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祖刚  薛敏钊 《光学学报》1996,16(10):465-1470
制备了以苯乙烯锘三苯胺衍生物为空穴传输层Alq3为发光层的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姨光器件。还把不同厚度的恶二唑衍生物加在SA和Alq3之间制备了两种三层结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SA的蓝色发光。进行了器件存放实验,发现了器件在大气中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染料掺杂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s)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 3]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新的有机荧光材料、载流子注入和输运材料 ,以及器件的新结构 ,力求得到发光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尽管蓝色和绿色发光材料的效率已经足够高到实用 ,但红色发光材料仍然存在问题 ,对红色发光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两条实现红色发光的途径 :掺杂能发红光的染料和用稀土离子配合物作基质或激活剂。利用能量传递的原理 ,在有机基质材料中掺杂荧光染料是获得高效、长寿命和所希望发光颜色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稳定性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作为新型的平板显示器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有机发光器件研究的一个目标是发展全色显示。目前绿色和蓝色器件都实现了高亮度和长寿命。有关红色有机发光器件也有一些报道。如 C.W.Tang等报道的 DCM红光器件[1],J.Kido[2]利用稀土有机物作为红色发射体,P.E.Burrous报道的TPP掺杂[3]Y.Hamada报道的ZnTPP掺杂[4], M. A. Baldo利用PtOEp[5]都得到红光。最近 Y. Hamada报道利用rubrene作为辅助掺杂得到的红光器件色度不随电压的…  相似文献   

4.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过程的动态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钧  廖良生 《发光学报》1998,19(2):169-175
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的全过程进行了显微动态观察,发现器件工作时,有机层/金属界面形成的气泡逐渐变大变多,最终导致器件完全失效,气泡不仅含有水汽,还存在大量有机气体。  相似文献   

5.
刘星元  李文连 《发光学报》1996,17(4):376-378
近些年,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rganic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OTFEL)器件的发展非常迅速[1,2,3]。由于它易于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成为发光研究中的热点。目前研究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器件的稳定性。通常,OTFEL器件在空气中的老化速度很快。连续工作时,器件发光的时间约几个小时。在恒定电流驱动下,器件的亮度从快到慢持续下降,同时驱动电压逐渐上升,说明器件的老化伴随着电阻的增大。在研究OTFEL器件老化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现象:器件在恒定脉冲电压驱动下,随驱动时间的增加,初始亮度经过一个短暂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决有机电致发光的稳定性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相继报道了高亮度的蓝色及绿色器件后[1,2]。  相似文献   

7.
有机薄膜材料的电致发光具有低压直流驱动、高亮度、高效率、多色、可制成大面积等优点 ,近几年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它的发展历程、器件的结构与材料、发光的基本原理等  相似文献   

8.
发光效率及稳定性改善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久前,我们报导了以TPD为空穴传输层,Alq为电子传输兼发光层的双层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定电流密度6mA/cm2连续驱动下,初始亮度106cd/m2下降至一半亮度的时间为120小时,而继续操作500小时,亮度仍有38cd/m2[1]。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道一个在上述器件的空穴传输层TPD中掺杂而构成的新器件。这个新器件发光亮度和效率比原器件增加了50%,而稳定性增加了近10倍,初始亮度165cd/m2的半亮度寿命达1200小时。  相似文献   

9.
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 EDs)的发光机理包括电子和空穴从电极的注入、激子的形成及复合发光 ,其中 ,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以得到高效率和稳定性好的器件 ,人们不仅使用了电子注入更为有效的 L i F/ Al[1] 和 Cs F/ Al[2 ] 等复合电极 ,同时也使用了空穴缓冲层 ,如 S.A.Van Slyke等 [3]在ITO和 NPB之间使用 Cu Pc,使得器件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A.Gyoutoku等[4 ] 用碳膜使器件的半寿命超过 3 5 0 0小时 ;最近 ,Y.Kurosaka等 [5]和 Z.B.Deng[6 ]分别在 ITO和空穴传输层之间插入一薄层 Al…  相似文献   

10.
11.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方红  刘旭 《光学学报》1998,18(2):17-222
从有机电致发光薄膜的发光机理出发,通过以Alq薄膜器件、PVK为空穴传输层和Alq为发光层的双层 及PVK掺荧光材料Perylene的双层薄膜器件的研制,从器件的电致姚谱、电流密度-电压特性、亮度-电压特性的曲线的测试结果,计算分析了器件的流明效率、量子效率,并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发光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能级理论分析了器件的姚特性随器件的结构不同所具有的规律。实验表明,加入PVK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s)的主动发光、高亮度等优点,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报道了纳米ZnO薄膜对这种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在普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直接蒸镀一层纳米ZnO薄膜,当纳米ZnO薄膜的厚度为1nm时,器件的电流效率可达3.26cd/A,是没有纳米ZnO薄膜同类器件的1.24倍。适当厚度的纳米ZnO薄膜降低了发光层空穴的浓度,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平衡,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张志林  李述汤 《发光学报》1998,19(4):367-369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是双极注入的发光器件,电极及注入界面是影响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高功函数透明电极及低功函数金属电极是普遍使用的方法,人们还采用高离化势的有机透明电极[1],低离化势的CuPcBufer层[2],plasma处理ITO的方法[3]来改...  相似文献   

14.
多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绿色、红色、蓝色和白色四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掺杂得到了高稳定性的绿色及红色器件 ,绿色器件的半寿命达 140 0 0h(初始亮度 10 0cd/m2 ) ,红色器件的半寿命为 75 0 0h(初始亮度 5 0cd/m2 )。还研究了具有空穴锁定层及非锁定层的两种不同结构的蓝色及白色器件。研究表明无论蓝色还是白色器件 ,具有空穴锁定层的器件稳定性较差 ,老化过程中界面势垒的变化很大。非锁定层的蓝色及白色器件的半寿命分别为 45 0h(初始亮度 5 0cd/m2 )和 30 0h(初始亮度 5 0cd/m2 )。在稳定性改善的基础上研制成功 96× 6 0线 ,分辨率为 2线 /mm的绿色矩阵显示屏 ,设计和研制了驱动及控制电路 ,实现了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15.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对器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了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蓝光成分的发光效率,从而得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压为5V时,电流密度J=0.5mA/cm^2,器件的效率达到最大,流明效率为1.92 lm/W,此时器件的发光亮度接近20cd/m^2。色坐标为(x=O.317,y=0.328)。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是色度很好的白光。并且在很大范围内,色度随器件的驱动电压或电流变化不大,当驱动电压变化至15V时。f=232mA/cm^2,色坐标变化至(x=0.338,y=O.353)。在电压为22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最大,为17 000cd/m^2。此外器件结构相对简单。器件制备的可重复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王小平  张兵临 《物理》1997,26(12):733-735
蓝色波段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是近年来光电子和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最引入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作者分别利用脉冲激光淀积设备和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制备了不同结构的高质量掺杂金刚石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并对其发光光谱特性,频率特性以及发光强度与杂质浓度及激发电压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金旬石薄膜紫外线的发光现象,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稳定的蓝色及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报道了一种稳定的蓝色和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蓝色器件最大亮度为7526cd/m^2,最大效率1.451m/W,半亮度寿命1035h(初始亮度l00cd/m^2)。白色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4850cd/m^2,最大效率2.881m/W,色度x=0.31,y=0.38,且色度不随电流增大而变化,半亮度寿命为2860h(初始亮度100cd/m^2)。  相似文献   

18.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学微腔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祖刚  唐春玖 《光学学报》1998,18(6):93-798
制备了以铝掺杂氧化锌(AZO)透明导电膜为阳极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微腔器件,研究了垂直的光学法布里-珀罗微共振腔对有机器件的自发发射的微腔效应,发出了光谱窄化、发光强度增加及发射的角度依赖关系等现象。具有微腔结构的器件发射谱将高宽只有14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9.
有机薄膜层的结晶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衰减的主要机理之一。研究发现以CaPe做为缓冲层时比没有缓冲层时NPB薄膜更容易结晶,CuPc对NPB薄膜具有诱导结晶作用。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宽角X射线衍射(WAXRD)详细研究了不同厚度、不同颗粒大小的缓冲层CuPc薄膜对空穴传输层NPB薄膜的结晶诱导作用。这个发现为以下结论提供了证据,以CuPc薄膜做为缓冲层的OLED器件的长期衰减可部分归结于由缓冲层CuPc引起的空穴传输层NPB薄膜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Eu3+配合物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子君  李斌 《发光学报》1996,17(3):276-278
自从C. W. Tang[1]百次发表高效、高亮度双层结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EL)器件以来,由于其驱动电压低、可做成大面积及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使其在平板显示和显像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而成为研究热点.可是大多数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制作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射光谱谱带很宽,半高宽一般在100nm-200nm,色纯度不好,不利于显示和显像.于是寻找场致发光谱带窄、亮度高的有机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