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丽萍  张璐 《化学教育》2019,40(10):6-11
从通识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化学的学科地位出发,首先讨论了在化学类通识课程建设中引入跨学科视角的意义和可操作性。随后以通识课"化学与社会"的建设为例,系统地分享了引入跨学科视角后的课程设计理念和内容框架建设,通过课堂实施方案的论述和特色实例的分享总结了课程实施经验,并以学生访谈资料分析讨论了课程取得的效果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向。以期为跨学科理念在化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转化和落地开拓思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详细阐述了综合性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绿色化学"的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通过对教学侧重点的细致化、课程难易程度的普适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考评机制的合理化改革,大大激发了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既明确了"绿色化学"作为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总体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也为其他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验化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实验化学“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反思提高”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为实验案例,通过翻转课堂在学习目标、活动主体与教学流程上的教学设计,详细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并全面评价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林雄超  王永刚 《化学教育》2019,40(10):77-81
针对特色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与基础化学知识的承接和协调问题,将繁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设定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对课程内容重新梳理和组织。以PBL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强化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CBL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直观、生动、形象的案例,促使学生不断思考该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克服了普通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不足的缺点。对知识点的讲解采取"因-果"相承、"点-面"结合、"抽象-具体"对照的授课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为例,按照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巩固的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并对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推动高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洪羽  孙玉希  蒋平 《化学教育》2019,40(16):60-64
对分课堂"的主要环节包括讲授、自学和讨论,这种模式能有效结合课堂讲授和讨论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基于化学教学论的教学现状和特点,采用"对分课堂"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改革思路为:精心整合、优选教学内容;改革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打造交互式学习平台,实施"亮考帮";提升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根据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模式,以"说课"为例探讨化学教学论教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化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飞燕 《化学教育》2006,27(5):32-3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上述目标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就化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实施关键及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化学网络课程有效实施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屹  韦鸿岸 《化学教育》2004,25(2):20-23,35
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角色、地位、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必将引起课程和课堂的重构、引起“教”与“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本文探索新课程改革中构建有新意但又不脱离现实基础、具有个性化的化学网络课程,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学习资源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并探讨化学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应有的课程观和教学策略,解决网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的优化、实验教学的管理以及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了生物制药专业化学课程群的建设方法。整合课程内容方面,通过迁移与分散、删减与归并重组教学内容,实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课程的交叉链接,设置基于知识系统性和应用性的教学专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团队精心制作课件,教师充分利用传统板书并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时,实验项目模块化,基础实验微课化,实验内容网络化;同时,利用“泛雅”资源,积极开发在线课程。化学课程群的创建,促使了化学类课程的协同作用和协调发展,达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课程知识是教师PCK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理解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实施性的化学课程知识、评价性的化学课程知识。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具有层次性、年段性、时段性、区域性和发展性。理解性实践是教师课程知识发展的根本途径。化学教师发展课程知识的基本策略是:理解化学科学;理解化学课程结构;理解化学教科书结构;把握具体内容的深广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具体内容的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2):1747-1760
Abstract

Thousands of organic compounds are present in our water resources and exist in dynamic equilibrium with sediment. Among them are drug and pharmaceutical residues. Many of these residues are chiral, and their metabolit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may also be chiral in nature. Therefore, the determination of chiral ratio of these chiral compounds is required to predict the exact toxicities. The present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esence of ibuprofen, the third most popular clinically used drug in the world, in water resources, its enantiomeric degradation, and the monitoring of chiral ratio of ibuprofen enantiomers and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Attempts have also been made to describe the future scope of chiral analyses of drug and pharmaceutical residues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The activity of eleven separated iron complexes and nine in situ‐generated iron complexes towards 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 have been examined in aqueous solutions with Ce(NH4)2(NO3)6 as the oxidant. Two iron complexes bearing tridentate and tetradentate macrocyclic ligands were found to be novel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s. The one with tetradentate ligand exhibited a promising activity with a turnover number of 65 for oxygen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3.
High arsenic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is found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Bangladesh, India, Vietnam, Thailand and United States. In these countries, the arsenic concentrations have reached dangerous levels for human consumption, especially where the main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is from groundwater. 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rsenic removal, one being the use of iron oxide or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for heavy metal removal. In this study, a novel tannin-based carbon-iron oxide composite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 for arsenic removal and results show that a concentration of 100 ppb As in water could be brought down to <10 ppb with the maximum capacity of the arsenic removal calculated to be 1.5 mg As/g Fe in the nanocomposit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anocomposite and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this renewable resource-based nanocomposit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崔博雅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1,42(11):103-108
在古代哲学中,水被视为一种物质本原。17世纪化学学科形成后,水被定义成一种化学元素。18世纪的化学革命中,水被发现是氢氧化合物。19世纪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水的概念得到微观表征。至20世纪,重水的发现和干水的发明使水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总之,水的概念的发展史,反映了化学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化学研究和化学教育均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肥皂水的质量分数、用量,水的硬度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的实验效果。在常温下,肥皂水遇硬水既可以形成浮渣,也可以分散浮渣;温度过高时,肥皂水遇硬水不会产生浮渣,但会产生泡沫。利用肥皂水不仅可以比较出日常生活中不同水的硬度,还可以使硬水软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特定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运移和转化的历史,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分析了小流域雎水河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雎水河流域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的地矿化度的溶滤水。(2)雎水河全线都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3)部分泉点矿化度相对较高与SO24-较高有关,可能是因为流经了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17.
咸水鱼类与淡水鱼类营养物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六种咸水鱼类和五种淡水鱼类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作了比较研究。认为淡水鱼类与咸水鱼类的氨基酸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相近似,总体上无显著差异。认为咸水鱼类的营养比淡水鱼类传统观点缺乏科学根据,应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8.
水稳定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水吸附性质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因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以及可调的孔结构及孔内环境,在气体吸附、分离以及催化等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由于水蒸气广泛存在于空气和各类工业气体中,深入理解MOFs与水蒸气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并开发具备高水稳定性以及水蒸气吸附与脱附行为可调的MOFs,不仅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推动MOFs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综述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论述:高水稳定性MOFs的设计规律;MOFs对水蒸气的吸附/脱附行为;吸水MOFs在工业气体干燥、沙漠取水、吸附式热泵以及室内湿度调节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氢气以其清洁无污染、燃烧值高等优点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而清洁生产氢气的最佳选择之一即为裂解水. 利用太阳能模拟光合作用实现水的全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能源转化方式,并且已经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水分解的半反应之一--水氧化反应由于其过程复杂,一直是制约水分解的瓶颈. 所以寻找高效、稳定的水氧化催化剂便成为了突破该瓶颈的关键.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以前过渡金属氧簇为基本单元形成的多金属氧簇化合物. 由于多金属氧酸盐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特性,使得其在催化、药物、纳米科技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已被广泛地应用. 多金属氧酸盐的全无机配体可很好地抵御水氧化反应的强氧化性环境,故将其作为水氧化催化剂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并且已有多种多金属氧酸盐被设计为水氧化催化剂. 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水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电解离子水及其生成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美超  马淳安  张文魁  吴庆 《化学通报》2002,65(12):811-813
本文介绍了电解离子水的制备原理和应用。原水经电解后,阳极室生成酸性离子水,阴极室生成碱性离子水。酸性离子水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碱性离子水具有保健作用。同时,简要介绍了离子水生成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