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Cu-Pd合金的固态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热分析,电阻和伦琴射线方法修正了Cu-Pd合金相图,在300 ℃经过2200 h热处理后,含Cu9%~32.5%(原子分数)范围内合金由α→α〃,含Pd35%~55%(原子分数)合金由α→β.这两个相区的最高有序-无序转变温度分别为510和655 ℃.  相似文献   

2.
利用液态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Fe68Si32合金的液态结构,获得了结构因子、径向分布函数、原子间的最近邻距离和配位数.结果表明,在1250~1450℃范围内液态合金的最近邻距离为0.259~0.260nm,配位数为10.3(±0.2);液态合金的结构因子在Q=15.5nm-1处有一明显的预峰存在.根据预峰的特性,建立了Fe68Si32熔体的结构模型,即体心立方结构的有序Fe3Si原子团以共面的方式形成Fe3Si面心立方超结构(DO3);合金在1250℃的径向分布函数的Gauss分解结果与合金的面心立方模型吻合较好.预峰的产生是面心立方超结构原子团中Si原子之间相互关联的外在表现.Fe68Si32合金的固态X射线衍射显示合金中含有Fe3Si相,而且其特征峰与合金的结构因子的峰位基本一致,表明Fe68Si32合金的液固态结构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3.
利用液态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Fe68Si32合金的液态结构,获得了结构因子、径向分布函数、原子间的最近邻距离和配位数.结果表明,在1250~1450 ℃范围内液态合金的最近邻距离为0.259~0.260 nm,配位数为10.3(±0.2);液态合金的结构因子在Q=15.5 nm-1处有一明显的预峰存在.根据预峰的特性,建立了Fe68Si32熔体的结构模型,即体心立方结构的有序Fe3Si原子团以共面的方式形成Fe3Si面心立方超结构(DO3);合金在1250 ℃的径向分布函数的Gauss分解结果与合金的面心立方模型吻合较好.预峰的产生是面心立方超结构原子团中Si原子之间相互关联的外在表现. Fe68Si32合金的固态X射线衍射显示合金中含有Fe3Si相,而且其特征峰与合金的结构因子的峰位基本一致,表明Fe68Si32合金的液固态结构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用穆斯堡尔谱及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不同Fe含量的Ni-Fe合金电沉积层的结构.当Fe含量小于46 at%时,该合金层为γ相(F. C.C.);Fe含量大于63 at%时为α相(B.C.C.);在46 at%~63 at%之间两相共存.Fe含量为25 at%左右时,存在部分有序的Ni_3Fe结构;Fe含量为35 at%~46 at%时,出现富铁相γ’(F.C.C.).由于富铁相的存在,使Fe含量在约46 at%时出现α相,而在冶炼的Ni-Fe合金中,只有当Fe含量达70 at%时才出现α相.γ相合金的晶格参数一般随Fe含量的增加而增大,Fe含量在~25 at%时,因有序的Ni_3Fe存在使晶格参数略为减小.当α、γ相共存时,γ相合金的晶格参数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原位光沉积将不同贵金属Cu、Ag、Au、Pt、Rh、Pd和Cu-Pt、Cu-Pd、Pt-Pd、Au-Ag作为助催化剂负载在MgAl层状双金属氧化物(MgAl-LDO)/TiO_2催化剂表面,研究了助催化剂种类对MgAl-LDO/TiO_2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Cu、Ag、Au、Rh和Ag-Au时,还原反应倾向于生成CO,而沉积Pt、Pd、Cu-Pt、Cu-Pd和Pt-Pd时,反应倾向于生成CH_4.在所选择的助催化剂体系中,Au是最佳的单一金属助催化剂,Cu-Pt则是最佳的双金属助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6.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Co-B非晶态合金,用ICP、DSC、SEM、BET、SAED和XRD技术对样品的组成和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o-B非晶态合金的新应用-用于催化PH3分解制备高纯磷,考察了催化分解反应条件对分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B非晶态合金对PH3分解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 390℃时分解率达84.7%, 420℃达90.2%, 450℃时99.8%.  相似文献   

7.
废水中偏二甲肼在Ni/Fe催化剂上的催化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Ni/Fe催化剂对废水中偏二甲肼臭氧化分解的催化作用,考察了组分含量、体系的pH值和偏二甲肼初始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i/Fe催化剂对水中偏二甲肼的臭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组分含量、体系的pH值和初始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程度不大.对催化剂的XRD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主要由尖晶石结构的铁酸盐和FeNi3合金相组成,催化剂的良好催化性能与催化剂中尖晶石结构的铁酸盐和FeNi3合金相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Al-Fe-Ce非晶合金的局域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十面体短程序对非晶合金的形成及热稳定性的影响.Al-Fe-Ce非晶合金中的二十面体短程序均匀弥散分布在非晶基体中.Al颗粒被二十面体化学短程序紧紧包围,二十面体化学短程序阻碍了Al颗粒的长大,面心立方铝(fcc-Al)的形核需要二十面体结构的分解及溶于其中的元素的扩散.二十面体结构单元的存在和均匀分布有利于增强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非晶相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水对氩气中催化法分解甲烷制备单壁碳纳米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柠檬酸法"制备W-Fe-MgO和Mo-Fe-MgO催化剂,以Ar为载气,在1273 K催化分解CH4制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发现原料气中加水和不加水对产物的影响极大.不加水时,产物中SWCNTs含量极低,以无定形碳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主;加少量水时,产物绝大部分是直径在1~3 nm左右SWCNTs形成的管束.在1273 K下,H2O分压在0.67~2.0 kPa时得到SWCNTs含量较高的产物,100 mg催化剂上的碳产量为40~52 mg.进一步增加原料气中的水分压到2.7 kPa,则无碳产物生成.通过对比实验、粗产物XRD分析和对反应尾气质谱检测,可得如下结论:在Mo-Fe-MgO和W-Fe-MgO催化剂中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化物是CH4分解为无定形碳的活性相,Fe-Mo合金相是CH4分解得SWCNTs的主要活性相.当反应气中无水时,CH4在催化剂中的氧化物和碳化物上生成的无定形碳起决定作用,而Fe-Mo合金上生成SWCNTs的反应相对减少,使产物中SWCNTs含量很低;反应气中有少量水时,水抑制了催化剂中氧化物和碳化物上无定形碳的生成,使CH4在Fe-Mo合金上分解生成SWCNTs成为主反应,此时产物中SWCNTs含量较高;水量过大时,催化剂中氧化物不能被还原为金属,故无SWCNTs生成,而此时水也抑制了无定形碳的生成,因而无任何碳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10.
有序介孔锰氧化物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水中诺氟沙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了有序介孔氧化锰,并用过氧化氢氧化诺氟沙星的降解率及其抗菌活性变化评价了其催化活性.研究发现,有序介孔锰氧化物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低pH有利于提高其催化活性.与单独过氧化氢氧化过程相比,有序介孔锰氧化物的存在明显减弱了诺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叔丁醇对催化体系的抑制作用表明有序介孔锰氧化物促进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羟基自由基.通过对诺氟沙星在催化过程中的分解产物鉴定,提出了可能的分解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