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靶标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是先导药物设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基因组学对药物设计有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试图从近几年的一些研究领域如结构基因组学、化学基因组学、微生物基因组学等来综述基因组学对基于药物作用靶标的分子设计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BioMEMS技术,制备一种新型的Si-PDMS-玻璃结构的DNA固相萃取微流控芯片。在硅基片上制备4种固相载体,分析不同载体的性质和制备特点,优选多孔氧化硅作为萃取DNA的固相载体。对比研究芯片的封装工艺,优选压制法制备PDMS-玻璃盖片,采用粘接技术封装芯片。芯片成功提取老鼠全血中的基因组DNA,提取效率为23.5×10-9g/μL全血,并成功进行PCR反应,达到试剂盒水平。固相萃取微流控芯片具有与其他样品处理芯片、PCR芯片和电泳芯片相集成的潜力,可实现对复杂生物样品的检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化学分析计量》2009,(4):15-15
不久前,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在深圳组织召开了“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标志着该领域的“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正式启动。国内从事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院士、专家、学者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热点逐渐由基因组学向蛋白质组学转移.分析化学工作者利用分子信标探针和生物功能化纳米颗粒的固有优势,发展了一系列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分子探针和生物功能化纳米颗粒开展的一系列实时、原位、灵敏、特异的蛋白质分析研究,包括:非特异性/特异性蛋白质的检测与分离、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细胞表面蛋白质的识别,以及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病原菌检测等,并进一步展望了基于分子信标探针和生物功能化纳米颗粒的蛋白质分析研究的发展前景与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物芯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芯片则是在很小几何尺度的表面积上,装配一种或集成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物质,仅用微量生理或生物采样,即可以同时检测和研究不同的生物细胞、生物分子和DNA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生命微观活动的规律。生物芯片可以分为蛋白质芯片(生物分子芯片)、基因芯片(即DNA芯片)和芯片实验等几类,都具有集成、并行和快速检测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分析化学》2005,33(10):1482-1482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已成为新的科学发展趋势。以方法和手段为研究要素的分析化学,早就与生物科学研究产生交叉。生命分析化学在为生命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生命科学提出的种种挑战。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糖组学等重大研究计划的不断提出,以及化学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新型学科的诞生,生命分析化学正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挑战。无疑,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以及与分析化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及其在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文献和作者本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代谢组学的产生和技术平台及其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个体中的所有体细胞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具有不同的RNA表达亚群和蛋白组,在特定的时间,实际上只有部分基因被表达并执行其功能.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理解了基因表达的调控. DNA、 RNA和蛋白质这3类生物大分子在合成后都会进行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几乎涉及所有生物过程的调控.迄今,已经在DNA和RNA中分别鉴定出超过17种和160种化学修饰,对DNA和RNA修饰的各种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兴趣推动了表观基因组学和表观转录组学前沿领域的发展.开发化学和生物学工具来检测基因组或转录组中的特定修饰是表观基因组学和表观转录组学研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一些常见的核酸修饰的高通量测序方法,提出现有方法中的一些瓶颈以及可能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Li X  Qu Y  Zhang P  Zhang J  Zhang L  Huang D  Zhang Y 《色谱》2011,29(7):673-676
以渤海湾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9种海鱼(小黄鱼、花鲈、蓝点马鲛、鲐、钝吻黄盖鲽、棘头梅童鱼、许氏平鲉、高眼鲽和长蛇鲻)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鱼种鉴定。首先提取其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对其细胞色素b的特定片段(464 bp)进行扩增,然后选择DdeI、HaeIII和NlaIII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并利用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得到酶切产物的特异图谱和确切的片段大小,从而有效区分了9种海鱼。研究结果表明,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在鱼种鉴定上具有精确、鉴别和快速三大优势,可为鱼类食品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表面电性可控的氨基化SiO_2@Fe_3O_4磁性复合微球,采用激光刻蚀和热压键合的方法制作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质的DNA固相萃取芯片,将磁珠灌注于芯片通道中,借助永磁铁固定并控制磁珠,将磁珠芯片应用于人类全血中的基因组DNA提取,优化了提取实验条件,并对提取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和PCR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磁珠微流控芯片成功地从全血中提取出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提取效率约35%,提取液的凝胶电泳条带与商品化试剂盒提取的基因组DNA一致,提取液可用于进一步的PCR反应。  相似文献   

11.
致病微生物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微生物。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在致病微生物检测方面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成本低等优点。本文综述了几种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各种纳米材料如何改善电化学传感器性能,并具体比较分析了不同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研究,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汪海林  章大鹏  王智鑫  李涛  冯峰  王超  高海燕 《色谱》2009,27(5):642-647
DNA加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应用于人体致癌物暴露监测、癌症风险评价和人群易感性研究。DNA加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需要安全、灵敏、快速的先进分析技术。我们利用免疫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发展了高灵敏的DNA加合物分析方法和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相关的仪器研制及方法学研究。方法学研究涉及DNA加合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和表征、抗体与DNA加合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合计量学、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化和DNA驱动电泳聚焦技术。  相似文献   

13.
Chen S  Zhang J  Chen W  Xu D  Zhou Y 《色谱》2011,29(7):677-68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I、HaeIII和NlaIII 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 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成功鉴定了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品种和5种鲷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4.
集成核酸提取的实时荧光PCR微全分析系统将核酸提取、PCR扩增与实时荧光检测进行整合,在同一块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核酸分析过程的全自动和全封闭,具有试剂用量少、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集成核酸提取微流控芯片的阳极模,使用组合模具法和注塑法制作具有3D通道的PDMS基片,与玻璃基底通过等离子体键合封装成集成核酸提取芯片。构建了由微流体速度可调节(0~10 mL/min)的驱动控制装置、温控精度可达0.1℃的TEC温控平台、CCD检测功能模块等组成的微全分析系统。以人类血液裂解液为样品,采用硅胶膜进行芯片上核酸提取。系统根据设置好的时序自动执行,以2 mL/min的流体驱动速度完成20μL裂解液上样、清洗;以1 mL/min的流体驱动速度完成DNA洗脱,抽取PCR试剂与之混合注入到反应腔。提取的基因组DNA以链上内参基因GAPDH为检测对象,并以传统手工提取为对照,在该系统平台上进行PCR扩增和熔解曲线分析实验。片上PCR扩增结果显示,扩增曲线明显,Ct值分别为25.3和26.9。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得到的熔解温度一致,均为89.9℃。结果表明,此系统能够自动化、全封闭的在微流控芯片上完成核酸提取、PCR扩增与实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传统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食品安全检测多样性的需求。近年来以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技术迅速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突破。本文对近年来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组学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新兴分析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低消耗、高灵敏、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如今,微流控芯片技术已发展成为自然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尤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概述了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器官水平和生物个体水平等多个尺度上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代谢物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代谢物组学领域,微生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分析平台、数据处理和生物学解释等,并讨论了微生物代谢物组学在代谢工程方面的应用潜力,以及微生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许国旺  杨军 《色谱》2003,21(4):316-320
1 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的热点转移到基因的功能和几个“组学”研究,包括研究核糖核酸(RNA)转录过程的转录组学、研究某个过程中所有蛋白及其功能的蛋白组学、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及代谢途径的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发展的技术,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1];它所关注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以下的小分子。代谢组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63-1964年发现线粒体DNA(mtDN)以来,人们对线粒体DNA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高等植物线粒体DNA的研究也有不少报导.线粒体DNA之所以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决非偶然.线粒体具有独立复制的能力,它有自己独特的DNA、rRNA、tRNA、核糖体.它是细胞的动力站,生物氧化链上某些重要的酶的一部分亚基是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对线粒体DNA的深入研究,肯定会对线粒体起源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此外,植物的雄性不育、真核细胞的抗药性等,也都可能与线粒体DNA有关.尽管如此,线粒体及线粒体DNA的某些功能至今仍…  相似文献   

20.
周南  王丽 《分析试验室》2007,26(4):123-124
本届会议于2006年3月12日至17日在美国Orlando市召开,由会议常设秘书处筹备.本届大会的重点在于:毛细管电泳、电分析化学、元素形态分析以及分离科学等分支;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国内安全、环境分析、生物分析以及蛋白组学/基因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