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剑英元帅的诗词,是精美丰厚的艺术宝藏,更是鼓舞人心的革命教材。无论从立意、结构、格律(以对仗为主)方面来看,叶帅的七律都堪称典范。功力深湛,的确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叶剑英作为驰骋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战线上的“三骑士”之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杰出活动家。  相似文献   

3.
细节描写是小说用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烘托场面 ,深化诗意最善长的手段 ,在唐人七绝中也有不少这类脍炙人口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4.
七绝,本为来自民间的七言诗,经永明体而为近体诗之一种诗体;竹枝词,本为巴渝民歌,自刘禹锡以降.历代文人多有仿作,所仿作者为文人竹枝词;而客家山歌,则是自明清客家民系形成以来,至今犹传承于客地的鲜活民歌。从这三种诗歌中,可发现雅俗文学之间的交融、碰撞而嬗变的文学雅俗互动的有趣轨迹。  相似文献   

5.
浅论王昌龄七绝诗中月亮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王昌龄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在于把七绝创作与意象经营融为一体,成功地在七绝中运用了意象、意境学说。而王昌龄七绝中最成功的意象则是“月亮”。文章分析了边塞诗、宫怨诗、送别诗中的月亮意象,认为征人月因包含深沉悠远的历史内涵而显得悲壮空旷,宫人月因体现幽愁哀怨的宫女情而显得凄冷孤寂,友人月因寄托真挚深厚的友人情谊而显得真挚旷达。因此王昌龄创造出的以月亮为中心意象的“意境”,拓深了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新余高专学报》2010,(6):F0002-F0002
(一)天高气暖日煌煌,焰火空飞五彩扬。宾客纷临喜同庆,校园今日展浓妆。  相似文献   

7.
七绝,由于其体制短小,刚一开头即已结束,因此在篇意的完整以及布局安排上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初唐及其之前的一些诗人也曾为此做过努力,如采用问句或固定语词搭配等方法作结,使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结构的固定化和程式化。“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则另辟蹊径,他通过大力创作乐府七绝、七绝组诗,以及巧妙地运用转折艺术等方法,成功地破解了七绝在律化过程中出现的篇意较难完整和不易布局谋篇的难题。这一大胆而成功的艺术探索,为七绝的创作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收录了作者1961年秋作的《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甚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笔者认为编注者没有传达作者的原意,其本意应为:屈子赋楚骚之时,掌握着一定的军事权柄,《离骚》是他战斗的实录。屈原在国家危难时,率军奋虎,决心力挽狂澜。毛泽东借史述志,表现他在国际国内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修正主义进行殊死斗争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9.
诗家夫子王昌龄笔下的七言绝句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享有极高声誉.笔者认为,以"愁"为情感基调构筑诗篇是王昌龄之擅长.本文旨在通过赏析诗人有关"愁情"的七绝,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巧夺天工的意境营造手法,并从"边愁"、"春愁"和"离愁"三方面分类评述.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的七绝诗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一些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如《宿新市徐公店》、《小池》、《桂源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谢潭》、《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等都是七绝。这些小诗格调清新活泼,意象新奇灵动,语言流畅风趣,结构婉曲多变,充分体现出了“诚斋体”诗歌“活法”的审美特征。下面仅就其七绝诗中灵活多变的结构艺术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论诗绝句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系统中:在论量形式方面,主要表现为三条线索,即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形式的承传、元好问《诗词三十首》论诗形式的承传及吴可《学诗诗》论诗形式的承传;在论量内容方面,则表现为两条线索,即偏于评诗论人的承传和偏于谈艺论理的承传。上述五条线索,组构出了我国古代论诗绝句的理论批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根据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对部分中晚唐诗人划分为六个派系,而后世学者对这种流派的划分方式多有异议,还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清奇僻苦”一派划分也不合理的状况,结合这一派诗人的生平,对诗人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以说明张为《诗人主客图》对这一派划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憩园>与<寒夜>创作于40年代.与巴金以往的作品相比,叙述语言更加成熟,叙事客观,这标志着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作品主题的深化在思想内容上证实了这种转变.在<憩园>与<寒夜>中,巴金进一步深入开掘反封建主题,并且在创作中开始探索伦理道德体系转型过程中所造成的伦理道德困境.表明巴金此时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金庸小说《连城诀》里爱情悲剧的形成是由整个社会人性贪婪的欲望、封建礼教的腐朽和邪恶等社会因素以及男女主人公性格上的缺陷、女性独立意识的缺乏等个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所生发的意义是切实、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叶嘉莹一生的诗词创作,不以数量取胜.就时间跨度、空间跨度、身份跨度而言,却是古今中外之罕见.且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些作品,不仅是其生命印痕的书写,更是人生苦难的救赎.本文结合作者生平,全面系统地梳理其创作轨迹、内容、特点,阐明创作对创作本体通过宣泄情感、纯粹精神、提升境界等系列过程的特殊提纯净化后所起到的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闽南漳州方言里,"早起"、"早顿"和"头早"都可以用来表示"早饭"的意思,而在实际的运用中,这三个词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们处于对立互补的状态。对这三个词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漳州人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梁宗岱诗学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完成了象征主义诗学的中国化进程。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在形式、意义、意境诸层面全面超越了20世纪20年代诗学,提升了早期白话诗的美学品质,促进了新诗纯诗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起屋”之说并非只限于某些地区口语中使用,在古代它也是作为常见的书面语言,其“起”训“兴建”,发端于先秦,自古迄今一直沿用。可见,“起屋”一语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在世体验,主要是“烦”和“畏”两种状态。所谓“烦”和“畏”,就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虚无性的一种根本性的感受,是一种不在家的感觉。众所周知,李白的诗歌既充满了乐观昂扬的少年精神,也充满了牢骚苦闷。但如果仔细分析李白诗歌的牢骚苦闷的内涵,就会发现这些苦闷并不仅仅来于政治的失意,更来自于他那颗追寻不到精神家园的心灵,亦即来自于他内心挥之不去的“烦”和“畏”。这使他的诗歌获得了厚重的深度,具有强大持久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