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50-keV/u Ne8+离子与C3H4分子碰撞实验,研究了丙二烯(CH2CCH2)和丙炔(CH3CCH)两种同分异构分子形成C3H42+二价离子并解离产生H+C3H2+H的过程.实验获得了H+和C3H2+的动量,进而通过动量守恒得到第3个碎片的动量.通过分析3个碎片的动能及解离的动能释放鉴别出未被探测的碎片为中性H原子的事件.借助Dalitz图、Newton图以及碎片产物的角分布等分析了该通道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次序解离是该解离通道的主要机制,在碎裂过程中二价母体离子先解离成H+和C3H3+,中间体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子动量成像谱仪研究了能量为1.0 ke V的电子束碰撞条件下CF4分子的解离动力学.实验上,对解离离子的三维动量进行了成像测量,通过离子飞行时间关联谱识别了CF42+异构化生成F2+分子的两个通道:F2++CF2+与CF++F2++F,得到了两个通道的离子动能及动能释放分布.对于其中的三体解离通道,我们进一步采用Dalitz图与Newton图等三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解离碎片的动量关联进行了分析.该通道以两个带电离子的背对背出射为主,中性的F原子作为旁观者只得到极小的反冲动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开展了56 keV/u的Ne~(4+)离子与羰基硫(OCS)气体的交叉碰撞实验,研究了Ne~(4+)离子诱导的OCS~(3+)的碎裂动力学.通过符合探测三个末态离子,重构了OCS~(3+)离子三体碎裂对应的牛顿图和Dalitz图,并明确区分了直接解离和次序解离两种碎裂过程.重构了OCS~(3+)离子解离过程的动能释放(KER)分布,发现其峰值在25 eV处,同时在18 eV处有肩膀结构的存在,其中25 eV左右的峰来源于直接解离过程,18 eV处的肩膀结构来源于次序解离和非次序解离两种过程.通过分析不同能量和不同电荷态下重离子碰撞实验所得到的KER谱,发现微扰强度不是影响态布居的主要因素.OCS~(3+)次序解离中的第二步KER的峰值在6.2 eV处.结合以往的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多电离态的分子发生次序碎裂的根源在于二价离子碎片存在亚稳态,而重构得到的第二步KER可以反映亚稳态离子的电子态信息.  相似文献   

4.
颜逸辉  刘玉柱  丁鹏飞  尹文怡 《物理学报》2018,67(20):203301-203301
卤代烷烃会破坏臭氧层,而碘乙烷(C2H5I)是卤代烷烃中重要代表物质之一.采用离子速度成像技术、飞秒激光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探究了C2H5I的多光子电离解离动力学.通过分析C2H5I在强场作用下多光子电离解离得到的解离通道、碎片的动能、角度分布和各向异性参数等信息来研究碘乙烷离子(C2H5I+)C–I键裂解机理.根据飞行时间质谱实验,C2H5I在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下发生多光子电离解离得到的碎片有C2H5+,I+,CH2I+,C2H2+,C2H3+,C2H4+等.与C–I键相关的碎片为C2H5+和I+,解离机制分别对应于C2H5I+→C2H5++I和C2H5I+→C2H5+I+.同时,采用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研究C2H5I+的C–I键裂解产生的C2H5+和I+的速度影像,得出两者的速度分布和动能分布,分析结果表明C–I键裂解产生C2H5+和I+的过程都存在高能通道和低能通道.进一步分析解离碎片离子的角度分布发现C2H5+解离时各向异性参数接近于0,可能对应于慢速的振动预解离过程.I+在解离时各向异性参数较高,可能源于排斥势能面上的快速解离过程.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C2H5I分子电离前后构型变化、离子态的能级强度及谐振强度,对C2H5I+的解离机制做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含氟利昂在内的含氯化合物在太阳光辐射下解离生成破坏臭氧的游离态氯原子, 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元凶. 本文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研究了氟利昂F1110(四氯乙烯)分子在800 nm飞秒脉冲光作用下的多光子解离动力学.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探测技术, 得到了四氯乙烯在800 nm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下发生多光子解离产生的碎片质谱, 发现了两个主要碎片离子C2Cl3+和 C2Cl2+. 对应的解离机理分别为单个C-Cl键断裂直接生产氯自由基C2Cl4+→C2Cl3+ +Cl 和两个C—Cl 键断裂C2Cl4+→C2Cl2++2Cl: 利用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对这两种机理产生的碎片离子进行成像, 得到了C2Cl3+ 和C2Cl2+ 离子的速度影像. 分析发现这两个碎片离子的动能分布均可由两个高斯分布曲线拟合, 说明这两种解离机理分别还对应了两种解离通道. 通过影像分析得到了解离的平动能分布和角向分布各向异性参数等详尽的动力学信息. 通过高精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解离动力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刘玉柱  陈云云  郑改革  金峰  Gregor Knopp 《物理学报》2016,65(5):53302-053302
大气臭氧层因吸收太阳紫外光, 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保护伞. 氟利昂在太阳光辐射下解离生成破坏臭氧的游离态氯原子, 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元凶之一. 本文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研究了氟利昂F113(三氟三氯乙烷)分子在800 nm 飞秒光作用下的多光子电离解离动力学.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探测技术, 得到了三氟三氯乙烷在该波长飞秒激光作用下发生多光子电离解离产生的碎片质谱. 通过荷质比对碎片质谱进行了详细的标定和分析. 在质谱上未发现母体离子, 所有观察到的离子都是由于激光脉冲作用下产生的碎片. 三个最主要的碎片离子是CFCl2+, CF2Cl+, C2F3Cl2+. 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标定, 发现并归属了多个解离通道. 三个主要的解离机理分别为: 1) C-Cl键断裂直接生产氯自由基的通道C2F3Cl3+→C2F3Cl2++Cl; 2) C--C键断裂C2F3Cl3+→CFCl2++CF2Cl; 3) C--C键断裂C2F3Cl3+→CF2Cl++CFCl2. 利用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对这三个主要通道产生的碎片离子进行成像, 得到了C2F3Cl2+, CFCl2+和CF2Cl+离子的速度影像. 由C--Cl键断裂产生的碎片离子C2F3Cl2^{+}的速度分布由两个高斯分布曲线拟合, 而由C--C键断裂产生的碎片离子CFCl2+和CF2Cl+可以用一个高斯曲线拟合. 通过影像分析得到了解离碎片的平动能分布和角向分布各向异性参数等详尽的动力学信息. 结合高精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解离动力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深入认识氟利昂的解离动力学可为进一步控制破坏臭氧层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反应显微成像技术(reaction microscope)研究了54 eV电子入射甲烷分子导致的电离解离过程,详细分析了电离解离产生的CH+2,CH+,C+离子碎片的动能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入射能量下产生CH+2,CH+,C+离子碎片主要贡献来自2a1内价轨道电子的直接电离过程产生的离子态(2a< 关键词: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电离解离 能量沉积 动能分布  相似文献   

8.
姚洪斌  张季  彭敏  李文亮 《物理学报》2014,63(19):198202-198202
利用非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的三维含时量子波包法,理论研究了氢分子离子在强激光场中的解离动力学.通过分析H2+在不同的初始振动态(ν=0–9)和激光场强度下的解离核动能谱,得到了H2+的光解离机理及其随激光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场的强度I1=5.0×1013 W/cm2时,分子的解离来源于高振动态ν=5–9,其解离机理主要是通过键软化、键硬化和阈下解离过程.当激光场的强度I2=1.0×1014 W/cm2 时,H2+在低振动态ν=3–4上的阈上解离起主导作用,而高振动态的键软化、键硬化和阈下解离所占的比重明显地下降了.研究结果为后续的量子调控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预测和指导. 关键词: 光解离 氢分子离子 含时波包法 核动能谱  相似文献   

9.
徐天宇  何峰 《物理学报》2013,62(6):68201-068201
通过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 提出了利用三束激光脉冲控制H2+解离以及解离过程中电子位置的方案. 第一束阿秒激光脉冲将H2+从1sσg激发至2pσu, 在H2+的解离过程中, 引入两束波长分别为800 nm 与400 nm 的飞秒激光脉冲控制电子在分子内部的运动. 通过改变两束激光脉冲的绝对相位, H2+解离后电子的位置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最大有86%的概率使得电子附着在某一个原子核上). 现有的激光技术条件可以在实验上实现这一理论方案. 关键词: 相干控制 电子位置 不对称性参数 2+')" href="#">H2+  相似文献   

10.
高虹 《物理学报》1997,46(11):2138-2145
运用量子亏损理论,并与参考系变换及本征通道R-矩阵法相结合,建立了描述氢分子里德伯态的预解离过程的理论方法.通过对氢分子的3pπD1πu+和4pσ B″1Σu+电子态的预解离过程的研究,阐明其解离的机理,并给出预解离的线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用VUV同步辐射辐照在连续的超声射流冷却束中产生的(CH3I)n(n=1,2,3,4)团簇分子,通过测量其光电离及解离电离产生的各种离子的光电离效率(PIE)曲线,获得了(CH3I)n+(n=1,2,3,4)的绝热电离势及各种碎片离子的出现势,估算了有关分子的键能.在CH3I+的PIE曲线上观察到CH3I分子的自电离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标识,归属为收敛于CH3I+2E1/2)态的4组Rydberg系,即ns,npσ,npπ和nd.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研究了50 keV/u Ne8+碰撞CO转移电离反应中生成的CO2+碎裂过程。通过重构分子离子爆炸碎片C+和O+的三维动量,获得了质心系中CO2+碎裂过程中释放的动能(KER)。在KER谱中发现了来自亚稳态1Σ+,1Π,3Π解离的峰、3Σ+态解离的峰和1Σ(II)+态解离的峰,同时发现了排斥态3Σ-的贡献。在3Σ-态解离的分子轴取向分布中,首次观测到CO2+解离的分子轴取向效应。The fragmentations of CO2+ are studied in transfer ionization processes of 50 keV/u Ne8+ impact on CO with reaction microscopes. The 3D momenta of C+ and O+ were measured, and the kinetic energy release (KER) of dissociative(CO2+) was obtained accordingly. The peaks resulted from the metastable states of 1Σ+, 1Π and 3Π, of 3Σ+, and of 1Σ(II)+ are identified in KER spectrum. Meanwhile, the repulsive state of 3Σ- was also observed, which forms a broad peak lying between the peaks of 3Σ+ and 1Σ(II)+. In the CO2+ dissociations from 3Σ- state, the orientation effect of CO molecular axis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3.
实验上,利用纯CH4及CH4+Ar在几百帕量级气压下的介质阻挡放电 制备类金刚石膜,研究了气压p与放电间隙d乘积(pd值)以及Ar的体积百分比RAr 对膜硬度的影响.理论上,从离子与气体分子的双体碰撞出发,利用较高折合电场强度E/n( 电场强度与粒子数密度之比)下离子及中性粒子速度分布的双温模型、离子在其他气体中运 动时遵守的朗之万方程及离子在混合气体中运动时遵守的布兰克法则,对CH+4和Ar+离子能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CH4介质阻挡 放电中,pd值由1.862×103Pa mm降低至2.66×102Pa mm时,CH+4能量由5.4eV增加到163eV,类金刚石膜硬度由2.1GPa提高到17.6GPa ; 2) 保持总气压p=100Pa,放电间距d=5mm不变,在CH4中加入Ar气,当RAr 由20%增加至83%时,CH+4的能量由69eV增加到92eV,而Ar+能量由93eV降低至72eV.虽然CH+4能量增加有助于提高 沉积膜硬度,但当RAr大于67%,高强度Ar+轰击会导致膜表面石墨 化,膜硬度降低.为了验证离子能量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实验测量了H2介质阻挡 放电中离子能量,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16%. 关键词: 离子能量 介质阻挡放电 类金刚石膜  相似文献   

14.
射频辉光放电CH4等离子体一维流体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少波  蔺增  巴德纯  王庆 《计算物理》2011,28(3):329-340
完整建立一个关于射频辉光放电CH4等离子体的流体动力学模型.模型包括基于迁移-扩散近似的粒子平衡方程、电子能量平衡方程,共包含了20种粒子(环境气体粒子,激发态粒子,离子和电子)和49类化学反应(电子-中性环境粒子、离子-中性环境粒子、激发态粒子-激发态粒子(中性环境粒子)).结果表明,在强电场区域有较高的电子反应率系数;等离子体中除源气体CH4外,H2,C2H6,C3H8,C2H4和C2H2也有较高的密度含量;激发态粒子中,CH3含量最高,密度约为1019m-3;在较低放电压力时(如18 Pa),CH5+在离子成分中密度含量最高,当放电压力较高时(如67Pa),C2H5+在离子成分中占主导地位;除C2H5+外,其它各离子和激发态粒子在极板上的粒子流量随功率的增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
CaMoO4:Eu3+,Bi3+,Li+红色荧光粉的共沉淀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荣锋  孙倩  李勤勤  许宁 《发光学报》2013,34(8):1000-100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Ca0.75MoO4:Eu0.253+、Ca0.75MoO4:Eu0.25-x3+,Bix3+及Ca0.5MoO4:Eu0.25-2x3+, Bix3+,Li0.25+x+,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PL)测定分析了其结构形貌特征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CaMoO4:Eu3+,Bi3+,Li+红色荧光粉为白钨矿结构,颗粒尺寸约为0.5~1 μm。掺杂Bi3+的Ca0.75MoO4:Eu0.25-x3+,Bix3+的相对发光强度明显高于未掺Bi3+的Ca0.75MoO4:Eu0.253+荧光粉。Bi3+离子的掺杂将吸收来的能量传递给激活离子Eu3+,起到了能量传递的作用。当Bi3+掺杂量为x=0.005时,在395 nm激发下,主发射峰在616 nm处的相对发光强度最大,但掺杂浓度过高时会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另外,电荷补偿剂的掺入能够解决材料中因同晶取代引起的电荷不平衡的问题,以Li+作电荷补偿剂、Eu3+和 Bi3+共掺合成的Ca0.5MoO4:Eu3+0.23,Bi0.013+,Li+0.2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强于Ca0.75MoO4:Eu0.253+、Ca0.5MoO4:Eu0.253+, Li0.25+及Ca0.75MoO4:Eu0.243+,Bi0.013+。  相似文献   

16.
实验利用TN-1710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H1+,H2+,H3+和He,Ne,Ar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巴耳末系Hα,Hβ,Hγ发射进行了测量,入射离子H1+,H2+,H3+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C42+的几何构型和Jahn Teller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蓉  朱正和  杨传路 《物理学报》2001,50(9):1675-1680
用从头计算法QCISD/6-311G得到了C42+分子的10种不同的几何构型,其中包括Cs,C∞v,C2v,D2h,D∞h,D4h,D2d,C3v等不同的构型.计算表明C42+的Td构型不能稳定存在,详细讨论了Td 关键词: 几何构型 42+')" href="#">C42+ Jahn 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18.
梁锋  胡义华  陈丽  王小涓 《物理学报》2013,62(18):183302-183302
通过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CaWO4和CaWO4:1%Eu3+ 样品. 测量了样品不同温度(10–300 K)的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和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样品的荧光光谱表明: 在240 nm紫外光激发下, 两个样品在430 nm处都展现出来源于WO42-的蓝色发射; 样品CaWO4:Eu3+的Eu3+(5D07F1, 2, 3,4)的特征发射则归属于WO42-到Eu3+ 间的能量传递.由样品室温(300K)荧光衰减曲线发现: 纯CaWO4的荧光寿命为8.85μs,Eu3+掺杂之后WO42-的荧光寿命缩短至6.27μs,这从另一方面证明了WO42-与Eu3+间能量传递的存在. 由荧光寿命得到T=300K时, CaWO4: 1%Eu3+中WO42-与Eu3+间的能量传递效率(ηET)为29.2%, 能量传递速率(ωET)为4.65×104 s-1.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获得了从WO42-到Eu3+之间的能量传递的时间演变过程,当温度由10 K增加到300 K时, 能量传递出现的时间单调变小. 测试了不同温度(10–300 K)对CaWO4:Eu3+的荧光寿命的影响, 发现在10–50K时,Eu3+的荧光寿命增加, 但温度超过50K时发生猝灭, 荧光寿命开始下降; WO42-的荧光寿命则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 关键词: 能量传递 红色荧光粉 温度依赖 4:Eu3+')" href="#">CaWO4:Eu3+  相似文献   

19.
苏永元  李洁  范正磊 《计算物理》2019,36(5):533-541
利用直接模拟Monte Carlo方法研究圆筒侧壁注入氢等离子体羽流场在8×10-6s内的非定常流动特性.根据Bird的化学反应模型考虑离解-复合反应模型和电荷转移反应模型.在流场中注入H2、H、金属原子X、H2+和H+五种组分,研究离解-复合反应对流场中粒子分布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离解-复合反应使H2数密度降低,H数密度增加,说明在流场中H2的离解反应速率大于H的复合反应速率.加入电荷转移反应后H2+数密度降低,H+数密度增加,对其他组分数密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脉宽为25 ns的脉冲Nd: YAG 532 nm的激光,在1010—1011 W/cm2的强度下,用飞行时间质谱对丙酮团簇的激光电离过程进行了研究. 观察到了较强的Oq+(q=2—4)和Cq+(q=1—4)高价离子信号,这些高价离子 C4+,C3+,C2+,O4+,O3+,O2+的最大概然平动能分别为240 eV,70 eV,30 eV,90 eV,80 eV,40 eV. 高价离子的强度和平动能随激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我们提出一个多光子电离引发,逆韧致吸收加热-电子碰撞电离模型来解释高价离子的产生. 关键词: 丙酮 团簇 库仑爆炸 高价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