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军  李金智 《化学教育》2024,(9):95-100
针对教材和文献中次氯酸光解实验的不足之处,利用数字化实验从光照条件、氯水浓度、传感器、实验表征等方面探究次氯酸光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测得溶解氧、pH和氯离子浓度的数据为支持多重表征次氯酸光解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实验促进对次氯酸分解反应的理解,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水簇上次氯酸与盐酸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表明次氯酸与盐酸通过与水分子形成环状过渡态可以极大地降低反应势垒。当环上的水分子数为三时 ,势垒最小。更多的水分子通过环外的水化作用 ,使势垒进一步降低。这表明我们提出的多分子过渡态机理可以解释次氯酸与盐酸的反应由冰表面催化的实验事实 .  相似文献   

3.
生物体内的次氯酸是氯离子和过氧化氢(H2O2)由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生成的,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活性氧(ROS)之一,在生理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次氯酸会导致一系列生理疾病,因此有效的识别和检测次氯酸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实时监测等诸多优势,因此...  相似文献   

4.
张合胜  陈家威 《应用化学》1993,10(2):104-106
次氯酸可与二甲基取代的烯烃在二氯甲烷-水两相体系中反应生成烯丙基氯化物。这样的烯丙基氯化物既可进行官能团转化,又可进行碳—碳键形成反应。由次氯酸进行的烯氯化反应已用在某些天然物的合成中。  相似文献   

5.
该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菲并咪唑的新型次氯酸荧光探针,该探针由商用试剂9,10-菲醌和4-(甲基巯基)苯甲醛通过一步反应生成,只需简单后处理(过滤和水洗)即可得到大量纯品(产率达85%)。由于硫的重原子效应,探针荧光较弱。但在次氯酸存在下,探针分子内的硫原子被氧化成亚砜,重原子效应减弱,同时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ICT)加强,导致荧光增强。借助高分辨质谱,证明了探针与次氯酸盐的反应机理。在PBS缓冲溶液中(DMF∶H_2O=2∶8,体积比,pH 7.4),探针MPI可定量检测0~100μmol/L范围内的HClO,检出限为0.26μmol/L。该探针对次氯酸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更重要的是,MPI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渗透性,可用于活细胞内次氯酸的可视化成像。探针MPI有望为机体内次氯酸的检测与追踪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两个基于香豆素的荧光探针C1和C2,对次氯酸根均表现出快速的荧光增强响应.尤其是,在化合物C2的溶液中加入次氯酸根后,溶液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大了85倍,对次氯酸根的检出限低达1.8×10-7mol/L.利用次氯酸根独特的氧化性,化合物C2可实现对次氯酸根的高选择性识别,对其他阴离子及氧化物则几乎无响应.重要的是,化合物C2可穿透细胞膜,用于HeLa细胞中次氯酸根的荧光成像.此外,探针C2还可用于自来水样中次氯酸根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机体内的次氯酸(HClO)是由过氧化氢和氯离子在髓过氧化物酶(MPO)催化作用下产生。由于其在细胞的分化、迁移、传导和免疫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对次氯酸的识别与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荧光探针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响应时间短、可视化检测和原位无损等优点,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利用该方法对机体内次氯酸的研究兴趣。本文基于荧光探针与次氯酸的识别机制,主要综述了近三年用来识别次氯酸荧光探针研究进展。讨论了次氯酸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响应模式以及生物应用,并对次氯酸荧光探针的发展方向以及生物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次氯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合胜 《化学通报》1991,(11):21-25
次氯酸是无机弱酸,又是较强的无机氧化剂。次氯酸本身不稳定,很易分解。但它的盐较稳定,因此通常制成次氯酸钠溶液或次氯酸钙粉剂贮存。次氯酸由次氯酸盐与酸作用制备。次氯酸及其盐有两个性质,一是氯化性,作  相似文献   

9.
张伟杰  霍方俊  阴彩霞 《应用化学》2017,34(12):1457-1461
次氯酸(HCl O)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ROS)之一,在人类免疫功能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对入侵细菌和病原体进行破坏。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基于香豆素为母体单元的比率型次氯酸荧光探针。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对次氯酸识别显示出较高的选择性,检测线低至12 mol/L,荧光响应可在5 s内迅速完成,并伴随着溶液颜色由无色转变为黄绿色。其它常见的阴离子及氧化型物质对次氯酸检测均无干扰。此外,高分辨率质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变化共同证实了该探针对次氯酸的检测机制为次氯酸对探针氧化水解。  相似文献   

10.
以萘酰亚胺结构为荧光发色团,设计开发了一种含C=C双键的、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的新型水溶性优化的次氯酸荧光探针3-(2-氰基丙烯酸乙酯基)-4-羟基-N-正丙基-1,8-萘酰亚胺(NAEC).添加次氯酸后,探针分子NAEC中的C=C双键被氧化,生成醛基,探针NAEC原有的ICT效应被破坏,产生荧光信号.经核磁、质谱、荧光发射光谱和UV-Vis吸收光谱对其结构和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7.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磷酸缓冲盐溶液(PBS)(V∶V=1∶19)缓冲体系中,探针NAEC可在10s内完成对次氯酸的检测,荧光分析检测限为2.4nmol/L,斯托克斯位移为100nm;探针NAEC显示出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在其他活性氧、小分子生物硫醇及常见阴离子等22种干扰物存在下完成次氯酸的专一检测.同时,该探针分子的膜透性与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较好的活体内源性ClO-荧光成像能力,在生物检测及环境监控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