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下,采用pH法测得了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钴(Ⅱ)与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取代基常数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并用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表征值logKM、△logK,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发现钴(Ⅱ)与配体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也存在着d-p反馈π键.该π健的强度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pH法在25.0±0.1℃、I=0.1mol/L KNO3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12-(2'-羟基-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酮-α-氨基酸所形成的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测定了该体系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探讨了大环配体的取代基效应及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80%(v/v)DMSO—H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甘氨酸,L一缬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DL-苯丙氨酸等六种α-氨基酸(缩写为α-AA,记为B配体)的酸离解常数,铜(Ⅱ)-α-氨基酸.锌(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铜(Ⅱ)-芬布芬-α-氨基酸(芬布芬缩写为Fen,记为A配体)和锌(Ⅱ)-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发现,在下面三对参数之间,即logβ102与pK,lOgβ111;与pK及10gβ111与logβ102,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M和△logβ111两个参量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母体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合物分子内配体之间的疏水作用,芳环之间的堆积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罗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铜(Ⅱ)-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较了带吡啶甲基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和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研究了该三元体系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以及邻菲罗啉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与该三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和4-(喹啉-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与Cuxphen所形成配合物的不同空间结构及其对配合物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_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希土铕(Eu3+)与甲基苯甲酸(包括邻位0-MBA.间位m—MBA,对位p-MBA)及邻菲罗咐(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Eu(CH3C6H5COO)3,三元:Eu(phen)(CH3C6H5COO)3.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的研究,并用红外光谱(IR)作了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8.
铕(Ⅲ)-色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合成了铕(Ⅲ)-色氨酸-咪唑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铕(Ⅲ)稀土离子、铕(Ⅲ)与色氨酸及咪唑混合溶液、铕(Ⅲ)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4~—1.0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配体为非电活性物质,铕(Ⅲ)及其与配体的混合溶液以及配合物均显示了准可逆的电子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金属离子(M~(2+)=Cu~(2+),Co~(2+),Ni~(2+),Zn~(2+),Cd~(2+)与核酸碱基(L=腺嘌呤,胞嘧啶)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以及与腺昔-5’-三磷酸(AT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三元配合物相对于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用平衡常数表示。结果表明:ΔlgK_m比咪唑或氨的相应配合物ΔlgK_m大,这可能与三元混配配合物分子内存在配体间的芳环堆积、氢键作用以及π_A-π_B协同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吴惠霞 《电化学》1999,5(4):406-411
合成了铈(Ⅲ)-色氨酸-咪唑和铈(Ⅲ)-苯丙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试、热重-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成键特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铈(Ⅲ)离子、铈(Ⅲ)与氨基酸及咪唑混合溶液、铈(Ⅲ)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10~1.10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两种铈(Ⅲ)三元配合物显示了安全不可逆的电子迁移过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固体配合物,其组成为K(BrB15C5)X(X=NCS ̄-或Pic ̄-).钾(Ⅰ)离子不仅能与4’-溴苯并-15-冠-5形成常见的1:2夹心式配合物,而且还能生成稳定的1:1型(M:L)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在pH4.8的HAc-NH_(4)Ac介质中,Cd(Ⅱ)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生成配合物,于-0.67V(vs.SCE)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波。镉含量在0.001~1.μg/mL范围内与峰高成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0.67V处的极谱波为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Cd(Ⅱ)还原产生。配合物组成为Cd(Ⅱ):PMBP=1:1。试验了30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用SrSO_4共沉淀分离Pb(Ⅱ),再经巯基棉分离其它干扰离子。用于矿样中镉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4种锰(Ⅲ)-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有机碱配合物:Mn(bzacen)LClO_4.(L为哌嗪,吡啶,γ-甲基吡啶和乙腈),测定了配合物[Mn(bzacen)(CH_(3)CN)ClO_4]的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_nma.晶胞参数:a=0.9077(1)nm,b=1.5563(1)nm,c=1.7205(2)nm,V=2.4305nm ̄3,Z=4,D_c=1.48g/cm ̄3,D_m=1.49g/cm ̄3.配合物呈拉长八面体结构.对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4.
稀土、钙的DL苹果酸和L羟脯氨酸混配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37℃,0.15mol.L^-1NaCl)用PH电位法测定了14种稀土、钙的DL-苹果酸和L-羧脯氨酸二元、三元配合的稳定常数,用计算机优化确定了 二元体纱,苹果酸配合物存在1101、1100和1200型,  相似文献   

15.
高峰 《中国稀土学报》1998,16(2):110-114,165
在模拟生理条件(37℃,0.15mol.L^-1NaCl)用PH电位法测定了14种稀土、钙的DL-苹果酸和L-羧脯氨酸二元、三元配合的稳定常数,用计算机优化确定了 二元体纱,苹果酸配合物存在1101、1100和1200型,  相似文献   

16.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三元配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即L-苏糖酸能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使金属离子易于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利用.α-氨基酸及L-苏糖酸间的相容性及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而在L-苏糖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中,由于d-p反馈π键的存在,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取代邻菲咯啉质子化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苯并-15-冠-5与碘化钾、硫氰化钾及苦味酸钾形成的三种新型固体配合物,并进行了有关物理、化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钾(Ⅰ)离子不仅易与苯并-15-冠-5形成常见的1:2夹心式配合物,而且还能生成稳定的1:1型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邻菲罗啉-N-氧化物(L1)及丙烯酸(HL2)与部分希土的三元配合物[RE(L1)(L2)3](RE=La-Nd.Sm-Tb).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热分析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u(Ⅲ)、Sm(Ⅲ)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讨论了阴离子对Eu(Ⅲ)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稀土铕、镧与吡啶-2,6二甲酸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及铕与邻菲罗啉和吡啶-2,6二甲酸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二元:Na3[Eu(DPC)3]·2H2O,Na3[La(DPC)3]·2H2O;三元:NaEu(DPC)2·phen·4H2O。用核磁共振研究了配体与稀土的配位方式,讨论了诱导效应、屏蔽效应及稀土离子的顺磁性对配合物化学位移和NMR谱图的影响。NMR研究表明,三种配合物具有相似的对称结构和相同的化学位移变化规律。吡啶-2,6二甲酸中的羧酸以单齿配位(整个分子为三齿配位),二元配合物中,铕和镧的配位数均为9,三元配合物中,铕的配位数最低为8。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3种以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三核环状Cu(Ⅱ)配合物[Cu_3(4,4'-bpy)_3·(phen)_3](ClO_4)_6·2H_2O(1)、[Cu_3(4,4'-bpy)_3](bpy)_3](ClO_4)_6·H_2O(2)和[Cu_3(4,4'-bpy)_3·(NO_2-phen)_3](ClO_4)_6·6H_2O(3)。经元素分析、电导、IR、电子光谱、ESR、磁化率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推定该配合物具有以4,4'-联吡啶为扩展桥的结构。利用Heisenberg模型求得交换参数J值为-0.23cm-1(1)和-0.90cm-1(3),表明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仅有很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