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浩  晏鹤凤  龚正良 《电化学》2021,27(4):388-395
使用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硫电池由于多硫化物不溶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硫化物电解质不可燃的特性,得以完全避免穿梭效应并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而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电池。如何建立并平衡复合正极中离子/电子导电网络且维持复合正极中较高活性物质含量对于全固态锂硫电池至关重要。本文以单质硫为活性物质研究了复合导电添加剂对全固态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以乙炔黑(AB)为导电碳材料明显优于Super P和Ketjen Black;优化复合正极的组成,发现硫:乙炔黑:固体电解质的质量比为40:20:40时,全固态锂硫电池在室温和60℃下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中建立了一种新的微量分析化学技术名叫“树脂点滴試驗”或者叫“离子交換树脂点滴試驗”。它概括了费格(Feigl)所著的“点滴試驗”一书当中的一般内容。应用这項新技术,建立起来了許多有意义而又灵敏的检定无机离子的試法,并且还可能推广到另外的离子及物质。这些树脂点滴試驗主要是根据由几粒带浅色的离子交換树脂从反应介质中吸附了带特殊顏色的离子产生很深的颜色。在顆粒表面上所发生的界面沉淀也可作为一些試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扩散的实验     
在教学法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液体内扩散的演示实验,首先是叙述同有色物质的实验,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等。虽然这些实验很明显和确切,但他们却有以下缺点: (1)在这些实验中不能使学生把盛有溶液的玻璃筒拿在手中,因为此时将使这些溶液发生混合。 (2)用液体作实验由于温度升降的结果是不准确的,有时物质的热运动与扩散相混淆。  相似文献   

4.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发电技术,因为其具有电池效率高、可以使用非贵金属(锌、镍)做为催化剂、优异的催化剂稳定性和灵活的燃料选择性等优点,而被视作新一代的能源动力系统。阴离子交换膜(AEM)是AEMFC电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起到隔绝燃料与氧化剂、传导氢氧根离子、支撑催化剂等作用。但是目前商业化的阴离子交换膜因为其离子导电率低、化学稳定性差而不适合于AEMFC方面的应用。因此,开发适于在AEMFC中使用的阴离子交换膜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用于燃料电池的阴离子交换膜性能要求和功能化方法,同时还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用于燃料电池应用的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用以下实验来演示最为明显。取二个安瓿,在室温时,一盛饱和 KNO_3溶液,溶液中并带有大量 KNO_3沉淀;另一则盛饱和硫酸铈Ce_2(SO_4)_3溶液,不带沉淀。将安瓿放入盛水的烧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表面带有环氧基团的玻璃纤维(GF)对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多壁碳纳米管(MWCNT)、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TPU/MWCNT和聚乳酸(PLA)/TPU/MWCNT体系导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未添加GF时, 由于MWCNTs选择性地分布在TPU分散相中, PP/TPU/MWCNT, PMMA/TPU/MWCNT和PLA/TPU/MWCNT材料的导电性能很差; 加入20%的GF使3个体系的电阻率均大幅度下降, 最高下降约13个数量级, 表明填充GF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改善以TPU为分散相的共混体系导电性能的有效方法. GF使体系电阻率降低的机理主要是形成了TPU包覆GF结构, 该结构可以看作长径比较高的导电棒, 可以有效协助导电通路的构建; 同时GF还起到了体积占位的作用, 提高了体系中导电组分在基体中的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在Fe位掺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石型LiFePO4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LiFePO4的电子导电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度慢限制了其实用化,需要改进.其中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在LiFePO4的晶格中掺杂金属离子,使其产生晶格缺陷,促进Li+扩散,改善晶体内部的导电性能.LiFePO4有Li(M1)和Fe(M2)2个金属位,可使用金属离子对其改性.本文综述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在Fe(M2)位掺杂的研究进展.LiFePO4在Fe(M2)位的掺杂主要采用Mn2+,Ni2+,Co2+,Mg2+等几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8.
刘继能 《化学教育》2017,38(15):46-48
针对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中溶液导电实验使用220 V交流电,利用学生电源与小灯泡等仪器连接为串联电路进行演示时存在安全隐患、仪器笨拙、组装麻烦等不足,利用碘化银电池、发光二极管等制成一体化溶液导电实验演示器,弥补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具有巧、轻、便的特点,且对于弱电解质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聚噻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结构与导电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对聚噻吩(PTh)/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一方面聚噻吩本身的结构对其导电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MWNTs作为一种掺杂剂, 和聚噻吩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 电子从MWNTs转移到聚噻吩. MWNTs和它周围被掺杂的聚噻吩通过π-π共轭作用形成相对独立的导电单元, 在复合材料的导电体系中起到主要作用, 随着这种导电单元数量的增加直至相互接触, 形成大的导电体系, 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作为分子导线使电子在生物活性物质与电极间直接传递,是构建生物传感器的一种新型材料.聚吡咯(PPy)具有导电性、生物相容性、易固定等特点,在传感器中用于固定生物活性物质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导电聚吡咯的合成方法及掺杂机理,重点评述了聚吡咯用于固定生物活性物质构建生物传感器的多...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在转矩流变仪中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醛(POM)/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玻璃纤维(GF)和POM/炭黑(CB)/GF复合材料,研究了GF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结晶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了复合材料中导电填料的分散状态,发现GF的加入对MWCNTs和CB的分散状态没有明显影响.虽然GF为导电惰性填料,但因其加入起到了占位作用,明显提高了导电填料的有效浓度,从而使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明显降低.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复合材料中POM的结晶行为,发现GF的加入对POM的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均无明显影响.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GF的加入能够明显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  相似文献   

12.
以Bi_2O_3与Sn(OH)_4为原料、NaBH_4为还原剂,成功在3.5μm球形铜粉表面包覆了Sn-Bi合金层,将铜粉与高分子基体(聚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复合制备了导电复合物。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包覆铜粉的组成与结构,采用刮板细度计测试复合物的分散与稳定性能,并用万用电表测试其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包覆铜粉复合物的导电性能较纯铜粉复合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于环炉技术的滤紙貭量应該較高:(1)必須是定量滤紙,不含杂貭,(2)扩散速度适中,不太快也不太慢,(3)組織均匀,所成斑点很圆。鉴于这一技术在国內漸为各方面所注意,大家都很关心国产滤紙能否使用的問題,我們对21种国产和进口滤纸进行了以下試驗:  相似文献   

14.
徐正炎  张蕾 《色谱》1992,10(5):293-294
聚萘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掺杂后具有导电性能,是一种导电聚合物。本文用裂解色谱法(PGC)研究了它的热裂解行为,分离鉴定了主要和特征裂解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分子链结构和裂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实验部分 (一)样品 聚萘(PN):由本实验室直接从萘合成,使用前在100℃下真空热处理48小时加以提纯。 (二)仪器和实验条件 裂解器:美同CDS Py-ro-Probe 190型(丝式);裂解温度300-800℃,裂解时间5s。色谱仪:北分厂-2305E型,氢火焰离子化检  相似文献   

15.
名称主要技术指标用途备注错铰池光片标准物质外形尺寸:12.7 mm义12.7 mmx54mm(标准尺寸)标准波长:400~900ntn内至少有十个吸收峰波长准确度:士。.3nm用于检定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区的波长误差,与JJG 178一89、JJG 375一85规程配套使用3BW(E)130121氧化钦溥光片 标准物质外形尺寸:12.7 mmx12.7mm又56mm(标准尺寸)标准波长:2。。一7。。nm内至少有十个吸收峰波长准确度:士。.3nm用于检定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区的波长误差,与JJG 682一90、JJG 689一90、JJG 178一89规程配套使用GBW(E)130122 可见光区透射比滤光片 标准物质 (A)外形尺…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用超临界流体作为物理发泡剂对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进行微孔发泡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微发泡复合材料的几种导电机理,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微孔发泡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电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并从微发泡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基体特性、所使用的导电填料类型、导电填料的含量、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方法及微发泡复合材料的泡孔形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微孔发泡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电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新型微孔发泡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Zn~(2+)和1,3,5-三苯甲酸(H_3BTB)配体反应获得一种新型的四重互穿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1。单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是一种由中性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子和H_2NMe_2~+阳离子沿b轴密封于通道的三维(10,3)网状阴离子框架结构。交流阻抗测试显示该结构的导电性能具有特殊温度依赖性。其电导值在20℃下为0.36×10~(-6)S·cm~(-1),随着温度升高导电能力迅速增大,160℃达到最大值2.24×10~(-5)S·cm~(-1),继续升高温度,导电能力开始下降。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介电性质测量表明,这种特殊温度依赖的导电性能是来自于随温度升高H_2NMe_2~+阳离子迁移增强以及DMF挥发的协同效应。0.20 V的传输能垒接近于质子导电性能。研究表明:MOFs孔对H_2NMe_2~+的限制作用是获得电子材料的一种潜在理想方法。同时,在1中发现一种有趣的荧光现象,发射峰位置比在H_3BTB配体中更加蓝移。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这是由于在1中,配体BTB~(3-)的离域π键结构破坏,禁带宽度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报》2005,68(9):719-720,F0003,689
[w098]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电化学合成导电高分子研究进展RecentAdvancesintheElectrochemicalPolymerizationofInherentlyConductingPolymersfromBoronTrifluorideDiethyl EtherateanditsMixedElectrolytes聂广明1徐景坤1,2张书圣1(1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青岛266042;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13)在过去的20多年中,导电高分子因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电化学方法是制备导电高分子的重要方法。三氟化硼乙醚是一种中等强度的Lewis酸,并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导电含硫材料/聚苯胺复合物作为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通过简单加热聚丙烯腈(PAN)和硫单质而得到的导电含硫材料(conductive sulfur-containing material, CSM)及其与聚苯胺(PAn)的复合物作为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 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 导电含硫材料的结构由类似石墨的微晶相及无定形相所组成, 材料骨架为含有S—S键的脱水嘧啶型基质. 该导电含硫材料与聚苯胺复合并掺杂Cu(II)后, 其放电比容量和电化学可逆性大大提高, 放电比容量可达117.3 mAh·g-1, 22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大约78%(相对于第二次放电容量). 聚苯胺不仅起到电化学催化剂的作用, 同时也是电极活性物质, 并且在分子水平上改善了活性材料的导电性能. 该复合物研究结果为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结构设计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象NaCl、KI这些物质,在化学上称为离子化合物。这类物质包括大多数的无机盐类和许多金属氧化物。它们的特征是: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是晶体。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熔化时能导电,有的离子化合物能溶于水中,其水溶液也能导电。总之,导电性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为什么这些物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呢?根据近代的观点,认为这些物质中都包含两种电荷相反的离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如在氯化钠晶体内,就有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这种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物质称为离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