其带来超额收益;对于产品同质性较强的企业,生产阶段的合作更重要;企业间的产品越同质,合作效果会越好.  相似文献   

8.
云制造服务平台为在不同时空上获取制造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它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制造、管理和创新。在明确云制造环境下企业制造资源共享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两方行为的制造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别在博弈群体处于均匀混合和非均匀混合两种状态下,找出了模型的均衡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制造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SD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参数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群体初始共享比例、升级设备成本、信息化改善收益和技术流失风险对博弈双方的策略演化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促进企业联盟中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须从上述方面着手管理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B2B2C模式下电商平台与第三方商户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的交互关系及其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展开研究.通过构建平台和第三方商户在两种典型模式(自营、它营)下的竞合交互模型,研究了第三方商户隐藏需求信息的动机及影响,并探讨了合营模式在规避机会主义行为及增加渠道收益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产品需求量较高的第三方商户在面临平台自营威胁时有隐藏需求信息的动机,最终导致双方收益受损;②合营模式能够解决第三方商户的需求隐藏问题,并为平台和第三方商户带来整体收益的增加;③平台针对销售不同需求量产品的进驻方应该选择不同的销售模式,即高需求产品采用自营模式,中需求采用合营模式,较低需求采用它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引入包含线上购买线下取货(buy online and pick up in store, BOPS)的全渠道策略,在随机和确定性需求下分别构建双寡头Nash均衡博弈模型,得出在线下-线上和BOPS-线上等不同渠道下双寡头企业的最优库存策略。通过分析不同的渠道,进一步探讨了双寡头企业产品定价的差异对最优线下库存的影响。结果表明,BOPS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通过提供库存的可用性信息,显著降低了顾客承担的缺货风险,既可以增加顾客的访问量,还可以增加交叉收益;同时,零售商是否提供BOPS,将显著影响顾客的渠道选择。  相似文献   

11.
姜涛  路兴政  刘露  黄甫 《运筹与管理》2022,31(10):113-119
采取合理有效的服务机制和服务定价是确保服务型企业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方式,服务提供商设计合理的服务策略可以使得服务收益达到最优。本文以服务可预约的排队系统为研究背景,对服务提供商分类服务机制选择和服务定价策略进行研究。通过考虑由两种服务策略下顾客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的对比和顾客等待厌恶心理参数形成的全新顾客服务效用模型,给出服务提供商在不同服务机制下的最优服务策略以及顾客市场规模对其服务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预约顾客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时,服务提供商可以采取分类服务机制,即同时服务预约顾客和未预约顾客以增加服务收益,反之亦然。此外,预约顾客等待厌恶程度能够显著增大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定价。  相似文献   

12.
在末端共同配送背景下,以快递共配联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定价博弈模型。对分散决策情景考虑了固定支付、按件支付、收益共享、服务水平补偿、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五种不同的利润分配方法。在构建模型时,考虑了快递员提成比例、同行竞争、服务水平、宣传水平对需求和成本的影响,给出了快递企业与合作企业的最佳决策。最后,分析在不同模式下联盟的服务水平、价格、利润变化。结果显示,集中决策下联盟的总利润最高,分散决策下使用收益共享与成本共担模式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刁卓 《运筹学学报》2019,23(1):119-126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情况,以经典的自私路由模型为基础,在边的费用函数上引入不确定性,从而定义了具有不确定性的自私路由模型.对于不确定性自私路由模型,采用三种费用衡量标准,风险厌恶型(保守型)、风险折衷型(理智型)、风险偏好型(乐观型),分别对应着不同人群在现实中的选择.进而定义了在不同衡量标准下所形成的稳定策略,即纳什均衡策略,并且证明了在任何一种衡量标准下,纳什均衡策略总是存在并且本质是唯一的.接着对三种费用衡量标准下的纳什均衡费用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一种反直观的现象:风险厌恶型(保守型)衡量标准下的纳什均衡费用可能严格低于风险偏好型(乐观型)衡量标准下的纳什均衡费用,即有可能会出现高风险低回报,低风险高回报的情况,这与经济学中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原则是相违背的.以此为基础,进而提出了一种自私路由风险性悖论,并证明了这种自私路由风险回报悖论本质上是传统布雷斯悖论的推广.最后,刻画出了不会发生自私路由风险回报悖论的网络结构,证明了一个单对始终点网络不会发生自私路由风险回报悖论当且仅当它是序列-平行网络.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协同创新理论对产学研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协同创新视角出发,利用基于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企业与学研机构间的协同合作决策博弈模型,并对策略选择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企业和学研机构在协同合作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净值大于其选择中途放弃获得的经济收益时,双方才会全部选择协同合作策略;产学研协同合作总收益、收益分配系数、赔偿系数和协同合作成本对企业和学研机构的决策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但作用机制有所不同;政府对产学研协同合作的资助和惩罚机制对企业和学研机构选择协同合作策略有促进的作用,但应将资助和惩罚力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最大激励效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存在搜寻成本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可替代产品时的定价与库存问题,从消费者效用出发,对厂商收益构建了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优化模型。在消费者方面,分析了其购买与继续搜寻的条件,并分别在搜寻成本不变和搜寻成本边际递减的情况下研究了消费者保留效用的变化情况以及购买相应产品的概率。此外,与很多相关文献不同的是,由于搜寻成本的存在,该情形下的消费者并不一定会在完成购买之前搜寻完所有的产品。在厂商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不同搜寻顺序下的收益模型并求解出最优定价策略与库存策略,并将定价模型与库存策略扩展到了动态的环境,为厂商制定价格及库存方案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M/M/c模型中恒定输入率和服务率假设与现实现象不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随系统状态变化的输入概率和服务度,并通过新输入概率与平均输入率以及新服务度与平均服务率的结合分别构造了动态输入率和服务率。基于上述动态输入率和动态服务率,建立了依赖系统当前状态的状态转移过程,从状态转换强度方面优化了排队理论及其度量模型,同时,设计了结合系统实际的后确定法求解动态输入率与服务率的相关参数,从而构建了扩展M/M/c模型。由于输入率和服务率的动态性,扩展M/M/c模型具有比原排队论模型更广的适用范围和精度更高的模拟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对新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The cost allocation process in hospitals typically entails an accounting step-down procedure whereby costs are allocated from non-revenue producing service centres to revenue centres. The resulting revenue centre cost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third party (Blue Cross, Medicare, Medicaid) allowable costs. Any costs in excess of the allowable costs are not reimbursable. This procedure has been conceptualized using a Markov chain in a recent journal articl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how the Markov model may be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various changes in the original data without having to recalculate the entire step-down process via a Markov model or any other procedure. The changes include an alternate step-down model, a different cost allocation basis for one or more service centres, and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one or more service centr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对象标识统一化程度对物流资源整合的影响,提出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反馈模型。采用200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的数据,设计模型变量,并进行回归,以确定变量关系方程式。在该模型中采用物流资源利用率、企业间合作比例、物流行业总收益作为衡量物流资源整合水平的指标,运用Vensim仿真对象标识统一化程度与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对象标识统一化程度对物流资源利用率、企业间合作比例和物流行业总收益均有正向影响。该研究表明提升对象标识统一化程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间的沟通,促进物流资源整合水平的提高,实现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