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采用低温微波法(60、120、180 W)和电加热法对载甲苯松木活性炭进行再生。比较了这两种再生方法下活性炭的再生效率、升温速率、能耗,并分析了再生前后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5次吸附—微波辐射再生之后,活性炭吸附量基本保持原有吸附量的45%。随着微波功率从60 W 升高到120 W,再生时间从60 min降低到22 min,再生效率从1.7%/min增加到4.5%/min。而传统电加热再生法再生时间为180 min, 是微波法的3~6倍; 功率为60 W的微波加热法的升温速率为178 ℃/min,而电加热法升温速率只有9 ℃/min; 从能耗角度看,微波再生法的能耗为29.7 kJ/g,而电加热法的能耗则为74.3 kJ/g; 并且经检测微波法再生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增强及人们对低能耗、环境友好技术要求的提高,微波技术在活性炭加工方面将倍受关注,文中阐述了微波加热在活性炭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的热载体C,Al2O3以及上述载体添加催化活性组份Ni时在微波加热与普通电炉加热的条件下对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进行裂解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加热方式、催化活性组份与不同热载体对甲苯裂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加热与普通加热相比,对甲苯的裂解无明显影响,但对积C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甲苯的进料浓度为4.86~5.80 g/Nm3,空时为0.124~0.125 s,对不同床料微波加热时裂解率为26.24%~55%,而对于普通加热时,在650℃下,与微波相同的床料下普通加热的裂解率为66.02%~100%;催化活性中心体Ni对其载体有明显催化选择性;甲苯在裂解的同时,有少部分甲苯向芳香族程度增加方向进行了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微波热处理法,分别在大气和氮气气氛两种情况下快速再生了已经充分吸附SO2的颗粒状活性炭.微波热处理过程中,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了样品的一系列热图像,直观显示了温度分布,表明热处理的最高温度仅为300℃.将再生产物用于模拟烟气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大气气氛下,微波再生活性炭的脱硫性能还不及原炭的一半;换以氮气气氛隔绝空气后,其脱硫性能提升到原炭的97%.隔绝空气条件下的微波热处理再生法比传统热再生方法,降低了处理温度、极大缩短了再生时间,体现了高效、低能耗两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微波再生载硫活性炭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辐照方法,进行载硫活性炭的解吸再生,以达到制取高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合格原料气的目的.在微波功率700 W、载气流量0.3 L/min、活性炭量8.0000 g的条件下,实验得出了SO2的出口浓度曲线和活性炭吸附低浓度SO2后的再生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微波加热再生过程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波加热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体是一种有望解决过滤体热再生易损坏难题的新颖方法。本文针对自行设计的过滤体微波加热再生系统建立了一个 2维非稳态传热传质模型。模型考虑了再生过程中微波空间加热、二次空气、微粒燃烧等众多因素 ,并得到了实验验证。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空气保温层、二次空气流速及含氧量、过滤体中微粒沉积量、微波功率及微波加热时间等因素对再生效率、再生速率、再生温度及再生时间等参数的影响。所获得的优化参数被用于实用装置的控制 ,使再生过程缩短到 5~ 7min,而再生温度被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活性炭样品(原料为椰壳、焦油、木质、果壳)对甲苯的吸附再生性能,分析了温度及活性炭的物理结构性质对甲苯吸附行为的影响。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及孔体积测试、甲苯吸脱附(甲苯-TPD)等表征结果表明,原料为椰壳和焦油的活性炭的甲苯吸附量及吸附强度相对较大,原因可能为微孔结构有利于甲苯吸附。吸附评价结果表明,微孔内甲苯的吸附扩散需要一定的活化温度,原料为椰壳的活性炭吸附性能最好,并且经过10次重复再生实验,其饱和吸附能力仍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现场微波加热再生模型与实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求解微波加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内的温度分布,研究了由于沥青混合料介电常数和比热容是温变参数,从而导致电磁场分布和吸收微波功率的非线性变化.建立了电磁场控制方程和热传递方程耦合的二维非线性热电耦合模型,提出了按微波周期为时间步长交替迭代求解该非线性模型的求解方法.使用了工作频率为2.45 GHz的微波系统,通过连续或间歇辐射加热方式,对不同体积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加热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微波加热再生通过辐射热传递能实现瞬间体积加热,具有快速、加热均匀、保证质量和无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再生混凝土应用的逐渐增多,对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剔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混凝土再生骨料剔选方法存在不足,影响到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及再生混凝土的广范应用.利用微波辅助机械的混凝土再生骨料剔选方法是有良好前景的方法,分析微波辅助机械剔选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原理,并通过试验证明了这一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表明微波辅助机械的再生骨料剔选将有助于实现混凝土再生骨料生产的快速高效及所生产出再生混凝土骨料的高品质.该研究将有助于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再生混凝土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氧氯化锆浸渍-限氧热解法制备一种新型的载锆生物炭阴离子吸附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比表面积测定(BET-N2)等手段,对空白生物炭(BC)及载锆生物炭(Zr-BC)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解后的生物炭表面形貌粗糙,均发育有裂纹和蜂窝状大孔结构;与BC相比,Zr-BC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都有降低,且表面元素含C量大幅降低,含O量显著增加,Zr质量分数达到15.7%;Zr-BC表面主要官能团有羟基(-OH)、羧基(-COOH)、锆羟基氧化物等,构成吸附性能的结构基础;当pH值为2时,Zr-BC对磷酸盐吸附效果最显著,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线模型.通过多种阴离子混合吸附测试发现,Zr-BC对水中磷酸盐有较高吸附量,且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典型的无烟煤基活性炭(TX-AC)和烟煤基活性炭(XP-AC)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加热酸碱法和微波加热酸碱法进行活性炭脱灰的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较常规加热耗时少,处理后样品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值高于常规法;TX-AC微波脱灰处理后的BET比表面积由621m~2/g增大到810.1m~2/g,平均孔径由2.19nm增大到2.818nm,XP-AC微波处理后的平均孔径由2.17nm增大到3.064nm。  相似文献   

12.
密闭条件下用微波辐射进行麦草硫酸盐蒽醌法制浆,通过不同药品用量、液比和微波功率的单因素实验.当用碱量为14%、硫化度为2%、液比1∶7、功率450 W时,纸浆得率在50.08%,卡伯值在18.19左右.实验为微波辐射用于传统制浆工艺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微波加热催化再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及其再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述了现有后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着重介绍了微波加热技术与催化再生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再生技术. 台架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微波加热技术与催化再生技术与原机相比, 柴油机排气微粒下降98.2%, 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后处理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以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Ni(Ⅱ),选用成本低廉的大豆秸秆制备生物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炭化温度、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溶液温度、Cd(Ⅱ)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吸附条件,开拓了去除重金属镍的新方法,同时研究了生物炭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实验表明,大豆秸秆生物炭对Ni(Ⅱ)有较好的吸附性能,Ni(Ⅱ)质量浓度为20mg/L,炭化温度为500℃,pH为7,投加量为0.2g,室温为25℃,Cd(Ⅱ)质量浓度为0为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25℃时饱和吸附量为14.38mg/L。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炭化使得秸秆孔道结构增多,表面粗糙程度加剧,比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麦秸秆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稀酸水解实验研究,探讨了原料与稀硫酸的固液比,反应时间、稀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确定麦秸秆最佳水解条件是:固液比为1∶8、0.6%稀硫酸在160℃下反应1 h,得到还原糖浓度50.34 g/L、得率为61.96%.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处理活性炭—吡啶溶液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活性炭、吡啶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活性炭用量、吡啶溶液初始溶液浓度、pH值等因素对微波处理活性炭、吡啶溶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处理后的活性炭对吡啶的吸附具有明显的高效率,3.5min去除率即可达60%以上;而不用微波辐射处理的活性炭对吡啶的吸附,50min后,去除率才达70%。微波辐射使活性炭孔隙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强了其对吡啶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高压加热与微波抗原修复方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对56例乳腺癌组织分别作高压与微波抗原修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抗原修复法检测的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83.93%与80.36%,其中中度阳性和强阳性占阳性总数比例ER为72.34%;PR为73.33%.而采用微波抗原修复法检测的ER与PR阳性率分别为73.21%和69.64%,其中中度阳性与强阳性占阳性总数比例ER为51.22%;PR为51.28%.在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中,高压加热法比微波修复法效果更好、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烧碱-AQ法麦草浆全无氯漂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烧碱-AQ法麦草浆全无氯漂白(OQP)流程中氧脱木素、整合处理和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氧脱木素段NaOH用量2.5%,MgSO4用量0.5%,浆浓10%,温度105℃,氧压0.7MPa,时间75min时脱木素效果较好,对后续漂白有利.整合处理pH值为3时,浆料的自度最高,卡伯值最低.压力H2O2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浆浓10%,H2O2 3.5%,NaOH1.5%,MgSO2 0.05%,EDTA 0.2%,氧压0.6MPa,温度105℃,时间2h.在优化条件下,漂终白度达82.2% I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