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栋  黄鑫 《科技信息》2011,(16):I0396-I0396
隧道施工属于隐蔽工程,由于掌子面前方围岩状态未知工程事故常有发生,而探地雷达法超前地质预报以其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能极大程度地提高施工人员对前方围岩状况的认识。本文简单介绍了探地雷达超前地质预报的的基本原理、勘察方式,并将其运用于隧道超前预报实例中,探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洛湛铁路尖山隧道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LTD-2000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方法、成果解释,并通过实践证明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沙卫福 《工程与建设》2015,(2):183-184,238
目前探地雷达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在阐述探地雷达超前预报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为相关类似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探地雷达技术在我国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隧道掘进中的应用,应用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对隧道开挖前方地质状况做出科学判断,为隧道工程的有效掘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为解决探地雷达用于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时探测距离小的问题,在分析了雪崩三极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两级雪崩三极管串行级联的窄脉冲产生电路.该电路利用雪崩三极管作为电路的核心器件产生的窄脉冲,可满足探地雷达对发射脉冲大幅度、近似高斯单周波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源在50 Ω负载下,能生成幅度256 V、3 dB带宽可匹配中心频率为100 MHz的探地雷达超宽带天线、重复频率可达100 kHz的窄脉冲信号,具有硬件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可作为探地雷达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时的发射信号源,实现大深度探测.  相似文献   

7.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隧道为例,阐述了地质雷达应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实例,为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地质雷达是一种广泛用于地质探测的高频电磁脉冲波技术。针对某高速公路建设中岩溶隧道实际工程,阐述了在高风险岩溶隧道中地质雷达在探测不良地质体时的应用,分析了对裂隙、溶洞、富水体等不良地质体的典型雷达信号特征,有效保证了隧道安全,对类似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元科 《甘肃科技》2011,27(10):69-71
通过对平定高速公路黄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成功案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单一完整新黄土、裂隙发育及富含裂隙水泥岩等黄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反射波的分析方法,总结了地质雷达在黄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存在的问题,供同行们探讨、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为实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通过雷达软件数据处理,预报前方溶洞的大小和规模,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隧道顺利掘进和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11.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地质雷达的测试原理、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实例较好地说明了地质雷达对隧道进行无损探测具有较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周列茅 《工程与建设》2011,25(3):396-398
文章通过对TSP超前预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流程的介绍,根据依托隧道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其进洞口4 km+716 m~4 km+836 m段进行了相关预测预报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实践证明TSP超前预报在依托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有力指导了现场的施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的理论基础分析,重点对天线频率的选取、数据采集的质量提高,典型雷达图像的解释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具体的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了隧道中裂隙带及富水带在雷达图像上的特征,验证了采用地质雷达的方法在隧道工程中进行超前预报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超前地质预报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元青  卢瑾 《工程与建设》2009,23(4):488-489
在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中,由于勘察设计的局限性及隧道前方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超前地质预报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例,介绍了几种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对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地铁3号线某暗挖站区间双线地铁隧道施工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 D建立土体三维力学模型对双线地铁隧道台阶法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台阶法施工引起的地铁隧道围岩及地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台阶法施工诱发的横向地表沉降呈"V"形,最大地表沉降出现在隧道中线偏右方约3 m,最终形成的沉降槽宽度约为隧道洞径的2倍。(2)台阶法施工诱发的纵向地表沉降在开挖面前地表沉降量最大,随着开挖掌子面距离越远,沉降量越小,最后在开挖进尺40 m附近趋于稳定。(3)隧道拱顶纵向沉降曲线与地表沉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帮部围岩变形呈现出先快速增长后逐渐平稳的趋势,且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所得结论可为双线地铁隧道施工和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轨道环线TBM(硬岩隧道掘进机)区间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合地层TBM隧道施工影响下地层变形进行了研究。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倾斜复合地层及均质地层3种工况下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复合地层条件下隧道顶部及底部位移较大,而隧道周边收敛位移较小;隧道开挖时掌子面前方1倍直径处开始发生明显位移,并于掌子面后方3~5倍直径处趋于稳定,整个隧道纵向沉降曲线呈明显的"S"型。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受复合地层差异的影响,地表沉降呈偏态单凹槽状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反映的规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铁隧道开挖会对围岩产生扰动并破坏其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引起地层失稳而造成路面塌陷事故。为研究城市地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基本特征,本文以青岛硬岩(花岗岩)地层为例,通过室内三维模型试验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总结出不同工况下开挖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同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埋隧道的开挖会引起以地表沉降为主的地层变形,其横向沉降数值分布会呈现出“两侧小中间大”的沉降槽,这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相符,即隧道正上方的沉降变形最大,越是偏离隧道中轴线则地表受开挖扰动越小;而纵向地表沉降则分为“缓慢变形”“剧烈变形”以及“变形稳定”三个阶段,上述阶段的影响范围基本维持在距掌子面-1.6D~1.6D(D为隧道洞径)之间。因此,试验所得结果可以应用在硬岩地区浅埋暗挖施工当中。  相似文献   

18.
引细入汤工程隧洞出口岩段长度2293m为二云片岩,强度较低,属较软岩。施工中爆破效果较差,欠挖补炮,进度缓慢。经过改变掏槽方式及对爆破参数的优化调整,基本达到了设计和进度要求,保证了进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航海雷达在辽东湾冰区石油平台上,现场实时进行海冰观测;雷达监测海冰系统,针对海冰类型识别及对应冰厚度、流冰漂移速度、方向、冰边缘线等要素进行观测;应用统计模式分类法,对雷达观测的海冰数据进行分类、验证,其海冰分类识别结果标准率达80%以上,同时开展现场流冰跟踪数值预报业务,检验了现场雷达海冰监测、数值预报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Mindlin及Loganathan解,给出正截面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和土体损失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下新建隧道对拟建平行隧道地层变形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并以北京典型地层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截面附加推力影响系数及盾壳摩擦力影响系数随着隧道间距和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减小,两者最大值点随隧道埋深每增加10 m,其位置距开挖面增加1倍洞径,即6 m;土体损失影响系数随着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