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见酸根阴离子对镁与水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军 《化学教育》1998,19(8):39-41
一、问题的提出镁不能跟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但能与碱性银氨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等产物。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反应途径不同”的缘故[1]:镁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时,其表面形成了难溶的氢氧化镁,阻止了反应的进行;镁与银氨溶液反应时,镁先将银氨络离子中的银置换出来,使镁表面形成了Ag—Mg原电池,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正极:2H2O+2e→2OH-+H2负极:Mg+2OH--2e→Mg(OH)2为了考察这一解释的可信度,笔者进行了下列2则实验。实验1(1)按文[1]方法用硝酸银和稀氨水制取少量银氨溶液;(2)把光亮的镁条置于银氨溶液中,…  相似文献   

2.
周开雄 《化学教育》2005,26(4):53-53,55
在学习了“盐类水解”之后,许多学生认为镁能够与氯化铵溶液剧烈反应的原因是:氯化铵水解呈酸性,镁与水解产生的H+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Mg+2H+Mg2++H2↑;这种观点也为许多教师所认同,在有些教学参考资料上也有类似的解释[1],但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不符合反应事实,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5个实验。实验1:在盛有3.0mL1.0mol/LNH4C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20g镁粉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形成。实验2:在盛有3.0mL1.0mol/LCH3COONH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20g镁粉,观察到有大量气泡生成,…  相似文献   

3.
邹庆松 《化学教育》1997,18(8):9-12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二册第182页中指出:“镁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跟碱起反应。”我们在教学中曾多次做了这样的实验:镁不跟氢氧化钠或氨水等碱溶液反应,但是侯能跟碱性银氨溶液反应。一、实验在2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2mol/LAgNO3溶液和50mL6mol/L的氨水进行混合,得到100mL浓度约为1mol/L[Ag(NH3)2]+溶液,测得pH=12,该混合溶液中,未络会的〔NH。】。lmol/L,然后取3g去掉氧化层的侯条放入该碱性银氨溶液,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十几秒后,见到镁条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的海绵状物质析…  相似文献   

4.
严宣申 《化学教育》1994,15(4):35-36
把光亮的镁带置于蒸馏水(室温)中,看不到持续不断氢气的生成,一般认为这是在镁的表面生成了难溶的氢氧化镁之故。Mg+2H2O=Mg(OH)2+H2(1)若把光亮的镁带放入氯化铵溶液,则有氢气逸出。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深入研究并解释了可溶性镁盐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明确指出由于碳酸氢镁配离子的形成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导致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有效浓度大大降低,因此可溶性镁盐与碳酸氢钠不能直接生成碳酸镁。进一步强调碳酸镁与强酸不能大量共存,明确指出方程式Mg2++HCO3-=MgCO3+H+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段昌平 《化学教育》2012,33(8):82-83
学生做实验时偶然发现,表面擦去氧化膜的镁片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经过进一步的探究实验,认识到镁片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氢气,生成的Mg(OH)2再与NaHCO3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镁、碳酸钠和水。  相似文献   

7.
曾应超 《化学教育》2014,35(23):71-73
通过对生成Mg(OH)2和MgCO3沉淀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及HCO3-存在时溶液中c(OH-)和c(CO32-)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向Mg(HCO3)2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时,先产生Mg(OH)2还是MgCO3沉淀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同时建议在高中阶段最好能避免出现Mg(HCO3)2溶液与少量NaOH反应的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8.
周晓宏  张冬临  刘晓渝 《化学教育》2007,28(8):55-55,6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H4+是一种可提供质子的酸。铵盐溶液在与Mg反应中,根据具体的实验事实可以证明氧化剂不是H2O,而应是NH4+氧化了Mg,NH4+自身被还原为H2和NH3。  相似文献   

9.
沈彩娣  吴文中 《化学教育》2019,40(21):86-89
“镁|NaOH (aq)|铝”所形成的原电池,反应开始镁电极为负极,几秒钟后铝电极为负极,其原因是什么?从原电池形成理论以及通过对Mg和Al分别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角度,详细阐述上述原电池电极性质发生反转的理论基础,体验原电池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在微观层面无实质性差异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镁与铵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在中学化学中存在多种矛盾解释。通过测定镁与不同铵盐溶液、镁与不同阴离子溶液反应的速率和生成氢气的体积,得出镁与铵盐溶液的反应实质:铵根离子是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催化剂;部分阴离子(Cl-,SO42-)催化了镁与水的反应。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2个方面探讨了铵盐溶液对镁与水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婷 《化学教育》2015,36(21):70-72
通过实验探究了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是并不单一的复杂反应,反应生成的棕褐色不溶物不只是单质铜,还含有氧化亚铜,生成的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相似文献   

12.
Indole magnesium bromide, produced by reacting indole with n-butyl magnesium bromide in ether, was reacted with cyclohexanone at ice or room temperature to yield 1-(indol-I-yl)-cyclohexanol (I), which is unstable and may be decomposed easily into indole and cyclohexanone in acidic condition. Indole magnesium bromide reacted with cyclohexanone in refluxing benzene or in anisole at 80°C, to form two products, 1-(indol-3-yl)-cyclohexanol (II) and 1-(indol-3-yl)-cyclohexene (III). (II) could be converted to (III) by heating (II) in phosphoric acid. Reaction of III with maleic anhydride gave a Diels-Alder adduct (IV). Reaction of indole magnesium bromide with cyclohexanone in anisole at 130°C yielded (III) and a trimolecular condensation product of cyclohexanone (V).  相似文献   

13.
The kinetic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magnesium hydroxide and dimethyl phosphite in nitrobenzene was studied.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薄荷基氯格氏试剂与卤代烃的立体选择性反应.薄荷基氯格氏试剂与卤代烃反应生成两种产物:薄荷基衍生物和新薄荷基衍生物,主要产物是薄荷基衍生物.其立体选择性与卤代烃的活性有关,卤代烃的活性越差,立体选择性越好.活泼的苄基氯的反应产物de值为27.9%,活性稍差的α-溴苯乙烯和2-溴丙烯的反应产物的de值在91%以上,活性差的二氯甲烷和溴苯的反应产物的de值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16.
草酸镁二水合物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军  任宁  白继海 《中国化学》2006,24(3):360-364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magnesium oxalate dihydrate in a static air atmosphere was investigated by TG-DTG techniques. The intermediate and residue of each decomposition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ir TG curve. The kinetic triplet, the activation energy E,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A and the mechanism functionsf(a) were obtained from analysis of the TG-DTG curve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second stage by the Popesou method and the Flynn-Wall-Ozawa method.  相似文献   

17.
李雪峰 《化学教育》2021,42(11):86-89
镁在常温下和水发生反应的速率较慢,这是因为镁表面存在氢氧化镁附着层的保护作用,但是镁可以和NaCl溶液发生较快的反应,在产生大量气泡的同时生成白色固体。通过对白色固体进行分析发现,在有Cl-的环境下氢氧化镁会逐渐转化为碱式氯化镁,同时也会导致溶液pH的升高。经过实验探究发现,镁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反应现象存在差异,在反应过程中溶解氧含量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8.
19.
苗深花 《化学教育》1996,17(12):31-31
“镁在水中燃烧”的实验,不宜敞口(装置见图1)进行。因燃着的镁粉和水反应比较剧烈,常常使水溅得很高,操作者有害怕心理,不敢接近烧杯;又因在冷水中做此实验,易熄灭,镁粉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短不利观察实验现象。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