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能否为全球转播电视节目的一道数学题欧其焕(福州外国语学校350007)为了论述方便起见,先把《数学题解辞典(立体几例》(以下简称《辞典》)中第632题及其分析与解答抄录如下:632要使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人都能看到全球各地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2.
同步卫星覆盖面积问题浅探孟春霆(天津微山路中学300222)《数学通报》1995年第3期发表的欧其焕先生《关于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能否为全球转播电视节目的一道数学题》一文,对《数学题解辞典(立体几何)》第632题的分析与解答进行了剖析及修正,但仍有美中...  相似文献   

3.
贵刊 2 0 0 2年第 9期《覆盖的应用》一文指正了《数学题解辞典》一书中出现的“同步卫星距地面 1 2 740公理”的错误 ,作为中学生是值得赞许的 ,但该文又提出用 4颗同步卫星组成正四面体的覆盖网 ,这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 .卫星能和地球同步 ,只有位于地球赤道正上方、并同步于地球自转方能实现 ,才能表现为“同步” .作者们显然并没注意到这个简单的物理事实 .因而 ,在赤道上空无论如何是布置不了这样的“四颗卫星系统”的———从几何上说 ,所有的同步卫星 (无论有多少颗 )其实都只是在赤道平面上一个同心的大圆上 ,而绝不可能成为文中说的…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阶段 ,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三角形的性质 ,其中三角形中线性质 :在三角形中 ,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这一点通常被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 ,且重心把每一条中线分为从顶点到重心与从重心到中线所在边中点距离之比为 2∶1的两条线段 .这是人所共知的 .图 1然而 ,三角形中线的另一个性质 :(下称“中线模型”)“设AD为△ABC的BC边上的中线 ,任作EF使EF∥BC ,分别交AB、AD、AC(或其延长线 )于E、P、F ,如图 1,那么 ,AD穿过EF的中点P ,即FP =PE .”却很少在课堂上应用 ,也未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这个与中线相关的平分…  相似文献   

5.
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正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距离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就能构成三角形(按角分类)时点P集合的几何特征和不能构成三角形时点P集合的几何特征展开讨论,问题展示它构图的精美性、讨论方法的实用性.图1构图为直角三角形的点的部分分布首先对能否构成三角形进行讨论.在初中平面几何里有这样一个证明问题:P是正三角形ABC外接圆劣弧BC上任意一点,求证:PA=PB PC.由此可见,在正三角形的外接圆上的任意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为边是不能构成三角形的.可以猜想不在外接圆上的任意一点均能构成…  相似文献   

6.
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 :图 1如图 1,a、b是已修好的两条铁路 ,铁路的前方是尚未开辟的小山丘 .现要经过工厂P增筑一条铁路 .使在山丘开辟后 ,能与a、b两铁路相会于一点 .请你确定这条铁路的位置 .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玄 .其实是要过P作一条直线 ,使它经过已知直线a、b的交点Q .由于Q点现在不能作出 ,用尺规也接触不到 ,我们称Q点为不可及点 .但我们可用三种方法作出这不可及点Q ,以解决上面的问题 .图 2作法 1 利用三角形三条高相交于一点的性质 ,即过P作a的垂线 ,和a、b分别交于D、B .同样 ,过P作直线b的垂线 ,和a、b…  相似文献   

7.
题 11 将一个用细铁丝制成的正四面体浸入肥皂水中 ,使铁丝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 ,取出后发现正四面体铁丝上的薄膜的面积是正四面体的中心及六条棱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和 .试证明 :正四面体铁图 1 题 11图丝上的薄膜面积最小 .解 建立如下立体几何模型 :正四面体内一点与各棱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和最小当且仅当该点为正四面体的中心 .如图 1,正四面体ABCD内一点P在三组对棱上的垂足分别是P1 ,P2 ,P3 ,P4,P5 ,P6 .AB ,CD ,BC ,AD ,BD ,AC的中点分别为Q1 ,Q2 ,Q3,Q4,Q5 ,Q6 .易知 ,Q1 Q2 ,Q3Q4,Q5 Q6 分…  相似文献   

8.
楼可飞 《数学通讯》2001,(23):20-21
定理 1 过三角形的重心任作一条直线 ,把这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证明 :这两部分面积之差不大于整个三角形面积的 19.图 1 定理 1图分析 如图 1,过△ABC的重心G的任意直线分别交AB ,AC于E ,F ,过G作平行于底边BC的直线分别交AB ,AC于P ,Q .先证明 :SPBCQ-SAPQ=S9,这里S表示△ABC的面积 .事实上 ,SPBCQ-SAPQ =S - 2SAPQ=S - 2·4S9=S9.后证明 :SEBCF-SAEF<SPBCQ-SAPQ (1)由于∠EPG =∠A ∠AQP >∠AQP ,故能在△EPG内作直线PR ,使∠RPG =∠GQF ,…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四边形的有关问题 ,经常要用“取中点 ,连中位线”的方法 ,但到底在什么地方取中点 ,怎样利用中位线呢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例 1 如图 ( 1 ) ,在四边形ABCD中 ,E为AB上一点 ,△ADE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 ,BC ,CD ,DA的中点分别为P ,Q ,M ,N .求证 :四边形PQMN是菱形 .分析 :欲证PQMN为菱形 ,即证明PQ =QM =MN =NP .由已知P ,Q ,M ,N分别是四边形的中点 ,想到它们可能分别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为此 ,先构造三角形 ,因而连结AC ,BD ,可推出PQ =MN…  相似文献   

10.
命题的引伸     
命题 1 求证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的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义教初中几何第二册 197页B组第 2题的 (1) ) .证明 如图 1,设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 ,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r1 ,r2 ,腰AB =AC =a ,腰上的高为h ,连结AP ,图 1则 S△ABP+S△ACP=S△ABC ,即  12 ar1 + 12 ar2 =12 ah .∴ r1 +r2 =h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边三角形” ,那么P点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 ,即有如下命题 :命题 2 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r1 、r…  相似文献   

11.
对两道例题教学的注记214154江苏省锡山市中学文卫星解几P75例2:如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距地面439公里,远地点B距地面2384公里,地球半径约为6371公里,求卫星的轨道方程....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三角形面积划分的一个命题及其应用264400山东省文登市广播电视大学褚学璞已知凸ABC三边BC、CA、ABfor别有。____BP.CQAR___点P、Q、R且干>一A,云生一P,三百一y.求由”‘”””””“““PC’”’QA””RB’””““...  相似文献   

13.
1746年,Stewart首先给出“点到线段上分点间距离公式”.本文引入“面积坐标”(即重心坐标,见[1])把线段上的分点扩张到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点,给出相应的公式.设△A1A2A3的面积为S,Q是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它与Ai的对边构成的三角形有向面积为Si,记SiS=λi,则称有序实数组(λ1,λ2,λ3)为点Q关于△A1A2A3的面积坐标.定理 设Q是△A1A2A3所在平面上的一点,它关于△A1A2A3的面积坐标为(λ1,λ2,λ3),记AiAj=aij,若P为R3中的点,则有:(1)P…  相似文献   

14.
武树理 《数学通报》2002,(11):27-28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本 )《数学》第二册 (上 ) (1 997年 1 2月第 1版 )中 ,用向量方法推导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本文用向量方法给出两种新的推导方法 ,并由此引发了对教材编写的一点建议 ,供讨论 .1 公式的推导已知 :P(x0 ,y0 ) ,直线l:Ax+By +C=0 ,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解法 1 设点P在l上的射影为Q(x1,y1) ,则PQ⊥l,因为直线PQ的方向向量为v→ =(A ,B) ,所以PQ→ =tv→   (t∈R)因此 (x1-x0 ,y1-y0 ) =t(A ,B) ,即 x1=x0 +Aty1=y0 +Bt又点Q在l上 ,所以A(x0 +At) +…  相似文献   

15.
兰太文 《数学通报》2002,(11):F004-F004
文 [1 ]分别表述了抛物线 ,椭圆 ,双曲线的一个几何性质 ,但其表述不够完整 ,未能揭示出本质 .事实上 ,其本质 ,应是二次曲线对称轴上的两个调和共轭点的几何性质 ,因此 ,应将文 [1 ]的结论推广 ,并统一地表述为定理 设A、B是非退化二次曲线Γ的一条对称轴l上的两个点 (不在Γ上 ) ,并设过A点引直线与Γ相交于P、Q两点 ,则 (1 )当A在P、Q之间时 ,等式∠PBA =∠QBA恒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与B关于Γ调和共轭 (即B关于Γ的极线过A) ;(2 )当A在P、Q之外时 ,等式∠PBA +∠QBA=1 80°恒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与B…  相似文献   

16.
在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第六章证明(一)的“1.你能肯定吗?”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颗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相似文献   

17.
<正>引例(课本例题)如图1,△ABC的角平分线BM、CN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分别为点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PE=PF.∴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追问1在三角形内部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有一个,在三角形外部有到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吗?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几何题 :△ABC内 ,∠BAC =6 0° ,∠ACB =40° ,P、Q分别在BC、CA上 ,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 :BQ +AQ =AB +BP .下面给出它的几种证法 .图 1证法 1 延长AB到D ,使BD =BP ,连结DP(如图 1 ) ,则∠D =∠BPD .∵ ∠ABC =1 80°-(∠BAC +∠ACB) =80° ,∴ ∠D =∠BPD=40° ,∴ ∠C =∠D .∵ ∠ 1 =∠ 2 , AP =AP ,∴ △ACP≌△ADP ,∴ AC =AD ,即AQ +CQ =AB +BD .又∵ ∠ 3=12 ∠ABC =…  相似文献   

19.
椭圆(或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其两焦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解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尤其是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时,如果能紧扣圆锥曲线的定义,并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就能图1 例1图达到顺利求解的目的.例1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24 y23=1,F1,F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P是椭圆上一点,且∠F1PF2=60°,求△F1PF2的面积.解法1 ∵a2=4,b2=3,∴c2=a2-b2=1,∴2a=4,2c=2.如图1,设|PF1|=x,则|PF2|=4-x.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 |PF1|2 |PF2|2-2|PF1|·|PF2|·cos∠F1PF2=|F1F2|2,即x2 (4-x)2-…  相似文献   

20.
1 .部分试题选解1.1  (理 11)过抛物线 y =ax2 (a >0 )的焦点F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 ,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为 p ,q,则 1p 1q等于 (   )(A) 4a.  (B) 12a.  (C) 2a .  (D) 4a.解  [方法 1](特例法 )由 y =ax2 得x2 =1ay,于是抛物线的焦点为F( 0 ,14a) ,取过点F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y =14a,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 |PF|=|QF|,即 p =q,且 2 p为抛物线的通径 1a,故 1p 1q=2p=42 p=41a=4a.[方法 2 ](利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抛物线的焦点为F( 0 ,14a) ,由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