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Jastrow关联波函数,重新讨论了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原子核结构函数的作用,发现在选用正确的单粒子能量和包括核子间短程对关联效应在内的核内核子动量密度分布以后,并不能解释原子核结构函数在x>1区域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原子核阻止是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可能探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输运理论,研究了不同中子–质子比的碰撞系统在中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原子核阻止的同位旋效应及其对束流能量和碰撞参数的依赖性.计算表明对于所研究的4个碰撞系统,在从费米能附近到大约150MeV/u的较宽入射能量范围内,近心碰撞的原子核阻止强烈地依赖于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相关性,而对称势对它的影响并不明显.故原子核阻止是提取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灵敏探针.研究还表明动量相关势对原子核阻止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3.
刘建业  谭南虹  乔卫民 《中国物理 C》1989,13(11):1032-1038
本文基于核子交换模型,其中包括不同原子核之间的核子交换和同一个原子核内的粒子空穴激发,同时考虑了能量自由度与质量自由度之间的耦合.目的是研究原子核碰撞中形状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特别是颈自由度和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对于核子交换过程以致对于碎片质量和电荷的一次矩,二次矩,中子质子关联函数以及能量耗散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实验证实,用重离子碰撞合成超重原子核时,准裂变对熔合的抑制是非常重要的.碰撞中双核系统间核子转移所形成的势能面称之为驱动势,它制约核子转移,因而决定熔合与准裂变的竞争.双核系统势能面还提供重离子碰撞合成超重原子核的最佳激发能和最佳弹靶组合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有限温度Brueckner-Hartree-Fock(BHF)方法为基础,利用质量算子的空穴线展开,计算了不同温度和密度下的核物质中单核子势和核子有效质量,特别是研究和讨论了基态关联效应和三体核力贡献对热核物质中单核子势的影响. 研究表明,基态关联和三体核力对单核子势的密度和温度依赖性均有重要影响. 基态关联导致的重排修正具有排斥性,大大减弱了低动量区域单核子势的吸引性,而且基态关联效应对单核子势的贡献随密度增大而增强,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三体核力对基态关联的影响是导致单核子势中重排项贡献减小. 在高密 关键词: 有限温度BHF方法 质量算子空穴线展开 重排修正 单核子势 有效质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同位旋相关的核子碰撞截面的介质修正对于多重碎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包括动量相关作用在内的软势的情况下,介质修正明显地提高了自由核子的发射和中等质量碎片的多重性对于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依赖的敏感性.但对于原子核阻止敏感地依赖于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效应而不敏感地依赖于对称势的形式这一性质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原子核阻止对于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依赖的敏感性主要决定于自由核子碰撞截面的同位旋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一个在较大能量范围内描述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微观修正的Glauber模型,研究了介质效应对原子核反应总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复平均场和复剩余相互作用的壳模型理论,定性地讨论了反核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体系出现窄宽度结构的可能性.一个反核子与一个核子空穴相互作用体系可能存在一种排斥相干的能级.它的位置比零级组态的能量更高,有时甚至大于系统的阈能,它的宽度比零级组态的宽度更窄.在实验上有可能会发现一些窄宽度的共振态和束缚态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下讨论了核子–核子散射过程和矢量介子交换势.给出了赝标π介子和矢量ρ和ω介子的GCM中心力的交换势和NN散射14个分波的相移.研究表明,矢量介子交换势可以替代单胶子交换势以解释核力的短程排斥.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一个在较大能量范围内描述介质中核子-核子碰撞截面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微观修正的Glauber模型,研究了介质效应对原子核反应总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核子-核子碰撞截面(σNN)是描述原子核反应模型中的重要物理量。 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包括质子-质子碰撞截面(σpp)、中子-中子碰撞截面(σNN)和中子 质子碰撞截面(σnp), 它们随着核子能量与核物质密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们在目前研究中提出了多种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关于能量和核物质密度的参数化公式,通过计算12C+12C的完全反应截面,比较了不同入射能量下使用各种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参数化公式对12C完全反应截面的影响。 The nucleus-nucleus cross sections(σNN) include the proton-proton cross section, neutron-neutron cross section, and neutron-proton cross section. σNN change with the variations of the incident energies and the densities. Some parameterizations of σNNas a function of incident energy and density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nuclear reaction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of 12C+12C at different energi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σNN parameterizations in the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of 12 are studied.   相似文献   

12.
在扩展的Brueckner-Hartree-Fock (BHF)理论框架下, 采用Argonne V14 两体相互作用势研究了对称核物质中核子-核子散射的总截面和微分截面, 分别讨论了三体核力(TBF)重排效应和基态关联效应对全同和非全同核子散射截面的影响。 计算表明: 低动量区域的基态关联效应会导致介质中核子-核子散射截面的增大; 而随着密度的增加,TBF重排效应的逐渐加强会减小介质中的核子-核子散射截面。 The nucleon nucleon cross sections in symmetric nuclear matter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xtended Brueckner-Hartree-Fock(BHF) approach with Argonne V14 two body interact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ground state correlation and the rearrangement contribution of the three body force (TBF) on the cross section have been obtained and discussed separately for identical and non identical nucleon collis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magnitudes of the cross section are increased by the effects of the ground state correlation in low momentum transfers,and are suppressed in medium with increasing density when the rearrangement contribution of the TBF force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唯象的角度综述了自由Λ粒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Λ超核中Λ粒子与核子的有效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指出这种有效相互作用是与Λ超核的结构有关的。在Λ超核中Λ粒子的自旋-轨道耦合将远小于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轨道耦合。  相似文献   

14.
金星南 《物理学进展》2011,8(3):348-364
本文从唯象的角度综述了自由Λ粒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Λ超核中Λ粒子与核子的有效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指出这种有效相互作用是与Λ超核的结构有关的。在Λ超核中Λ粒子的自旋-轨道耦合将远小于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轨道耦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NpNn方法研究了A≥100的偶–偶核基态四极形变参数β的系统规律.根据质量数以及价质子(中子)是粒子还是空穴对原子核分组,发现β与(NpNn)1/2的关系曲线是平滑的.不同组中原子核的β变化曲线的斜率和趋势显示,价核子和空穴对核四极形变的贡献不同.通过对近滴线原子核理论形变值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在NpNn方法中p-n价核子相互作用的一般关系可能依然适用于不稳定核.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上有很多现象表明核子共振态△(3/2,3/2)(称为Isobar)是可能被束缚在原子核内的.例如π~-核散射实验中,在比自由△激发能量低几十MeV处有一明显共振峰,这现象可能就是在核内△自由度的被激发(以△表示Isobar,以N表示核子).研究△自由度被激发核的性质的问题已成为一个很有兴趣的课题.我们知道,研究原子核内N-N相互作用是核物理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因为二核子之间的作用势是从微观上了解核性质的基础.同样,研究N-△之间的作用势也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它是研究包含△自由度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α回弯、核子关联和形变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规范空间中的回弯现象总是联系于形状跃迁;α回弯不仅联系于四极形状跃迁,还可能联系于其它的形状跃迁或形状变化.回弯现象也决定于同类核子对关联和n-p关联竞争的结果.综合壳模型基本上能描述核的形状及其随核子数增加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α回弯、核子关联和形变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 规范空间中的回弯现象总是联系于形状跃迁; α回弯不仅联系联系于四极形状跃迁, 还可能联系于其它的形状跃迁或形状变化. 回弯现象也决定于同类核子对关联和n-p关联竞争结果. 综合壳模型基本上能描述核的形状及其随核子数增加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电子与原子核碰撞实验是通过中高能探针探测原子核结构的方法。本文提供了一个高Q2单举准弹性电子原子核散射截面的计算方法,此方法是基于核子-核子短程关联的经验公式与弱束缚近似下的氘核散射截面模型。在弱束缚近似下,氘核可以看成是由近似自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质子与中子的短程关联可以忽略,氘核结构函数可以写成质子与中子结构函数线性组合,从而可以得到氘核的散射截面。根据氘核散射截面以及短程关联的经验公式,可以得到考虑短程关联的原子核A > 2的散射截面。我们将计算得到的散射截面与已有的实验和及Bosted拟合方法的结果比较,发现本文的方法在大xQ2 > 2 GeV2区域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并且对于一些重原子核,尤其是4He核,明显优于Bosted方法的结果。The electron nucleus collision experiments are approaches measuring the structure of nuclei by using intermediate and high energy probe. This paper shows a calculation method of inclusive electron nucleus quasielastic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 at high Q2 which based on a empirical formula of Nucleon-Nucleon Short Range Correlation (NN-SRC) and a model of electron deuteron quasi-elastic cross section in Weak-Binding Approximation (WBA). In WBA, the deuter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quasi-free proton and neutron and the short rang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can be ignored. Therefore the structure function of deuteron can be written as the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at of proton and neutron, then one can get the cross section of deuteron. According to the cross section of deuteron and the empirical formula, one can obtain the cross section of nuclei A > 2 which considers NN-SRC effect. We compare our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existing experiments and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Bosted' fit method, then find that our results match the experiments at high x and Q2 > 2 GeV2 and better significantly than the Bosted's results for some heavier nucleus, especially 4He.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研究了自由核子和冷原子核物质的动力学产生的海夸克和胶子分布。在动力学部分子模型中,所有的海夸克和胶子纯粹来自DGLAP方程描述的QCD涨落过程,而较少的固有海夸克成分忽略不计。在$Q_0^2\sim 0.1$ GeV2标度,选择最大熵方法估计的三价夸克分布作为非微扰输入。使用了在低$Q^2$(本工作研究了自由核子和冷原子核物质的动力学产生的海夸克和胶子分布。在动力学部分子模型中,所有的海夸克和胶子纯粹来自DGLAP方程描述的QCD涨落过程,而较少的固有海夸克成分忽略不计。在$Q_0^2\sim 0.1$ GeV2标度,选择最大熵方法估计的三价夸克分布作为非微扰输入。使用了在低$Q^2$($<1$ GeV2)下饱和的跑动强耦合常数。关于原子核效应,考虑了核子变胖和部分子-部分子重组增强的影响。核子及冷核物质的动力学部分子分布均符合实验观测。应用预言的原子核部分子分布抽取得到部分子在穿过冷核物质时的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