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与循环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系统的实际运行,包括运行工况、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离程度、循环周期以及工质对的匹配等。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设计的机组,就必须首先考虑这些因素。本文以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为例,分析了系统运行的循环周期,以及实际循环偏高理想循环这两个主要因素,得出了相应的结论。2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和理想循环基本的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包括两个吸附器,它的流程图见图1。在这个系统中,阀A、B、C、D交替开启关闭,吸附器1和吸附器2分别加热和冷却,使…  相似文献   

2.
刘蕴青  崔勇  陈引生 《低温与超导》2019,47(11):82-85,90
阐述了润滑油在转子压缩机中的作用及保证其作用的措施,对转子压缩机结构设计影响其带油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关于润滑油在空调系统中的形态及对换热器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空调系统设计提出相应措施,以保证压缩机回油量。  相似文献   

3.
戴闻 《物理》1999,28(5):318-318
早在100多年前,欧洲的吹玻璃工匠就发现了由温度梯度驱动的声振荡现象.随着液He在科学实验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又发现,当一段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不锈钢管插入到液He杜瓦瓶内时,也会有气柱的纵向振荡被激发,即所谓热声振荡.对热声现象的定性解释最早(120...  相似文献   

4.
文中提出了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稳定工作判据,并据此对传统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辅助蒸发器以使系统稳定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以R134a为制冷剂的汽液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的系统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不同引射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工况下,两相流引射制冷循...  相似文献   

5.
对引射器内部简化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CO2两相流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对该系统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工况参数及引射比对引射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O2两相流引射循环制冷系统在较低的引射比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稳定运行,系统COP对气冷器出口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同时存在最优高压侧压力使系统COP达到最大;对于不同工况条件,CO2两相流引射循环制冷系统的COP比同工况条件下的传统系统的COP,理论上分别提高了11%~18%。  相似文献   

6.
回收制冷系统的热量(即热回收)是提高其经济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对工业螺杆制冷系统可能被回收的热量的分析表明:油冷却器、过热回收器和冷凝器中的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分别约为10%~40%、10%~15%、77%~33%,其中前二者的热量品位高,冷凝器中的热量品位较低,此三部分热量是热回收的重点;过冷器中的热量较少且品位最低。提出了全热回收的概念,定义了带热回收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和全热回收性能系数,后者的意义是给出了全热回收最高效率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建议的全热回收流程。  相似文献   

7.
受限于冷凝温度,目前制冷系统热回收制取的热水温度通常在60℃以下。提出了基于双级压缩制取95℃左右高温热水的热回收方案,在热回收系统(即高压级)冷凝压力不超过30bar、排气温度为100℃时,该热回收系统的性能系数理论值为11.3(R717)、11.4(R22)。该热回收方案只需在原有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排气至冷凝器、冷凝器至储液器这两处的管路上开口联接即可,非常适合同时有冷、热需求场合的现有制冷系统的热回收改造,也可作为新设计的热回收制冷系统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8.
昌锟  李青  李强 《低温与超导》2007,35(5):387-390
我国每年随焦炉气排放到环境中的氢气是数百亿立方米。文中提出分区液化的低温分离法将焦炉气中的氢分离并同时液化。通过CH4及N2的理想蒸汽制冷循环计算,结果表明CH4的制冷系数是N2制冷系数的2.7倍,而相应卡诺效率是1.6倍。通过Ne、H2、He的理想气体制冷循环计算,结果表明Ne的制冷系数和热力学完善度都最高。从热力学角度而言,可分别采用CH4和Ne作为制冷剂组成制冷循环。  相似文献   

9.
压缩机是电动空调系统主要耗能机构,提高压缩机效能对增加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新型无油直线压缩机系统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热力学分析,以R1234yf为制冷剂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热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将压缩机COP与已公开论文数据进行对比,压缩机COP显著提高,验证了该压缩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0.
11.
Yu WT  Ma Q  Zhou H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12):3410-3412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室内ICP-AES分析测试,探讨了下辽河平原不同施肥制度下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Fe和Zn的输入情况,明晰了有机肥是农田输入Fe和Zn的主要途径。阐述了在没有垫圈土的情况下,投料经喂饲-堆腐过程的残留率为21.8%,低于有机物料施入土壤1年后的残留率(30%)。Zn通过喂饲-堆腐过程的循环率为71.9%,而Fe的循环率则为81.0%。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一些文献中不考虑热漏的特殊效应,建立不可逆制冷循环模型,但研究表明,这种模型是不完备的.在实际循环中,热漏不仅影响制冷机的最优构型,而且影响制冷机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特性.本文讨论在考虑实际热阻、热漏条件下,不可逆卡诺制冷循环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氨工业制冷系统的运行能效和经济性,对螺杆式制冷机组系统,提出一种回收压缩机氨蒸气显热部分冷凝热和油冷却器润滑油余热的组合式热回收方案。该方案在压缩机排气管上增设氨热回收器,在油分离器和油冷却器之间增设油热回收器。理论计算表明,热回收系统所回收的总热负荷相较于压缩机输入功率的百分比R_(t,p)可达84. 2%~99. 6%,而组合式热回收系统的综合性能系数COP_c比无热回收制冷系统的COP高29. 0%~62. 5%。系统改造实例表明,本组合式热回收方案节能效益显著,系统改造投资的静态回收期较短。  相似文献   

14.
谐振子量子制冷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量子主方程和半群方法,分析了以谐振子系统为工质的量子制冷循环中的回热特征及时间演化公式,推导出制冷系数、制冷率和输入功率的一般表达式,在高温极限下详细推导出它们的具体优化特征.这里所获得的结论可以与经典制冷循环的结论进行比较,发现有许多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双温复叠式制冷循环可以用于低温领域中需要提供两个不同制冷温度的场合。首先介绍了双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和组成,然后建立了双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模型,通过热力计算分析了冷凝温度、低温部分蒸发温度、蒸发冷凝器传热温差、流经高低温蒸发器质量流量比、过热度和过冷度对该循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用混合气体节制冷循环吴沛宜,许名尧(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西安710049)关键词:技术,气体,制冷循环。THETHROTTLINGREFRIGERATIONCYCLESUSINGMIXINGGASESUSEDINHIGHTECHNIQUE¥WuP...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测试,比较了不同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复叠系统低温级常用制冷工质R13、R23、R503和RS08B的COP、压比及制冷量等循环性能,又结合各制冷工质的环境性能、热工性能,分析了现有常用复叠系统低温级制冷工质各自的优缺点,为新工质的开发及进一步的制冷性能对比实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张建一  陈海洋 《低温与超导》2012,40(7):59-62,79
文中分析不同节流方式下的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基于冷库实例,计算出了制冷循环在一次节流和二次节流方式下的制冷系数。结果显示,使用两次节流制冷循环,理论制冷系数提高了1.3%,冷库实例制冷系数提高了0.7%-0.8%。两次节流制冷系统在满负荷下运行时,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比一次节流下降5kW。使用两次节流方式的制冷系统,在初投资费用上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铁磁质斯特林制冷循环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铁磁质斯特林制冷循环的优化分析林国星,严子浚(厦门大学物理系厦门361005)关键词:铁磁质,制冷循环,优化分析一、引言磁制冷机在制冷效率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传统的气体制冷机,且可减少环境污染,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而磁斯特林制冷循环是磁制冷机研制中...  相似文献   

20.
对于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润滑油的冷却是机组稳定、可靠运行的保证,而在几种冷却方式中,分相式热虹吸油冷却系统最适用于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建立了分相式热虹吸油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的冷凝温度、液位高度差和连接管管径对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冷却系统的换热量先随着液位高度差的增大而增大,然后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