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蓓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21,42(5):54-65
为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高中化学教师对于“物质的量”主题的认识,聚焦学科教学知识(PCK)的2个基本组成部分:(1)学生理解的知识,(2)教学策略和表征知识。基于PCK课堂观察量表和CoRe模型,对比分析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关于“物质的量”主题的PCK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展阶段化学教师的PCK存在差异,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影响了教学策略和表征方式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代飞 《化学教育》2018,39(13):16-19
以“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为内容,尝试由“集合”的思想引出摩尔、由摩尔引出物质的量、由12C引出摩尔质量等进行教学设计,指出关注概念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和准确地理解概念所承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谌冰洁 《化学教育》2020,41(21):42-48
指出了高中阶段“配合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应用杂化轨道理论解决配合物中心部分的空轨道问题”“尝试判断配位原子”“用平衡思想理解配合物的内界组成”等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配合物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周玉芝 《化学教育》2020,41(1):19-23
以魔术表演用的沙子为素材,开发了适用于高中选修课程“发展中的化学学科”的具有跨学科性的项目教学案例,该项目弱化理论分析环节后也可以用于初中科学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背景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思路,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周昌林 《化学教育》2018,39(19):28-33
以明矾的净水作用蕴含的化学反应原理为例,着重分析高中“化学1”模块内的7处教学衔接,进而简要论述高中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教学衔接。运用思维导图、模型图、概念图、流程图等图示思维教学方式,进行模块内和模块间的知识衔接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科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学生概念理解的可视化表征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图来展示,分析图示可以获取学生概念理解的更加深入的信息。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中学生对“溶液”概念理解的研究,集中对学生的作图进行分析,呈现了中学生对“溶液”概念理解的可视化表征。针对作图发现的学生概念理解的结果,提出了促进中学生“溶液”概念理解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7.
方弯弯  程萍 《化学教育》2019,40(13):10-15
利用“三序结合”的原则分析了人教版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化学方程式”知识的编排情况,人教版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较好地符合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还针对教材分析给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琨  周礼  闫春更  周宝石  周青 《化学教育》2019,40(15):28-32
通过编制信度、效度可靠的测量工具对高中生“物质的量”概念群的理解水平进行测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主要处于部分理解并伴随一定的误解的理解水平;学生对各概念的理解均存在迷思概念;学生在“物质的量”概念群中的迷思概念共计14条。  相似文献   

9.
陆建源 《化学教育》2012,33(8):46-50
“织网式”补充知识点、“阶梯式”设置教学难度、“顺序式”设计教学内容是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重要方法;注重学案的使用和情境的构建是强化衔接教学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必修阶段“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位构性”系统模型与学科能力活动任务相结合,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预设学生的表现水平,设计各课时的评价任务,过程性地诊断学生在各个课时中“位构性”模型建构与学科能力的发展水平,描述学生在本章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归纳出以“位构性”模型建构和学科能力发展的“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对日后开展“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够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High School Chemistry Day will be held on April 14, 1996, at the Moscone Convention Center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This event is held biannually as part of the Division of Chemical Educations activities at national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Meetings. The organizer of the San Francisco program, Robert Zafran, briefly describes its purpose and organization and invites all interested parties to attend.  相似文献   

12.
尚修正 《化学教育》2016,37(19):41-45
从生成的幽默实例库出发,对化学课堂上的言语幽默的特点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言语幽默在修辞方法上和知识类型分布上的特点;从隐喻和转喻角度对化学课堂上的幽默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在几个实例中幽默的产生过程和幽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鲁芹  颜桂炀  郑柳萍 《化学教育》2019,40(17):38-43
基于“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福州、厦门、泉州的中考化学实验试题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实验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要求进行一致性编码分析,总结实验题的命题特点,提出实验教学应有所侧重,命制实验题应紧扣课程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万长江 《化学教育》2010,31(11):44-46
针对目前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中学合作学校指导实习的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意义以及扮演这一角色的某些具体做法,从内因和外因剖析了师范院校和合作学校如何进一步搞好教育实习工作并简介了国外进行教育实习活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江家发  丁婉婉 《化学教育》2020,41(23):104-108
190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中学教科书·化学》兼具理论性、实用性与操作性,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学化学教科书,由谢洪赉译自美国Steel's Popular Chemistry。从此书出版背景、内容体系、价值取向、形式体例、编译语言等方面分析,阐明其对清末化学教育开展以及近代化学教科书演变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某高级中学为例,将高中化学课分为化学概念与化学用语课、化学理论与化学计算课、元素化合物课、实验课、习题课等5类,分类抽取不同化学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量化,并对化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发现,在化学概念与化学用语课堂中,教师以“问-讲”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程度较低;化学理论与化学计算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严重弱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练习和交流;元素化合物课堂中,教师以自问自答和师问-生答-师讲的模式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大,但主动性和自主性不高;实验课堂中教师重在讲实验,学生重在背实验,实验操作以机械模仿为主;习题课堂中教师自问自答、一讲到底,学生多书写和记录,无思考和交流。最后总结了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呈现了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模块的项目教学案例。以“探秘神奇的医用胶”为项目学习主题,以功能导向的医用胶结构设计和合成路线设计等为项目学习活动。呈现了以项目学习方式开展模块复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过程,概括了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学习的主题论证和确定、活动规划和设计、情境素材选取和呈现等方面的思路和策略,为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远征 《化学教育》1990,11(1):45-46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在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对于教学活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具体了解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现状和变化,探究引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原因,以利改进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19.
对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重金属盐--CuSO4、Pb(Ac)2溶液沉淀蛋白质实验、酚酞溶液的配制、氯水的制备、KI淀粉试纸制备、Fe(OH)3胶体制备等提供了实验事实,并做出了新的判断,以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反馈较好,但是课后的教学反馈比较欠缺.化学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多与学生谈话、善于与班主任或其他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重视教学评价与教学后的反思,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学反馈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