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 AC 等离子体显示板拼装成大面积平板型显示屏幕,可用于显示各种文宁 、符号 、轨迹和图形等信息 .本文讨论这种显示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它包括屏幕结构、显示特性、寻址方式、驱动电路以及造价方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IKEv2初始交换存在认证失败和发起者的身份暴露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协议.新的协议采用SIGn-and-Mac认证方法来完成显式密钥认证,并且在协议中让响应者首先证明自己的身份,实现对协议发起者的主动身份保护.同时协议双方在自己发送的消息中包含期望的消息接收者来防止认证失败.另外协议中还引入了不可否认性,使得协议交互双方对自己发送的消息内容不可抵赖.分析表明:新的协议在Canetti-Krawczyk模型中是会话密钥安全的,并且性能上相对于IKEv2仅仅增加了一次对称加密运算,大大优于IKEv1.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理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虚拟仪器理论为基础研制的植物生理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应用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微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数据的数学处理方法.植物生理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卡、通用计算机和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构成,实现了植物生理信息多通道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和处理功能.系统具有测量集成、植株活体无损测量、信息数字化、全自动记录、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地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中存在的交换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通过分析数据交换技术、应用现状和交换需求等,研究和设计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数据交换云总体架构和子系统.数据交换云可实现在一个物理交换平台上运行多个可管理的虚拟交换子平台,有效地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信息交换效率,方便政府部门使用和管理,并能有效解决数据交换与应用耦合度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将CAD技术和焊接技术相结合.研制开发了基于AutoCAD与VB的焊接CCT图形调用系统.首先将焊接CCT图形在AutoCAD平台下制作成图形块,然后通过两种方法实现其调用,第一对AutoCAD下拉菜单进行定制后直接调用;第二应用AutoCAD的ActiveX Automation技术通过Visual Basic 6.0进行调用.并将焊接CCT有关数据制作成数据库.通过调用组织图可以预测焊缝组织.调用性能图可以预测焊缝的力学性能.并且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动态添加、生成并打印报表.系统的实现充分运用了计算机快速绘图、超大容量信息存储功能,实现了无纸化信息传输.有利于焊接CCT图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通过AD/DA接口板,开发实现了一套计算机控制的电化学测试系统.本系统通过计算机向测试系统发送外控极化信号,同时对极化电压和极化电流等实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实时显示以及保存.在目前的工作中,系统实现了单程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这两种最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利用开发的电化学测试系统对一些典型样品的极化曲线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工作良好,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7.
一种直观式大面积显示屏幕已研制成功,它 由20*20 平方厘米的单片AC 等离子 体显示板装拼而成.屏幕的显示面积、可任意扩展,分辨率已达160 -200 线/米 。 配以适当的控制与驱动电路 ,可显示各种立字,符号,表格和圆形等信息。本文介绍这种显示屏幕的结构,原理和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弥补目前基于信息论的信息隐藏模型缺陷,充分利用信息隐藏活动离散化特点,提出了信息隐藏的空间概念模型.该模型利用集合论和矩阵空间概念对信息隐藏各元素进行了空间概念表示,同时对信息隐藏过程进行了空间转换描述,然后推导出了隐藏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阐释现有信息隐藏技术,在隐藏系统的歼发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元数据管理方案.方案采用了基于模型的形式化描述方法,统一了专业网管子系统间的元数据模式;通过引入模型驱动技术,从元模型的抽象层次消除了不同专业网管子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方案还对综合网管环境下的元数据理论和交换机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元数据的管理框架以及元数据交换的Java接口映射.  相似文献   

10.
基于ACARS的飞机实时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飞机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提出利用ACARS空地数据链下载的实时维护数据,结合飞机维修技术文档以及历史维护经验来建立飞机实时监控系统,以期快速准确地诊断故障.该系统有利于地面维护人员实时掌握飞机及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信息,尽早地发现飞机故障,在飞机落地前准备故障解决方案,提高维修水平和排故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延迟抖动的流媒体传输QoS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流媒体的传输服务质量问题,研究给定网络条件下流媒体的自适应传输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抖动的流媒体传输QoS(Quality of Service)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迅速判断网络状态,使流媒体的数据传输与网络当前状态及时吻合,能够获得较低丢包率的同时获得较大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2.
基于UDP的新型数据传输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接的TCP协议虽然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但它无法应用在双端局域网场合。而由于过去IPv4的资源限制和诸多历史原因,使得中国的局域网比例大大超过国外。在国内网络拓扑结构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现状下,基于UDP的“类TCP传输协议”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作者提出了基于UDP的大容量可靠数据传输协议——BUTP(Based UDP Transfer Protocol)。它利用UDP穿透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能力,结合TCP协议的传输算法,实现在双端局域网之间稳定高效地传输数据流。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当前移动GIS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移动空间信息数据分发新需求的基础上,对在移动环境中数据量大、无线信号不稳定情况下的服务访问、数据传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引入对等网络(P2P)技术,解决了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客户端因受网络质量影响和大规模空间数据显示耗时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移动GIS系统的效率与稳定性.实验表明,通过P2P服务缓存下载和地图服务渐进式传输方式,能有效缩短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改善因网络不稳定造成数据丢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从传输线理论出发,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建立了传输线方程.应用传输线方程建立双绞线信道模型,并对该模型在0~30MHz频段进行了仿真分析,且将仿真结果一与法国电信研发部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模型与实测数据一致,因此表明所建模型符合实际情况.该模型的建立对VDSL2系统研究、性能分析和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面向节点群的混合网状应用层组播模型(Hybrid Mesh Application Multicast Model,HM-ALM)中设计并实现了确定性线性网络编码,探讨了网络编码对提高组播性能的作用.实验表明,网络编码能减少传输延迟和增强系统健壮性.使用网络编码后系统传输延迟减少了约50%;在系统动态变化时,正确接收数据的节点数可以达到最大值,系统能更快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机械法联络通道作为一种新兴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开展监测技术研究对其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工程中监测目标集成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以宁波地铁机械法联络通道项目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联络通道施工安全在线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分为应用层、传输层、感知层三个部分,并且具有采样、存储、传输、数据处理和预警功能.通过开展缩尺模型试验,测试了联络通道掘进过程中的变形及应力发展规律,并检验了监测系统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测、无线传输等目标,满足实际工程的监测需求,可进一步推广至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7.
16路光电隔离数字量输入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电隔离电路和PC总线通用的I/O模块,设计16路数字信号输入板.该板将终端显示处理系统与前端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光电耦合隔离开来,避免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较好地解决了16路数据传输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和数据实时有效传输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复杂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给出一种基于脉冲编码调制原理实现高速数字传输系统中低速设备接入的方法.用Xilinx公司的XCS20TQ144器件设计了基于单倍数据通道的紧凑型乒乓交换模型,实现32路低速异步串行数据与2Mb/s的E1数据流之间并行转换.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时序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接口设计方法节省了器件资源,提高了工作速度.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的实际运行,说明该设计方法在数据传输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普及以及4核和8核CPU手机的出现,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和移动终端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移动用户的广泛参与使得地理信息的采集和上传下载数据巨量,致使有限的带宽传输速率与海量信息传输需求存在矛盾.针对移动用户对空间数据的高压缩率和高失真度容忍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矢量地图数据压缩方法,通过去除冗余点、平移坐标轴和转换数据类型3个步骤,可2次压缩数据.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综合压缩率接近70%,可有效降低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负荷,节约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受限和多跳路由的特点,将蚁群系统原理用于网络的广播和数据聚集中,提出并仿真实现了一种能够最小化传感器网络的总能耗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数据表明,基于启发式蚁群系统的算法,能够较快的收敛,并找到最优解或是近优解;在网络节点数不同(10~50)的情况下,该算法的单次广播能耗和通信距离比现有的两种主流广播协议算法分别减少了20%~60%和14%~20%,因此其网络生存时间增加了10%~100%,表明该算法总体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