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自洽半经典(SCSC)计算确定的基态核子分布,讨论了电模式isovector巨共振性质.特别是,我们不仅考虑了△T_3=0的模式,而且考虑了△T_3=±1模式,从而讨论了此类巨共振的同位旋性质,给出了它们的增强因子及Centroid能量的同位旋分裂.其中增强因子和HF+RPA计算结果相一致,而Centroid能量的同位旋分裂则和实验事实相近.  相似文献   

2.
梁钧  马中玉 《中国物理 C》2007,31(5):470-474
基于带有混合同位旋标量-矢量非线性耦合的有效拉格朗日量, 在完全自洽的相对论无规位相近似的框架内, 通过单极压缩模式讨论了核物质的不可压缩性. 比较核208Pb,144Sm,116Sn和90Zr实验和计算的巨单极共振能量, 给出了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的取值范围. 新的同位旋标量-矢量非线性耦合软化核物质的对称能, 但无损于基态性质与实验的一致性. 讨论了对称能的软化对巨单极共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单极巨共振的相对论平均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松  法列  龙桂鲁 《中国物理 C》2004,28(12):1302-1306
利用最近完成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的计算程序,研究了原子核单极巨共振.计算了16O,40Ca和208Pb的同位旋标量和同位旋矢量单极巨共振.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高激发核中的同位旋标量表面巨共振和偶极巨共振.利用能量权重求和规则的概念在一个简化的模型中计算了208Pb的巨共振能量,而有限温度下的推广的Thomas-Fermi近似则被用于描写有限温度平衡态.结果表明,能量权重求和规则和巨共振能量对体系温度的依赖都很弱.这一微弱的温度依赖可以归因于由温度引起的剩余相互作用的减弱以及参与跃迁的组态数增加这两个效应之间的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核的多体理论出发考虑了(p-1h)和2p-2h之间的耦合, 计算了40Ca的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和巨四极共振的强度函数. 计算结果可初步解释相应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6.
赵维娟  刘建峰  霍裕昆 《中国物理 C》2000,24(12):1137-1141
主要研究中子辐射俘获反应中的共振现象,利用DSD模型计算激发能量在5—25MeV能区的12C(n,γ0)反应截面与En=9MeV时的角分布.所考虑的反应机制包括复合核俘获、直接和半直接俘获、复弹性和非弹性散射道的辐射俘获.计算表明,矮共振的峰值在激发能量为13MeV处;巨共振的峰值位置在激发能量21MeV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在275~321 nm能量范围内重新研究了乙醛自由基通道CH3+HCO的光解动力学. 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的方法探测甲基碎片. 对甲基的伞形振动基态和激发态(v2=0和1)进行了影像探测. 乙醛通过T1电子态系间窜越到S1电子态的解离产物具有很高的动能释放和很低的内能激发,碎片的振动能和转动能随激发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乙醛T1电子态的势垒高度经测量高于基电子态3.881±0.006 eV.  相似文献   

8.
在入射能量E为40和100MeV/u时,对112Sn+112Sn和124Sn+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进行了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计算,系统研究了阻塞率、线性动量转移、荷电粒子多重性、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中子多重性以及束缚核总电荷Zbound随碰撞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子多重性对碰撞参数的依赖在两个能量下都存在着明显的同位旋效应,Zbound在E为40MeV/u时存在着同位旋效应.同时讨论了在较低和较高能量时如何更合理地确定反应事件的碰撞参数.  相似文献   

9.
原子核电荷半径Rc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表明, Rc系统偏离A1/3律, 即随A增大Rc/A1/3系统地递减, 而Rc/Z1/3则比较接近于一个常量. 原子核巨单极共振能量Ex ∝ R-1的大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根本原因在于A1/3律与同位旋无关, 而Z1/3律已部分反映了同位旋的影响. 基于壳模型, 给出了Z1/3律的微观诠释. 壳模型中质子和中子谐振子势强度参数ωp和ωn的差异, 可以用Z1/3律说明. 基于与Wigner的原子核同位旋多重态质量公式(IMME)相似的理论考虑, 提出了核电荷半径改进的Z1/3律.  相似文献   

10.
李国强 《中国物理 C》1989,13(3):252-259
在半经典近似框架下,利用Scaling变换,讨论了静态形变及动力学形变对同位旋标量巨四极共振(GQR)及同位旋矢量巨偶极共振(GDR)的影响.静态形变导致双峰分裂,计算结果和实验事实相一致,动力学形变则解决了不同K(K为角动量投影)间的所有简并.  相似文献   

11.
高远  李希国  李永青  刘建业 《中国物理 C》2005,29(11):1067-1070
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基础上, 假定Θ+通过交换有效的同位旋标量介子σ和ω与其他重子发生相互作用, 研究了强子在包含Θ+的奇异核物质中的性质改变. 讨论并计算了介质中的Θ+和核子有效质量及其对重子密度的依赖关系, 分析了Θ+在核物质中包含的成分大小以及核子的同位旋效应对奇异核物质性质的影响, 进一步计算了不同重子组成比例下奇异核物质的标量密度ρS和矢量密度ρB的对应曲线.  相似文献   

12.
李国强  徐躬耦 《中国物理 C》1990,14(10):931-939
从同一扩展Skyrme力出发,用自洽半经典方法确定球形核基态密度分布ρπ和ρp,用Sum rule方法计算强度函数矩m-1,m1和m3,从而具体计算了isovector巨单极,巨偶极和巨四极共振的平均激发能量,以及isoscalar巨单极和巨四极共振的宽度,部分结果同实验事实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同位旋分馏强度(N/Z)(N/Z)随着碰撞系统中子–质子比和碰撞参数的变化所呈现出的同位旋效应,得到了一些有兴趣的结果.如在碰撞系统质量、入射能量和碰撞参数固定的条件下,(N/Z)(N/Z)随碰撞系统中子–质子比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丰中子系统而言,(N/Z)(N/Z)灵敏地依赖于对称势而较弱地依赖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而缺中子系统,(N/Z)(N/Z)对于对称势和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都不灵敏.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一般核反应中,碰撞参数是各种物理观测量的灵敏函数,但计算结果表明同位旋分馏强度对于碰撞参数并不灵敏,故对于丰中子系统而言,同位旋分馏强度是提取对称势知识的灵敏物理观测量.  相似文献   

14.
广义相对论“星系长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必修  陶必友 《物理学报》1996,45(7):1091-1099
在度规系数为可分离和能量动量张量Ttt=Txx=Tyy=-σ(t,z)形式的假设下.得到Einstein场方程的三个新解,并研究了它们的对称性、奇异性等整体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单粒子壳模型下, 研究了N=8及N=9同中子素的基态性质. 通过在伍兹--萨克逊势深中引入同位旋依赖项, 考虑了同位旋效应对核平均势的影响. 理论计算的均方根半径和自旋宇称值与实验结果整体上符合较好, 尤其是N=9同中子素中的2s1/2与1d5/2中子能级间的能级反转得到了较好的解释. 计算结果还显示在14B和15C基态中存在单中子晕.  相似文献   

16.
用BNV方程讨论了中能重离子反应形成的热核单极巨共振(GMR)的驰豫过程.计算表明,球形热核GMR振荡是各向同性的,共振能与EGMR=80A-1/3公式给出的数值基本一致.核子碰撞和粒子逃逸是引起热核GMR阻尼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16.0°K—20.3°K之间测量了Nb3Sn样品的热容量。Nb3Sn在临界温度附近的比热跳跃值ΔC=2.21(±5%)焦耳/克分子·度。样品的临界温度Tc=17.88°K,转变宽度ΔTc≈0.2°K。ΔC值利用热力学关系式确定了Nb3Sn在0°K时的热力学临界场H0=5300奥斯特。利用本文的结果和文献上关于热膨胀系数的跳跃值Δα及?T/?P值验证了热力学关系式。扼要地描述了比热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核物质理论研究气–液相变结果表明,气–液相变中临界温度Tc随系统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碰撞系统同位旋的增加而减小.利用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同位旋分馏强度随碰撞系统的同位旋和系统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位旋分馏强度与气–液相变临界温度Tc有对应的关系,特别是气–液相变和同位旋分馏都发生在正常核密度以下低密度的spinodal不稳定区.这表明气–液相变和同位旋分馏具有相类似的动力学行为和内在联系,也预示着可以通过对同位旋分馏强度的研究和测量来揭示中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气–液相变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仕华  莫玉东 《物理学报》2001,50(5):964-967
当入射光的光子能量接近Hg1-xCdxTe的E00时,发现了Hg1-xCdxTe的共振拉曼散射,观察到了“禁戒”共振增强拉曼散射,同时也观察到了二级共振拉曼散射.分析了非共振条件下能在样品的(100)面观察到微弱的“禁戒”TO2模以及在共振条件下“禁戒”TO2模大大增强的原因.通过分析,发现由双LO声子引起的二级共振拉曼散射主要  相似文献   

20.
葛墨林  段一士 《物理学报》1965,21(11):1903-1912
本文从解析性和么正性出发,对具有共振行为的π-π散射分波振幅的形式作了普遍的讨论。理论中包含了一个标志与Breit-Wigner共振形式偏离的函数F(l)I)(v),当F(l)I)(v)=1时,振幅恰好具有Breit-Wigner共振形式。具体计算表明,这个函数与1有一定的偏离。利用ND-1方法、交叉对称性、ρ与f0的Bootstrap近似,将所得到的振幅与-90的共振解。计算中考虑了非弹性过程和负半轴色散积分的贡献。计算结果得到,对于J=1,I=1态,vR=6.4,Г1=0.12;对于J=2,I=0态,v(R2)=20,Г2=0.016。这相当于mρ=762MeV,mf0=1283MeV,ρ的半宽度约为45MeV。它们与目前的实验数据是很好符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