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法,研究了水溶液中1-羟基芘(1-OHP)与过氧化氢酶(CAT)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OHP对CAT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静态猝灭是引起CAT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1-OHP能与CAT形成1∶1复合物,在290 K下其结合常数为2.96×10~5L/mol.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1-OHP与CAT结合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二者结合距离为3.48 nm.同步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1-OHP-CAT复合物的形成可使CAT构象发生变化,且高浓度的1-OHP对CAT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子对接法预测了1-OHP在CAT上的最优结合位点和详细的结合信息,所得结果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2.
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核壳量子点CdTe/Cd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CdTe/C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不同温度下量子点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了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证明了量子点与BSA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探讨了量子点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CD)光谱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的氨基己酸(A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氨基己酸对BSA的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过程。 计算了2种温度下ACA-BSA体系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分别约为-21.00 kJ/mol、-0.64 kJ/mol和-72.00 kJ/(mol·K),由此推出了二者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摩尔比为1∶1的复合物。 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3 nm。 位点取代实验指出氨基己酸主要结合在位点Site I。 CD光谱表明,氨基己酸诱导了BSA分子二级结构微变。  相似文献   

4.
王芹  张晟瑞 《分析测试学报》2013,32(10):1197-120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谱法首次研究了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hydrochloride,CL)与人免疫球蛋白G(Human immunoglobulin G,HIgG)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Scatchard方程和Vant Hoff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CL和HIgG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常数。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CL可以使HIgG发生荧光猝灭。在298、304、310 K温度下,CL与HIgG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95×104、2.35×104、1.82×104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84、0.87和0.94,表明两者之间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在CL与HIgG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其焓变和熵变的值分别为-30.47 kJ/mol和-16.58 J·K·mol-1,表明其结合过程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可知:CL的加入会引起HIgG二级结构的变化。此外,当HIgG与CL间的摩尔比为1∶4时,CL的加入可引起HIgGβ-折叠结构含量的减小。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2-甲基-2,4-二乙氧羰基-6-三氟甲氧基-1,2-二氢喹啉(M DTDQ),采用共振光散射法(RLS)、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以及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了MDTDQ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理。电化学阻抗及共振光散射光谱分析表明HSA与MDTDQ发生结合形成了复合物;MDTDQ对HSA有荧光猝灭作用,由Stern-Volmer方程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判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通过双对数方程计算出298 K,304 K,310 K时两者的结合常数及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出△H、△S和△G的值分别为-64.28 k J/mol,-131.70 J·mol-1·K-1,-24.95k J/mol,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由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MDTDQ与HSA的结合距离为2.85 nm;同步荧光光谱数据表明MDTDQ引起了HSA构象的变化。采用分子模拟对接分析了MDTDQ与HSA的结合,所得结论与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维生素B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3种温度下B5-BSA体系的结合常数和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5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B5-BSA体系的ΔH=-63.90kJ.mol-1,ΔG=-35.29kJ.mol-1,ΔS=-96.02J.K-1.mol-1.据此可知,B5与牛血清白蛋白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及质子化等.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估算出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1.41nm.此外,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差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5可诱导BSA分子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探讨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丁咯地尔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丁咯地尔对HSA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丁咯地尔与HSA形成了1 ∶ 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K=7.43×102 L·mol-1(308 K).根据F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得丁咯地尔与HSA间的结合距离r=2.64 nm.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丁咯地尔对HSA二级结构的含量产生影响,使HSA的α-螺旋结构的含量明显降低,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毛慧  蔡炳锋  赵波  王正武 《应用化学》2009,26(11):1332-133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Mb)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 结合常数K=3.84×107L/mol, 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模拟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 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苏丹红Ⅱ和Mb相互作用的势能为-9419.9 kJ/mol, 静电能为-7468.8 kJ/mol, 范德华能为-1951.0 kJ/mol. 苏丹红Ⅱ与Mb中His64残基形成氢键, 苏丹红Ⅱ也能与疏水氨基酸残基, 如能产生内源荧光的Phe33、Phe43、Phe106 和 Phe138等发生作用, 这与苏丹红Ⅱ能使Mb荧光猝灭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BSA)-受体(ALA)间的结合距离r=2.90 nm,能量转移效率E=5%。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4.31×103L/mol(26℃),4.27×103L/mol(37℃),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确定了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ALA与BSA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杂多酸盐K7[PTi2W10O40]·6H2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杂多酸盐K7[PTi2W10O40]·6H2O(PM-19)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试验发现,PM-19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HSA与PM-19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A(298 K:2.26×105 L/mol;303 K:1.67×105 L/mol;310K:1.01×105 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51.12kJ/mol;△S=-88.19/-87.85/-88.26 J/K;△G=-24.84/-24.50/-23.78kJ/mol),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计算出了两者之间作用距离(4.21 nm).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PM-19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桔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桔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桔皮苷分子与BSA作用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并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桔皮苷与BSA之间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作用力,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测得了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桔皮苷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光谱法研究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硝苯柳胺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KLH的特征荧光峰猝灭,硝苯柳胺对KLH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硝苯柳胺与KLH之间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81×104 L/mol (25 ℃)和3.01×104 L/mol (37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平均值分别为-15.09 kJ/mol和37.055 J mol -1 K -1,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该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得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为4.61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0403.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硝苯柳胺能够被血蓝蛋白存储和转运, 但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雷尼替丁(Ra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an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测定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结合常数KA,KA分别为5.64×105 L·mol-1(12℃)、5.38×105 L·mol-1(25℃)和5.15×105 L·mol-1(37℃),Ran与BSA以摩尔比1∶ 1结合.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37℃时给体(Ran)和受体(BSA)之间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E=0.20和r=2.51nm.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Ran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Ran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模拟生理务件下抗精神病药布南色林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布南色林对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布南色林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了1∶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K=1.80×104L/mol,且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具有较显著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确定了布南色林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布南色林对人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含量产生影响,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降低,β-转角和无卷曲规则的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塞来昔布衍生物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治疗急慢性炎症的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本文综合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塞来昔布衍生物1-苯磺酰胺-3-羧基-5-苯基吡唑(BCB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表明:BCBP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通过所获取的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可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圆二色谱的分析发现BCBP引起BSA的构象发生改变,其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升高。分子对接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动物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叶酸同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相互作用;根据双对数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两者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叶酸能导致氨基酸的荧光猝灭,三种氨基酸的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从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可知,色氨酸和酪氨酸与叶酸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而苯丙氨酸与叶酸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丽春红2R(P2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2R-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机制为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原因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体系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作用力类型;求出室温下荧光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同步荧光法证实丽春红2R对BSA构象未产生影响;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槲皮素-铝配合物(Que-Al),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运用荧光光谱探讨了Que-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求得了结合常数KA和热力学参数△H、△G、和△S.结果表明,Que-Al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动态猝灭;Que-Al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20.
纳米CdS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世华  黄建滨 《化学学报》2008,66(13):1534-154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H=12.0及不同温度下, CdS纳米晶与明胶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实验发现在明胶溶液中CdS的生成对明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用Lineweave-Burk方程处理实验数据, 发现CdS与明胶发生反应生成了配合物, 结合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 (285 K: 1.07×104 L•mol-1; 292 K: 9.69×103 L•mol-1; 299 K: 8.06×103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m=-14.18 kJ•mol-1; ΔrGm=-21.98/-22.28/-22.36 kJ•mol-1; ΔrSm=27.36/27.74/27.36 J•K-1•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 根据Fö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色氨酸残基4.09 nm,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为探讨纳米颗粒与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