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2.
浅谈彝族火把节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火把节影响广泛,历久不衰,家喻户晓。它具有彝族火崇拜的文化意蕴;反映了彝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佯僙人是毛南族的一个支系,对其历史文化的记载和研究都非常少。观察佯僙人的丧葬活动,通过分析和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文章提出了佯僙人的丧葬仪式反映了其祖先的迁徙历史的观点,认为佯僙人系从广西柳州地区迁移而来,在历史上曾经和汉族有过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4.
墨脱县地处于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少数民族门巴族,因人杰地灵的地理环境、钟灵毓秀的文化风俗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突出体现在门巴族的丧葬礼仪和丧葬文化上,以火葬、水葬、土葬、复合葬、树葬、遗葬、塔葬等多种葬式并存为特色。但最广泛使用的土葬、水葬、火葬以及复合葬四种葬式,并在独特的宗教观影响下,发展出了独特的丧葬观,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5.
"给羊子"是普米族世代流传的传统丧葬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它不仅是一个族群意识形态的象征,更是一个族群精神重组的纽带,故而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基于云南省怒江兰坪县河西乡的普米族传统聚居区的"给羊子"丧葬习俗的调查,从丧葬中的礼物流动、色彩象征以及《丧葬经》三部分进一步探究了普米族丧葬习俗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丧葬制度。作为社会习俗的一部分,丧葬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事死如生;奉行儒家礼仪;等级森严。丧葬制度内容很多,既表现在葬礼的过程中,又表现在坟丘的建筑规模上。丧葬制度直至今天还有着很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彝族在历史上由中国迁徙进入越南后并不称为彝族。而称倮倮族和濮拉族。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对越南彝族的人口分布、迁徙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阐述,以就教于有关彝学研究之方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吴越区域文化之内丧葬文化或习俗的独特特征进行概括和研究 ,揭示丧葬文化与区域文化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 ,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证明文化的区域性存在。  相似文献   

9.
本就凉山彝族的婚姻与家庭、宗教信仰、民宅、饮食与服饰、丧葬习俗、节日、化艺术等多方位研究这些人类古朴、浓烈、独特、珍贵的传统化和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促进彝族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丧葬文化总是与一定群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宗教道德观念相联系的.秦汉以后,三峡地区多次汉族移民,因此,汉族文化与三峡地区文化相互融合,并影响到三峡土著的丧葬文化,与汉族文化一起,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三峡地域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的漆器、服饰、雕刻及宗教艺术具有独特的传统化特征和浓郁的地方化色彩,它们具有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功能,反映着彝族人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重视生养死葬,在丧葬礼仪一系列繁文缛节背后,渗透着中国人沟通人神、穿越生死两界的诗性观念,彰显出中国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伦温情的文化品格,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生荣死贵、生卑死贱的伦常等级观念。刘勰的《文心雕龙》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诔碑篇》、《哀吊篇》就体现了刘勰对传统中国丧葬文化基本精神的理解,以及对悼念类文章语言形式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传统的丧葬礼仪独具特色,守灵唱丧这一仪式尤为感人。本试图把守灵唱丧的各种表现形式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作根据凉山州旅游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节三地”经典性旅游线设想,打出彝族化艺术牌,这个设想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建议,以飨读。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既是一种文化,又是其它文化的载体和传递手段。因此,一个民族的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必然在其语言中保留下来;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用语言文化学的方法,对彝族历史文化中的自亲文化与姻亲文化进行分析,以提供彝族历史文化交叉研究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17.
18.
凉山彝族传统的丧葬礼仪独具特色,守灵唱丧这一仪式尤为感人.本文试图把守灵唱丧的各种表现形式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毕摩化与彝族古代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古代彝族存在独立于毕摩化的古代教育。它以家支为存在,在社会生活及生产中,在教育内容上包容进行了对彝族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婚姻家庭观、学艺术观以及大量的生产生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