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从化学学科的角度理解化学生物学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林 《化学进展》2006,18(4):514-518
化学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引起了我国各个高校化学院系密切关注,为了顺应这一新学科发展的需要,众多高校纷纷建立与化学生物学学科相关的实验室或研究组,并开始招收化学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有关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结构仍然不清楚,化学、生物学和药学家对于化学生物学内容的理解均本着本学科相关的一些方面,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本文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对目前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化学生物学学科的建立以及化学生物学的定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药物共晶是一种新兴的药物晶型, 一个给定的活性药物分子通过形成共晶, 一方面可以大大丰富其结晶形式, 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其物化性质及临床疗效. 本文从超分子化学的角度对药物共晶进行了综述, 列举了一系列通过氢键超分子合成子进行药物共晶设计和制备的研究实例, 旨在促进超分子化学和药学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3.
超分子化学药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超分子药物化学是超分子化学在药学领域的新发展.该领域研究活跃,发展迅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并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迄今已有许多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非共价键力形成的超分子化学药物应用于临床.超分子化学药物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低毒性、不良反应少、高生物利用度、药物靶向性强、多药耐药性小、生物相容性好、高疗效以及其开发成本低、周期短、成功可能性大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显示出超分子化学药物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首次给出了超分子药物的定义.结合自己的工作,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超分子化学药物在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疟、抗菌、抗真菌、抗结核、抗病毒、抗癫痫、作为心血管和磁共振成像药物等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状况,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分子化学的教学在吉林大学已经开展了20多年,与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相辅相成。通过对吉林大学超分子化学课程的开设目的、教学内容设计及参考书和教学方法及模式这3个方面的介绍,展现了超分子化学课程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的建设与教学实践。这门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了超分子化学的历史,掌握了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介绍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化学生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趣味实用,积极进行化学生物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索,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景鹏  傅若农 《分析化学》1995,23(1):104-110
超分子化学是有关超分子体系结构和功能的化学,超分子体系是由多个分子作用联系起来的实体,分子识别是形成超分本系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分子识别的角度,探讨了气相色谱学中超分子化学问题,并详细地评述了冠醚、液晶、环表固定液的分子识别机理的研究状况,最后,作者们大致展望了色谱研究超分子问题的前景,并且认为在多人工作基础上会产生一门新科学-超分子色谱学。  相似文献   

7.
从超分子化学的起源与发展、超分子体系的分类及其功能与应用3个方面阐述了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超分子化学与分子化学的区别,以及超分子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杨念祖 《有机化学》1993,13(3):322-325
在疏水相中合成了含8-9个亮氨酸的两性十八肽,并见到自集合形成α-螺旋六聚体,这类肽的分子络合物和提取物的核磁共振谱表明这些六聚体是以扭曲的螺旋束存在,并在它的中间含有一个环状空间.  相似文献   

9.
10.
单体分子在溶液相自发形成周期性的网络结构,是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的重大挑战.多头基分子在溶液相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可以形成超分子聚合物.提高多头基(三头基和四头基)分子骨架的刚性,可以提高结合位点的结构预组织,进而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性和多价性特征,提高自组装结构的有序性或周期性.本文综述了多头基分子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一些重要进展,介绍了二维超分子有机框架(一类新的溶液相周期性自组装网络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从生物有机化学到化学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礼和 《化学进展》2004,16(2):313-318
生物体系中的发现一直是与小分子连系在一起的.生物有机化学是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相互交叉发展起来的新领域,特别是小分子与蛋白结合后引起蛋白功能变化的研究如抑制作用和活化.化学生物学和结构多样性有机合成使系统研究生物学成为可能,人工转录因子可以用作探针来发现生命过程中新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start of this millennium, remarkable progress in the binding and sensing of anions has been taking place, driven in part by discoveries in the use of hydrogen bonding, as well as the previously under‐exploited anion–π interactions and halogen bonding. However, anio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has developed substantially beyond anion recognition, and now encompasses a diverse range of disciplines. Dramatic advance has been made in the anion‐templated synthesis of macrocycles and interlocked molecular architectures, while the study of transmembrane anion transporters has flourished from almost nothing into a rapidly maturing field of research. The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of anions has also found real practical use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catalysis, ion extraction, and the use of anions as stimuli for responsive chem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吉林大学高分子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64年的学科发展中,一代代吉大高分子人惟实励新、砥砺奋进,建设了具有理工融合特色的高分子专业,培养了大批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回顾了吉大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吉大高分子学科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进展。在吉大化学70周年华诞之际,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为吉大高分子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校友、同仁和朋友们。  相似文献   

14.
伴随建系而生的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学科是吉大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70年的发展中为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吉大物化人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思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回顾了吉大物理化学学科的历史沿革,展现了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吉大化学70周年华诞之际,谨以此文向为吉大物化学科建设做出贡献的前辈致敬。  相似文献   

15.
吉林大学应用化学学科始建于1986年,依托吉林大学化学学科深厚理论基础与学术优势,经过几代应用化学学科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理工兼备”的学科特色。在吉林大学化学学科70华诞之际,回顾了应用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应用化学学科在本科教学与专业特色、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3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A central goal of chemical biology is to develop molecular probes that enable fundamental studies of cellular systems. In the hierarchy of bioactive molecules, the so‐called ionophore class occupies an unflattering position in the lower branches, with typical labels being “non‐specific” and “toxic”. In fact, the mere possibility that a candidate molecule possesses “ionophore activity” typically prompts its removal from further studies; ionophores—from a chemical genetics perspective—are molecular outlaw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is overall poor reputation of ionophores, synthetic chemistry owes some of its most amazing achievements to studies of ionophore natural products, in particular the carboxyl polyethers renowned for their intricate molecular structures. These compounds have for decades been academic battlegrounds where new synthetic methodology is tested and retrosynthetic tactics perfected. Herein, we review the most exciting recent advances in carboxyl polyether ionophore (CPI) synthesis and in addition discuss the burgeoning field of CPI chemical biology.  相似文献   

17.
Biologically active small molecules have a central role in drug development, and as chemical probes and tool compounds to perturb and elucidate biological processes. Small molecules can be rationally designed for a given target, or a library of molecules can be screened against a target or phenotype of interest.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phenotypic screening approaches, a major challenge is to translate the compound-induced phenotype into a well-defined cellular target and mode of action of the hit compound. There is no “one size fits all” approach, and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increase in available target deconvolution strategies, rooted in organic chemistry, proteomics, and genetic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dvances in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studies, describ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illustrates the need for chemical biologists to integrate and expand the existing tools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evolving screen hits to robust chemical probes.  相似文献   

18.
邹晓新  王莉  李光华  范勇 《化学教育》2022,43(14):26-32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学科创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70年历史,几代吉大无机化学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直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而努力奋斗。回顾了吉大无机化学学科的历史沿革和奋斗历程,并着重介绍了吉大无机化学学科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4个方面的卓越成就。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为吉大无机化学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同事和同学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