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中小长细比板簧扭振减振器结构分析中,多采用Euler-Bernoulli梁理论而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为解决由此导致的减振器参数计算误差偏大的问题,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推导了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板簧扭振减振器簧片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解析结果与有限元数值结果吻合较好,并优于Bernoulli梁理论计算结果,证明了此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所推导的力学模型能方便设计人员的使用,有助于推动板簧扭振减振器计算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丰富板簧扭振减振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连续弹性体的振动理论为依据,推导了带有集中质量的简支梁的理论解. 在此基础上又 推导了以简支梁为模型的动力减振器的理论解. 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简支梁跨中的集 中质量,其误差成倍增加. 利用推导的计算公式,所得结论与实测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陈超 《力学与实践》2012,34(2):61-63
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获得各级扭转减振器的传递函数等信息, 对于各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分别推导了不同模型下各级减振器固有频率的计算公式; 比较了不同测试方法各级扭转减振器固有频率的计算值和精确值. 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模型, 各级减振器固有频率的计算值和精确值是一致的, 或存在较小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用子结构法分析一种边疆体减振器--圆柱-圆板减振器,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圆柱-圆板减振器都可以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克服了常见的弹簧-质量模型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减振效果变化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超  郑坚  吕建刚  张进秋 《实验力学》2004,19(3):329-334
本文对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介绍,基于平板模型对其结构进行简化,采用叠加法得出了其阻尼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利用材料试验机(MTS)分别在不同电流、振幅、速度和频率等条件下,对自行研制的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剪切阀式磁流变减振器具有优良的电控阻尼力特性,且振幅、速度和频率等因素对其阻尼力有着重要影响,另外也对其阻尼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金属丝网-油液介质耦合减振器原理样机的抗冲击动态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样机的多参数匹配冲击试验研究表明该减振器具有强非线性动态特征,并能实现抗大冲击;在此基础上结合流体理论和库伦摩擦理论建立了原理样机非线性冲击动态特性模型,研究减振器抗冲击力学特性的设计可控性,该建模方法直接引入结构参数,为直接设计具体的器件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郭梓龙  王琳  倪樵  贾青青  杨文正 《力学学报》2021,53(6):1769-1780
输流管道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核电和石油等重要工程领域.为防止管道结构因流致振动破坏造成的损失, 很有必要对其稳定性、动力学响应及其调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一种由惯容器、弹簧和阻尼器并联组成的减振器模型, 研究了这种接地惯容减振器对悬臂输流管稳定性和非线性振动的影响. 首先, 基于哈密顿原理给出了带有接地惯容减振器非保守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然后, 利用高阶伽辽金方法对非线性方程进行离散化; 最后, 分别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分析了不同减振器参数下输流管道的被动控制效果, 着重讨论了惯容系数和减振器安装位置对悬臂管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的影响机制.线性理论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 接地惯容减振器可显著影响悬臂管的失稳临界流速, 故通过调节减振器参数能有效提高输流管道的稳定性;惯容系数和弹簧刚度对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效果还与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密切相关.非线性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 惯容系数和减振器位置对输流管的非线性动态响应也有显著影响, 且这种影响还依赖于管道的流速取值; 在某些参数条件下, 减振器还可使输流管道由周期运动演化为复杂的混沌行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设计合理的惯容式减振器参数, 可提升悬臂输流管道的稳定性并有效抑制其颤振幅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波纹钢板式干摩擦减振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洪源  王玉  敖宏瑞  闫辉 《实验力学》2004,19(4):423-429
多层波纹钢板式干摩擦减振器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减振效果显著等特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减振材料及结构相比 ,波纹钢板减振器具有耐高低温、耐腐蚀、承载能力更大、寿命更长以及可靠性更高等优点。本文研究了多层波纹钢板式干摩擦减振器制备工艺方法、动静态实验方法以及动静态特性 ,并研究了影响波纹钢板隔振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多层波纹钢板式干摩擦减振器具有良好的迟滞阻尼性能 ,减振器的刚度和能耗系数都随变形量的变化而呈非线性变化 :减振器的性能决定于钢板厚度、波纹高度、相对自由间隙和钢板层数等参数。对于不同参数的减振器 ,频响曲线的共振频率范围变化不大。该种减振器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工作。研究结果为多层波纹钢板减振器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具有更多信息和更加接近工程实际的液压减振器油温热力学模型,将随机不确定性理论引入到液压减振器油温传统热力学模型中进行研究。将液压油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和运动粘度作为随机变量,运用求解函数数字特征的代数综合法建立减振器随机热力学模型,进而获得油液传热过程规律。将油温随机热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和传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随机不确定性理论的引入可行且随机热力学模型比传统模型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0.
航空用新型减振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减振器的国内、外研制的概况.指出了新型减振器的优点,并介绍了新型减振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IMU结构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抖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以其诸多优点在军用与民用导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其体积和重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机抖激光捷联惯导系统IMU小型化设计的关键在于减振系统的设计,而减振器仿真模型的建立是该减振系统模态仿真分析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通过ANSYS中的"Bushing连接"来模拟减振器的方法,并利用模态实验结果修正其参数,最终建立了一个准确的减振器模型,实现了对捷联惯导IMU振动模态的精确仿真与分析,为其IMU结构的进一步小型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一种新型可压缩液体汽车减振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其内特性的数学模型。指出可压缩液体减振器由于腔内充满可压缩液体,其动作连续可靠,其外特性不会发生高频高速畸变,并提供了该减振器外特性试验。  相似文献   

13.
履带车辆磁流变减振器响应时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磁流变减振器是应用磁流变液在强磁场下的快速可逆变特性而制造的一种新型振动控制装置,是履带车辆主动悬挂系统的核心部分。本文从理论上分析磁流变减振器响应时间的组成,在磁流变液的Bingham模型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流体流变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近似算法,并在磁流变减振器的实验基础上,作出阻尼力与位移的曲线图,求出阻尼力突变并达到稳定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激光陀螺捷联惯性组合的系统结构抗振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激光陀螺捷联惯性组合在砂石土路及颠簸路面上跑车出现的精度很差的现象,将问题的症结定位在系统刚度上,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优化支架设计、匹配减振器的硬度、调整支架质心和加表质心的重合度、改善支架减振器的支撑方式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恶劣路况下进行了多次反复跑车验证试验和振动试验,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和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5.
压弯杆件的动荷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轴向动力荷载作用下压弯构件的动力特征,根据压弯构件的动力平衡方程,导出了不同横向荷载形式下的振幅计算公式,分析了横向荷载对杆件动力性能的影响,根据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在实际工程中减小杆件振幅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冲击荷载作用下简支圆板的塑性动力响应统一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求解了简支圆板在中等脉冲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得出了统一的动力塑性极限荷载、内力场和速度场,并给出了上限解和下限解。讨论了静力许可条件和运动许可条件。利用本文的解还得出了简支圆板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内力场和速度场。根据选择不同的拉压比参数,本文所给出的解可以适用于各种拉压异性和拉压同性材料。Tresca解、Mohr Coulomb解和双剪统一屈服准则解是本文的特例,Mises解是本文当=1和b=0.5时的线性逼近。研究结果表明,拉压比和强度理论参数b对动力解的影响要大于对静力解的影响,所以,根据材料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对于更好的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减轻结构的重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捷联惯导系统减振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抖激光陀螺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减振设计。文章描述了一种IMU减振系统设计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当中获得良好的效果。IMU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三大内容。首先是对减振系统中减振器的布局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建立减振系统的六自由度振动响应模型,研究减振器布局方案的频谱特性,比较得到减振效果较优的减振器方案。然后针对获得的减振器布局方案,设计IMU结构框架和各向同性的减振器,并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IMU的减振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获得IMU减振系统的前20阶模态频率和振型,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减振设计。目前这种IMU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已应用到某新型捷联惯导系统当中,减少了系统陀螺精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轴向应力波作用下圆柱壳塑性轴对称动力屈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有限元特征值分析方法对应力波作用下圆柱壳塑性轴对称动力失稳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应力波理论和相邻平衡准则导出了圆柱壳轴对称动力失稳时的特征方程,在分析中同时考虑了应力波效应及横向惯性效应,把圆柱壳塑性动力失稳问题归结为特征值问题。通过引入圆柱壳动力失稳时的波前约束条件实现了此类问题的有限元特征值解法。计算结果揭示了圆柱壳塑性轴对称动力屈曲变形发展的机理,以及轴向应力波和屈曲变形的相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天工程的飞速发展以及先进制造业对加工精度要求的持续提高,对低频微振信号的控制与利用越发受到关注.本文采用驻极体材料,参考动力减振器理论,开发了一种面向低频微振环境的减振俘能一体化装置,建立了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耦合模型.为兼顾减振和俘能的双重要求,本文分析和等效了静电力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的评估,提出了适用于驻极体减振俘能的优化方法.建立了AME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环境,对模型和结果进行了仿真验真.建模和仿真的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的机电耦合模型可以准确描述装置的运动过程,建模与仿真的误差在5%以内.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对参数变化十分敏感,且副结构刚度、初始间距等对减振俘能性能的影响都明显强于副结构阻尼.经过优化,本文设计的驻极体减振俘能装置,能够兼顾减振和俘能需求,可以实现接近于理想动力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也可以在牺牲15%减振效果前提下,获得1700 V输出电压和3.1 m W俘能功率.本文建立的机电耦合模型和动态静电力解析模型,有助于理解驻极体减振俘能机构的工作原理,揭示了非线性静电力的变化过程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郑波  王安稳 《力学季刊》2006,27(4):675-680
本文运用有限元特征值分析方法对应力波作用下圆柱壳弹性轴对称动力失稳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应力波理论和相邻平衡准则导出了圆柱壳轴对称动力失稳时的有限元特征方程,在此方程中考虑了应力波效应及横向惯性效应,把圆柱壳弹性动力失稳问题归结为特征值问题。通过引入圆柱壳动力失稳时的波前约束条件实现了此类问题的有限元特征值解法。计算结果揭示了圆柱壳弹性轴对称动力屈曲变形发展的机理,以及轴向应力波和屈曲变形的相互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