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文锋  孙世刚 《电化学》1996,2(1):20-23
采用现场多步FTIR光谱技术结合CO吸附分子探针方法,研究了Rh电极表面分子过程,在电化学处理后的光滑Rh电极表面上首次检测到两种CO孪生吸附态及其随电位变化过程,使用电位循环扫描方法改变Rh电极表面状态,在0.05mol/L,H2SO4酸性溶液中,取取-0.275至2.4V电位区间和1.5V/s扫描速率对Rh电极进行循环扫描处理2min处理后的Rh电极表面积累一层氧化物,CO以孪生态吸附于表面R  相似文献   

2.
朱荣贵  赫春香 《分析化学》1996,24(2):158-160
本文将电子媒体甲苯胺蓝吸附在石墨电极上制备成修饰电极。在+0.2~0.5V(vs.SCE)范围内,吸附态的甲苯胺蓝呈现有两质子参与的可逆性两电子氧化还原行为,在pH5.5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其表面式量电位E^0为-0.22V,表观表面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为1.1S^-1,甲苯胺蓝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它能加速血红蛋白在固体电极上的电子传递,产生很好的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3.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方法研究 4-羟基--甲基-1,3,3a,7-四氮茚(TAI)在金属银上的吸附.实验表明TAI分子是通过分子上的N原子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银电极上.电极处理的氧化-还原循环次数并不影响振动频率,但在一定范围内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吸收强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海峰  封婕  王桂华  章宗穰 《化学学报》2004,62(20):2007-2009,F006
利用共焦激光拉曼系统,原位测定了电位扫描过程中NAD^ 分子在银电极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变化.通过分析0.4→-0.2→-0.4V电位区间的拉曼光谱的变化,推断由于NAD^ 分子中存在着具有空间旋转自由度的磷酸二酯键,分子中腺嘌呤和烟酰胺两结构单元在银电极上的吸附构型都随电位变化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乙醇在Pt-Ru电极上的解离吸附与氧化行为,首次获得了酸性介质中乙醇在Pt-Ru电极上解离吸附的表面拉曼光谱.实验表明:乙醇在粗糙铂和Pt-Ru电极上均能自发地解离出强吸附中间体CO,而且在Pt-Ru电极上,强吸附中间体CO氧化的过电位比在粗糙铂电极上降低了约140mV.初步证实酸性介质中乙醇在Pt-Ru电极上的氧化遵从双途径机理.本研究结果说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能拓展到有实用价值的电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和厚朴酚的电化学行为及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顾朴酚在0.1mol/L NH3-NH4Cl缓冲溶液(PH9.4)中,用线必 安法得到两个还原峰P1和P2。峰电位分别为EP1=-0.23V和EP2=-1.18V(vs,Ag/AgCl)。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脉冲极谱法和恒电位库仑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反应机理。实验表明,P1和P2均为不可逆波。P1和P2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和厚朴酚在汞电极上的吸附具有中性分子吸附的特征,吸附符合F  相似文献   

7.
寡聚脱氧核苷酸吸附状态随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原位电化学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方法对寡聚脱氧核苷酸(26-mers ODN和13-mers ODN)在银电极表面上的吸附状态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 单链寡聚脱氧核苷酸在银电极上有很好的SERS光谱,单链寡聚脱氧核苷酸在银表面上主要以碱基腺嘌呤(A)为吸附点,吸附状态随电位变化而变化, 链长较短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在银电极表面的吸附态对电位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NADH在邻苯二酚紫修饰石墨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附在石墨电极上的邻苯二酚紫作为电子传递媒介体构成修饰电极。在-0.40-+0.60V电位区间内,吸附态的邻苯二酚紫表现出相当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电极反应为单电子过程并有1个质子参加。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其式量电位E^o'为0.10V,表观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为5.5s^-^1。邻苯二酚紫修饰电极对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可使NADH  相似文献   

9.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1,4-丁二醇(1,4-BDL)在Pt电极及以Sb和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1,4-丁二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提高1,4-丁二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1,4-丁二醇在饱和吸附Sb原子的Pt电极上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20V,峰电流增加了1.5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饱和吸附的S原子抑制了1,4-丁二醇的氧化.  相似文献   

10.
La0.8Sr0.2MnO3/YSZ高温电极交流阻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世忠  江义 《电化学》1998,4(3):252-259
用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La0.8Sr0.2MnO3电极上进行的氧化电化学还原反应。实验表明反应速度控制步骤随反应温度,氧分压及过电位发生显著变化,近平衡下反应的rds为氧的解离吸附过程。强阳极极化下,电解质表面产生大量电子空穴;强阴极极化下,LSM电极表面形成大量氧空位,二者的结果均使界面电导增加,电化学反应区扩展。  相似文献   

11.
天青Ⅰ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对血红蛋白的电催化还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青Ⅰ修饰电极在PH=5.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在0.3--0.7V电位范围内表现出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其表面式量电位E^0=-0.21V该电极对血红蛋白的还原过程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HAc-NaAc底液中,卡可西灵在汞电极上有两个还原峰,第一峰峰电位Epc1=0.04V(vs.Ag/AgCl),为2电子转移的可逆过程;第二峰峰电位Epc2=-0.39V,为4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过程,第二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本文探讨了该吸附特性,认为吸附型体为中性分子,属于不可逆吸附体系。测得其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αnα和卡可西灵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估计了每个卡可西灵分子所占的面积,建立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场共聚焦显微喇曼光谱研究钴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和生成物的喇曼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电位正向扫描时,在-0.64V左右Co氧化生成Co(OH)2和CoO,随着电位正移逐步生成Co3O4,在正电位区电极表面层主要是Co3O4,CoOOH和CoO2等;电位负向扫描时,电极由的高价含氧化合物相继还原为Co3O4和Co(OH)2,并最终还原为Co。由不同电位下的生成物的喇曼光谱可以看出;电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HClO4溶液仲丁醇在Pt电极及以Sb和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可以看出,仲丁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的氧物种表面的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可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明显提高仲丁醇的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仲丁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约100mV,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抑制仲丁醇的氧化,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Pt电极上Sb,S吸附原子对正丁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和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了0.1 mol/L H2SO4 溶液中正丁醇(1-BL)在Pt电极和以Sb,S吸附原子修饰的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电催化氧化过程。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表明正丁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物种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吸附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可显著提高正丁醇电催化氧化活性。与Pt电极相比较,Sb吸附原子修饰的Pt电极使正丁醇氧化的峰电位负移了0.33 V,峰电流增大了近一倍。相反,Pt电极表面S吸附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物种,抑制了正丁醇的电氧化。本文从表面质量变化提供了吸附原子电催化作用的新数据。  相似文献   

16.
钟起玲  王小聪  章磊  张小红  向娟  任斌  田中群 《化学学报》2003,61(12):1960-1964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研究甲酸的解离 及附与氧化行为。首次报道了甲酸吸附、解离和氧化的电化学原位SERS谱,发现甲 酸在粗糙铂电极上能自发解离吸附;首欠成功地获得了粗糙铂电极上甲酸吸附解离 的强吸附中间体CO和活性中间体COOH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同时首次检测到甲酸氧 化最终产物CO_2的拉曼光谱信号,从分子水平证实甲酸解离吸附反应的双途径机理 。  相似文献   

17.
用脱乙酰壳多糖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金。在pH1~2的KCl-HCl底液中,起始电位0.20V,终止电位1.30V,富集时间5min,以0.1V/s扫速阳极溶出,峰电位在1.00V(vs.SCE),Au(Ⅲ)浓度在0.10mg/L~10mg/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在富集10min时,可检测0.025mg/LAu,大大提高了测定灵敏度,用于矿样测定,无需分离,结果满意。用紫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该法的电极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程序电位扫描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从定量角度在分子水平 上研究了CO2在Rh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性能。红外光谱结果指出CO2还原的吸附产物为线型和桥式吸附态CO物种。在所研究和还原电位范围(-0.15-0.40V)和相同还原时间,CO2还原吸附物种的氧化电量随还原电位的负移而增大,在每个还原电位下,时间超过250s时都可达到一个相应的饱和值。原位红外光谱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CO2的还原与Rh电极表面氢吸附反应密切相关,同时需要一定数量相邻表面位的参与。因此生成的CO不能在Rh电极表面达到满单层吸附,而是形成均匀的亚单层分布。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电化学暂态方法和现场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研究甲酸在Pt(100)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深入认识了甲酸解离吸附的反应速率在-0.25至0.25V电位区间呈火山形变化的规律。根据电化学现场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提出在研究反动力学时避免甲酸解离吸附干扰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甲酸在Pt(100)电极表面经活性中间体直接氧化至CO2的反应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坏血酸自加速的圆二色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现场长光程薄层圆二色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极反应过程,通过双对数法和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处理了薄层圆二色光谱电化学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在PH7.0的缓冲溶液中玻碳电极上为2个电子转移的不可逆电化学氧化,氧化产物在电极上发生了强吸附,吸附层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有自加速作用,并获得了抗坏血酸在裸电极和在吸附电极上的式电位分别为E=0.09V,En=0.26V;电子转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