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涛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06,27(9):15-17,38
针对20世纪高中理科教育暴露出的问题并顺应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日本文部科学省重新修订了高中理科学习指导要领.通过对新、旧版学习指导要领中化学内容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新要领》科目设置灵活、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特点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989年3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高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新大纲”)。新大纲的修订是根据1987年日本学校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进行的,将于1994年起实行。  相似文献   

3.
叶晨  张文华 《化学教育》2010,31(11):89-91
加拿大化学竞赛(CCC)倡导将化学和工业、技术、环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宗旨。由于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高中毕业考试和招生制度,因此CCC赛事为学生提供了用全国的标准来衡量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的平台和机会。CCC试题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即“科学素养的培养”,其试题特点,尤其是主观题考查方式对于我国化学竞赛和高考试题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专题研讨会 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育》2001,22(5):21-21,32
为了提高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 ,总结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 ,根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精神 ,全国高师化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于2 0 0 1年 3月 17日至 19日 ,在辽宁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全国化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专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 2 2所高师院校的 35名代表。与会代表就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修订、案例教学以及学位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认为现行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5.
王莉  范勇  徐家宁 《化学教育》2023,44(4):27-30
教学团队立足元素化学课程特点,设计、建设了“科学”“人文”“思政”三融合的元素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将之融入线上线下混合递进式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以同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同时,建立课程思政的集体教研制度,确保课程思政的整体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中教材《社会中的化学》(ChemCom)第6版于2011年6月修订出版。新版教材由原来的7个学习单元变更为8个,新增了"认识社会中的化学"单元,并调整了部分单元的顺序和学习内容,更为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间的紧密联系,并采取了问题导向与学习目标定向相结合的编排方式,不仅保持了化学与社会密切联系的特色,而且重视化学概念和探究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李婷婷  王秀红  伊冉 《化学教育》2019,40(15):76-81
2017年3月31日,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最新的《中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包含于其中。全面、深入分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改订背景、改订方针及改订要项等,发现日本新订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目标的明确化、课程结构的体系化、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学习指导的具体化等。  相似文献   

8.
钱扬义 《化学教育》1998,19(12):9-12,19
本文是高师化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实施4年教学改革试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也是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立项内容之一。针对该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从面向21世纪化学教师培养要求出发,我们提出本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化学实验教学意识,强化实验教学能力,提高素质,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构筑了本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含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测评体系),同时提出新的教学原则和“综合构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彭蜀晋 《化学教育》2011,32(5):7-9,13
日本在2009年公布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取消了设置近40年的理科基础和理科综合(A,B)课程,新设了"科学与人类生活"及"理科课题研究"新课程.分析介绍这2门新课程的设置背景、设置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目的和现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①强调学习结构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②注重量子化学发展史和研究结构化学的科学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③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④采用结构分制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1.
绿色化学课程意识及其课程设计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成  李鹤亭 《化学教育》2005,26(6):13-15
面对学科快速的发展和学科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教师的课程意识对于开展学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化学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于绿色化学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绿色化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绿色化学课程意识觉醒的意义是符合时代的诉求、教师主体地位的提升和绿色化学课程行为的保障。绿色化学课程意识下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绿色化学课程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和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12.
姚薇 《化学教育》2015,36(22):5-8
在明确了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及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实现几个转变:培养理念向"以学生为本"转变,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课程设置向综合化转变,实现学科课程一体化;课程选择向多元化转变,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向层次性转变,注重学习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评价向科学化转变,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现状和行业需求的分析,提出了课程结构与内容相融合的“双模块”和“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就体系中化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教师与课程材料互动关系模型,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凝炼出我国理科教师使用课程材料形态的4个维度:"常规使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并编制了一份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量表。通过对广州市422名初中理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各维度均表现出较好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但未处于很高的水平。不同区域教师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教师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职称教师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常规使用""科学探究"和"STSE"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博  陈钰淳  罗杨婷 《化学教育》2019,40(18):78-82
利用“理科师范生使用课程材料情况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167名理科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使用课程材料的形态进行调查,发现理科师范生在各维度均表现出较好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但未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同专业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实习学校类型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STSE”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实习年级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不存在显著差异;有无家教经验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提出理科师范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燕  王露露 《化学教育》2019,40(11):12-17
ISPAT模板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实践合作实验室"为评估学生是否掌握NGSS的三维内容及帮助教师开展STEM教学而开发的评估工具。该模板秉承FKSE和NGSS的要求,呈现出提供灵活的实践评估路径、落实学习进阶理论、检测三维目标和STEM素养的特点。ISPAT模板的产生背景、内容特点及应用案例启示着我国在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时不仅应研发贯彻实施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估方案以促使标准落地,还应关注科学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以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而科学教育实践的评估也应得到重视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18,39(9):41-47
对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学科的本质及价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等重大变化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8.
李璐  黄翠英 《化学教育》2018,39(11):1-4
以中国、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5国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课程评价等5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特点,为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本校化学实验课程实际,探讨化学实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的改革思路,设置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加强实验内容与实践的联系,坚持导师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王磊  胡久华  魏锐  赵亚楠 《化学教育》2022,43(16):24-29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团队经过20年对项目式学习的不断探索,在项目式学习课程教材资源建设、项目式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评价系统设计、培训模式创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