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庆贺唐敖庆教授80华诞和吉林大学建校SO周年,吉林大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了《唐敖庆科学论文选集》(以下简称为《选集》)。唐敖庆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是我国唯一连续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徐光宪教授在《选集》的前言中作出如下评价:“唐敖庆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近半个世纪中,唐敖庆在理论化学领域共发表26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8部学术专著。《选集》从中精选了34篇有代表性的论文,包含了如下六个领域的工作:分子内旋转与化学键理论、配位场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敖庆教授,1915年11月1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他是中国卓越的教育家、科学家。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主席团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21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主编,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国际量子化  相似文献   

3.
贺天伟 《化学教育》2021,42(8):111-113
关实之是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一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是大同大学化工系的创建者,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奠基人之一,并一手创建了无机化学学科。介绍了关实之的生平简历及其为中国化学和化工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唐敖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世界知名的量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原学部委员),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原吉林大学校长,原《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ise Universities》主编。唐敖庆教授1915年11月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好  相似文献   

5.
李正名 《化学进展》2011,23(1):13-18
杨石先先生一生献身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与化学学科的发展,在62年中为我国培养了无数高质量的科教人才。他除了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之外, 还创建了我国大学第一个专职研究所,即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他率先开展了我国元素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的科学研究,领导了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我国元素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倡导用有机化学的专业知识,科学和系统地开展农药化学研究,组建队伍获得20项科研成果,发表上百篇科学与论述性论文,为我国开展自主创新农药研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在农药化学学科的学术思想中,他强调要弄清该学科的交叉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性,倡导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要结合国情自主创新,要为国家经济服务,要对世界农药科技做出贡献。他毕生对人才培养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为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元生 《化学进展》2011,(12):2399-2404
本文回顾唐敖庆先生的科教活动与事迹,从中展现他的学术思想、治学风格。上世纪中叶,他在国内环境中,独立自主地培养人才,开展研究,创建理论化学,并使之繁荣兴旺。他特别重视教学,视相关的课程学习为从业打好基础、开启智力、培植兴趣、进入研究的必经手段。据此,每招收新研究生和开办高层人才培训班时,必先系统授课。而在科研立项中,他...  相似文献   

7.
国际著名的理论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唐敖庆院士不幸于2008年7月15日与世长辞。《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决定以“继承唐敖庆先生遗志,展现当代中国化学风采”为主题,出版纪念专集。《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主编、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嘱我写序,我觉得《学报》提出的主题很好,就以此为题,写一点我学习唐敖庆思想的体会,作为吉林大学和国家基金委写的唐敖庆生平和他的卓越成就的补充,请大家指正。 我和唐先生相识60年了,他是我和高小霞最钦佩的良师益友,对我们选择的人生道路、政治方向和学术思想,都有深刻的影响。 1. 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 唐敖庆于1940年在西南联大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6年曾昭抡、吴大猷、华罗庚三位教授带领唐敖庆、李政道、朱光亚等青年助教赴美考察科学技术结束后,唐敖庆被推荐到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研究院学习。半年后他以异常突出的优秀成绩获得University Fellowship。这是哥大最高的奖学金,比助教奖学金高一倍。哥大全校几千名研究生中只有8个名额。化学系的200多名研究生中只有他一人获此殊荣。 有一门课我和他同班听课,他因高度近视眼,从来不记笔记,繁复的数学推导都能记在脑子中,随时可以写出来,考试总是第一或得满分,令哥大的美国同学侧目而视,公认他是数学奇才和记忆天才。 哥大有一个中国学生俱乐部(Chinese Student Club),被国民党分子李某把持,只有几十人参加。唐敖庆和他参加的新文化学会于1948年发起成立哥大中国同学会(Chinese Student Association),他被选为同学会主席,由于他在中国同学中的威望,有200余人参加。当年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还有一个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Scientific Workers),总会会长是侯祥齢。它的纽约分会和哥大中国同学会、新文化学会、留美基督教青年会等经常联合组织一些活动,例如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租借纽约河边教堂(Riverside Church)附近的国际学生公寓(International House)的健身房,召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根据新华社报道的国旗图样,自己制作五星国旗,请纽约《华侨日报》唐明照主编做国内形势报告。唐明照是美共党员,也是中共地下党员,于1950年回国,回国后曾当选联合国副秘书长。大会还向联合国发了签名通电,要求驱逐国民党代表,接纳新中国代表。又如创办并出版《留美科协通讯》多期,发起“一人一元劳军运动”,在海南岛解放时,慰问解放军,全美国有一千余人参加。这些活动对促进留美学生回到新中国起了很大作用。 2. 始终把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放在第一位,创造三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行政三肩挑”的奇迹 1949年11月唐敖庆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辞谢了导师的再三挽留,克服重重阻难,于1950年1月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任教。 1952年院系调整,唐敖庆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基础较差的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创建化学系,后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他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下,总是兼挑教学和科研重担,例如1953他和卢嘉锡先生在青岛首次为高教部举办全国物质结构进修班,1954年又和卢嘉锡、吴征恺、徐光宪在北京举办第二届物质结构进修班。因为物质结构是新课,不但中国以前没有开设过,而且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中也很少开设,只在研究生中开设类似的Chemical Physics课, 所以培养物质结构新课的师资是50年代初的紧急任务。 从1953起到1994年,唐先生在繁重行政工作之余,利用暑假举办十多次全国高级学术讨论班。这样在教学、科研、行政三方面都有非常卓越成就的“三肩挑”科学家、教育家,我在我同辈的学者中,想不出有第二个人能做到。但正如唐先生所希望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比我们年轻的学者中,一定会有人继承唐先生的遗志,做到并超越唐先生,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化学家的风采。 唐先生认为大学有三大任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这在上世纪50年代不是教育领导部门的共识,有人认为科学研究主要由中国科学院承担,教育部门没有固定的研究经费。 3. 瞄准世界前沿的创新学术思想 1956年国家制订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直接参加规划组的多数是1955年当选的第一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规划组成员中最年轻的是唐敖庆和卢嘉锡(都是41岁)。他们两位看到化学发展的国际趋势,已进入探索微观世界规律的量子化学和物质结构,与以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为主体的宏观物理化学,以及以实验方法为主体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互相结合的新阶段,建议把“微观与宏观结合、理论与实验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结构与性能结合”的“四结合”指导思想,写入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化学部分,为此对他们的老师辈科学家做了深入细致的汇报和沟通,取得他们的全力支持和认同。 当十二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55个有明确国家目标的重大项目已经确定以后,唐先生和卢先生建议把“物质结构的基础研究”作为第56项重大项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准。这对我国化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高教部把物质结构纳入大学化学系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为此唐先生和卢先生率先培养全国物质结构师资。这一正确决策使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没有唐先生和卢先生倡导的“四结合”教学和科研指导思想,那么我国大学化学本科的教学,将落后国际水平30年,20世纪80年代派遣留学生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1982年哈佛大学Doering教授建议CGP(中国化学赴美留学研究生项目)计划,迅速得到当时高教部黄辛白副部长的同意,任命唐先生为CGP计划的命题组组长。Doering教授非常欣赏物理化学试题中强调理论化学的内容,认为这是美国一流大学的要求。Doering教授1948年在哥大任助理教授,我选修过他讲的高等有机化学,所以他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也是CGP命题组成员,在80年代和Doering教授有过多次交往。他曾经对我说,中国大学化学本科生的教学水平是世界一流的,CGP录取的学生在美国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学习,都能名列前茅。 唐先生是我国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在吉林大学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理论化学研究所。现在全国理论化学的学术领导人多数是唐先生的学生,或间接受到唐先生思想的教导。 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有三大理论方法:价键理论法、分子轨道法和配位场理论法。唐先生在价键法方面,开展杂化轨道理论研究,在分子轨道法方面,开展图形理论研究都取得巨大成就。我那时因党中央毛主席决策研制原子弹、导弹、氢弹,国家号召全民办原子能,从化学系调到技术物理系担任副系主任,负责原子能化学的教学与研究。我在核燃料的配位化学的实验研究中,感到配位场理论的重要性,但自己知道研究配位场理论的数学基础远远不如唐先生。有一次和唐先生谈起,他后来经过文献查阅,发现配位场理论都是理论物理学家开始建立的,国内外都没有化学家参加,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于是决定开展配位场理论研究。从全国抽调人才,在吉林大学办为期二年的配位场理论研究讨论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就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以后他在高分子物理化学等交叉领域,以同样的思想和理念开展工作,都取得非常卓越的成就。我想这些思想和理念,就是唐先生的遗志,我们继承他的遗志,一定能在世界上展现当代中国的化学风采。 4. 用“十六字方针”指导我国的基金评审工作 1986年国家成立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唐敖庆担任首届主任,提出“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十六字指导方针。这与过去计划经济的政府拨款制度完全不同,而是与世界先进的基金评审制度接轨的。基金委第一年的全部经费只有8600万元,当年受理1万多项申请,从中选出3000多个优秀项目给予资助。当时科技界认为基金资助的金额虽然不多,但获得批准是很光荣的,因为它是严格公正择优评选出来的。四年以后基金委的评审制度在科技界获得崇高声誉,以后历届基金委的领导对基金评审制度又有重大发展,国家对基金委的拨款也大幅增加了几十倍。 5. 考虑别人远多于考虑自己的崇高品德 关于唐先生先人后己的高风亮节,我和熟悉唐老的同志们都有深切体会。1952年院系调整时,北大、清华、燕京三校的理科合并为新北大。那时物理化学的教授和副教授有8位之多,新北大显然不需要那么多。唐先生参加院系调整的师资分配工作,主动提出自己到条件艰苦、基础较差的东北人民大学,而把我留在条件优越的北京大学。 他在吉林大学时对学生的深切关怀,是众所周知的。他在基金委工作期间,对司机马杰同志也很关怀。所以1998年他中风住院时,马杰同志非常悲痛,住在医院陪同。今年唐老逝世的当天,也是马杰最先打电话告诉我的。 6. 悉心指导办好《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唐先生在三肩挑的繁重工作之余,还担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主编,对两刊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在副主编、全体编委和编辑部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于1985年在国内率先创办月刊,1984年率先办英文版,1999年进入SCI核心选刊。这次纪念唐先生的专集共发表57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充分反映了广大化学工作者对唐老的敬重、爱戴和深切的怀念之情。预期两刊一定能早日办成世界一流的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8.
唐敖庆教授是中国卓越的教育家和科学家,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名誉校长,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为庆贺唐敖庆教授对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化学会、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吉林大学联合主办的唐敖庆教授执教五十年庆祝大会,于1990年6月21日在长春吉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兄弟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有关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师生代表400余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的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 ,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在化学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从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聘请 70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化学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 ,其中两院院士占 5 2 .3% ,由国内外著名的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任主编。该刊以“新 (选题新、发表成果创…  相似文献   

10.
欢迎订阅《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的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 ,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在化学学科及其相关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等领域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从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聘请 70位学术造诣精深的化学家组成学术阵容强大的编委会 ,其中两院院士占 5 2 .3 % ,由国内外著名的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任主编。该刊以“新 (选题新、发表成果创…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二酐型聚酯亚胺膜的透气性能李悦生,丁孟贤,徐纪平(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关键词聚醚酰亚胺,聚酯酰亚胺,膜,透气性通常的聚酰亚胺加工性能较差,在芳环二酐的苯环间引入醚键等柔性基团后,其...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与疾病诊断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内外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诊断治疗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动向进行了综述,包括:微量元素与地方病、癌肿、心血管病、糖尿病、眼病、神经系统病等。参考文献72篇。  相似文献   

13.
A QuEChERS (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enazolin-ethyl and quizalofop-p-ethyl in rape and soil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e residue and dissipation of benazolin-ethyl and quizalofop-p-ethyl in rape and soil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developed method. The half-lives of benazolin-ethyl in rape straw and soil were 3.7–5.1 days and 14.3–26.3 days, respectively. The half-lives of quizalofop-p-ethyl in rape straw and soil were 5.0-6.1 days and 0.3–9.7 days, respectively. The residue of benazolin-ethyl and quizalofop-p-ethyl in rapeseed and soil were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i.e., 0.5?mg?kg?1, the maximum residue level of European Union for quizalofop-p-ethyl).  相似文献   

14.
15.
朱劲波  马立群  梁飞  苗迎春  王立民 《应用化学》2015,32(11):1221-1230
Ti-V基储氢合金在室温、常压下即可表现出良好的储氢特性,且质量储氢容量明显高于传统AB5型储氢合金,从而在氢气的精制和回收、运输和储存及热泵等方面有较早的应用。 此外,在混合气体分离、核反应堆中处理氢的同位素、镍氢电池及燃料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 基于目前Ti-V基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该类合金的优势、限制性因素(包括成因)及改性手段。 此外,为了进一步理解Ti-V基合金储氢机理、构建合金组分与储氢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工作重点围绕Ti-V基储氢合金及其氢化物的结构、组分优化设计展开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钒与糖代谢及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量元素钒作为生物体内必需元素,经证实有很重要的生理学功能,与机体糖代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且能降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高血糖,极有可能被开发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Herein, we present the synthetic route and the photophysical, electrochemical as well as laser properties of novel red‐emitting boron‐dipyrromethenes (BODIPYs) bearing arylethyne moieties. Such functionality is added along the main axis of the chromophore leading to single‐ and double‐substituted derivati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ye structure and the lasing properties is studied in detail with the help of the photo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quantum mechanical simulations. The asymmetric substitution of the parent dye induces inhomogeneities in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which leads to an overall loss of the fluorescence capacity, mainly in polar media. Such non‐radiative deactivation processes can be softened by decreasing the electron‐donor ability of the substituent or even avoided by symmetrical substitution. Thus, grafting of the arylethyne moieties at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indacene core results in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develop red‐edge BODIPYs with highly efficient and photostable laser emission.  相似文献   

18.
Tyrosol (T) and hydroxytyrosol (HOT) and their glycoside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pplications in functional food products or in complementary therapy. A series of phenylethanoid glycofuranosides (PEGFs) were synthesized to compare some of their bi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T and HOT. The optimization of glycosylation promoted by environmentally benign basic zinc carbonate was performed to prepare HOT α-L-arabino-, β-D-apio-, and β-D-ribofuranosides. T and HOT β-D-fructofuranosides, prepared by enzymatic transfructosylation of T and HOT, were also included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DNA-protective potential of T, HOT, and PEGFs on plasmid DNA were determined using cell-free assays. The DNA-damaging potential of the studied compounds for human hepatoma HepG2 cells and their DNA-protective potential on HepG2 cells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comet assay. Experiments revealed a spectrum of different activities of the studied compounds. HOT and HOT β-D-fructofuranoside appear to be the best-performing scavengers and protectants of plasmid DNA and HepG2 cells. T and T β-D-fructofuranoside display almost zero or low scavenging/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n plasmid DNA or HepG2 cells. The results imply that especially HOT β-D-fructofuranoside and β-D-apiofuranoside could be considered as prospective molecules for the subsequent design of supplements with potential in food and health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9.
The monomeric ν(N—H) vibrations of various trisubstituted ureas of the R2UPh type and -thioureas of the R2TUPh type have been studied. The trans—out isomerism in the former and the trans—out—cis isomerism in the latter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eric effect. The monomeric ν(N—H) vibrations of RPhUPh and RPhTUPh are also examined. The single band appearing in the spectrum of both ureas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cis form; this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phenyl—phenyl interaction (the stacking interaction proposed by Galabov et al. [10]). Behavior of ν(N—H) vibrations at several concentrations is shown to be clearly different in the three forms (trans, out and cis). The presence of the cis form is confirmed by solvent effect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work, ferrocene- and ferrocenium-containing salts were employed to modify montmorillonite. X-ray measurements show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layer spacing upon clay modific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larger and more organophilic cation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gallery space of montmorillonite. Attempts to prepare nanocomposites of polystyrene and 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s lead to immiscible systems; the morphology of these systems was elucidated with TEM, XRD and cone calorimetry.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virgin poly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