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陈博  陈钰淳  罗杨婷 《化学教育》2019,40(18):78-82
利用“理科师范生使用课程材料情况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167名理科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使用课程材料的形态进行调查,发现理科师范生在各维度均表现出较好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但未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同专业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实习学校类型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STSE”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实习年级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不存在显著差异;有无家教经验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提出理科师范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云波 《化学教育》2012,33(8):64-68
在我国初中实施综合理科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就新课程实施情况对深圳市宝安区所有初中学校所有学科进行了调查,通过2个维度(综合理科教师与所有学科教师、不同类型学校科学教师间)的对比分析,剖析出我区实施综合理科课程的5大有利条件和4大不利因素,同时提出了3大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浙江省某省属重点大学化学专业的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正面社会作用、负面社会效应和个人价值3个维度,调查了大一至大四387名职前教师的化学学科价值观现状,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职前教师在学科价值观上的认识差异。结果发现,职前教师对化学学科价值的整体认识较好,但在3个维度的表现迥然不同;除负面社会效应外,女生对化学的学科价值认识要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的职前教师化学学科价值观存在统计学的显著差异,从大一到大四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课堂教学基元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对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离子反应"课堂教学中基元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者在"时间利用的合理性""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和"匹配度"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比新手教师表现要好;在"资源和手段使用质量"和"基元内容的合理性"2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者在"资源和手段使用质量"上均表现不理想,在"基元内容的合理性"上均表现良好;在基元系统有效性总分上2者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整体上而言,熟手教师的课堂教学基元系统有效性高于新手教师。  相似文献   

5.
就科学模型的理解对553名理科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职前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处于中上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2)科学模型的多个维度之间职前教师的理解水平相当;(3)职前教师对科学模型的认识并非随年级逐渐递增,具有不稳定性、反复性;(4)专业学习内容的差异对教师科学模型的认识有着重要影响;(5)科学模型的认识性别差异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了关于理科职前教师教育中加强科学模型教学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理科课程发展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理科课程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它是当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必然结果。“生活共存体学说”、“自然学习”和阿姆斯特朗的发现法是导致《二般理科》开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理科》的开设樗着综合理科课程正式进入日本学校。随着“理科学习指导要领”的颁布,日本的理科课程改革走上了系统轨道。从理科课程论思想来划分,“二战”后日本大致经过了“生活单元理科课程”、“系统化理科课程”、“探究理科课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教学行为视角,依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理论和课堂教学基元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通过对24位男女化学教师的24节常态课堂中基元系统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男女教师的主要差别表现为:在"时间利用的合理性"和"匹配度"2个维度上,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在"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 和"资源和技术的使用质量"2个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而在总分和"基元内容的合理性"维度上,2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魏壮伟  周青 《化学教育》2019,40(16):50-59
虽然学科教学知识(PCK)在教师教育和科学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但在国内,仍然有许多教师教育者和中学理科教师并不知晓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尚未对国内中学理科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产生实质影响。依据建构的职前理科教师PCK"四要素"结构模型,并在剖析借鉴国内外教师PCK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包含四要素独立发展、四要素分别拓展、PCK形成、PCK整体拓展4个阶段性目标的"阶段式PCK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冯莹  李佳  王后雄 《化学教育》2016,37(5):43-48
以在职高中化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能力在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虽没有系统认识课堂教学诊断,但存在课堂教学诊断行为,且聚焦在"诊教学内容""诊知识与技能"和"诊师生互动"等维度。高中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诊断存在认识表层化、目标狭隘化的误区。不同类型学校、教龄、职称的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课堂教学诊断能力主要受诊断意识、教学经验、职业倦怠等内部因素与师资力量、课堂教学诊断氛围、学生等外部因素影响。从教师、学校、教育部门等方面,对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提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凯  林佳依  陈博 《化学教育》2021,42(17):76-84
美国《科学教师培养标准(2020年版)》针对《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推行而修订,立足于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尤其突出学科内容知识的重要性,补充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文化的要求,强化对工程和技术、交叉概念、学科观念的理解,突出学习进阶规律在科学教师培养中的应用。此外,在学科教学法、学习环境、安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维度做出相应的改动。该标准启示我国:借鉴国际改革趋势出台中国特色的科学教师培养标准,但科学教师培养也要本土化;学科内容知识对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科学教师的培养应立足于学习进阶的规律;职前科学教师培养需要注重学习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绿色化学课程意识及其课程设计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成  李鹤亭 《化学教育》2005,26(6):13-15
面对学科快速的发展和学科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教师的课程意识对于开展学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化学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于绿色化学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绿色化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绿色化学课程意识觉醒的意义是符合时代的诉求、教师主体地位的提升和绿色化学课程行为的保障。绿色化学课程意识下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绿色化学课程目标设计、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和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12.
姚薇 《化学教育》2015,36(22):5-8
在明确了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及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加强高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实现几个转变:培养理念向"以学生为本"转变,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课程设置向综合化转变,实现学科课程一体化;课程选择向多元化转变,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向层次性转变,注重学习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评价向科学化转变,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现状和行业需求的分析,提出了课程结构与内容相融合的“双模块”和“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就体系中化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陈燕  王露露 《化学教育》2019,40(11):12-17
ISPAT模板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实践合作实验室"为评估学生是否掌握NGSS的三维内容及帮助教师开展STEM教学而开发的评估工具。该模板秉承FKSE和NGSS的要求,呈现出提供灵活的实践评估路径、落实学习进阶理论、检测三维目标和STEM素养的特点。ISPAT模板的产生背景、内容特点及应用案例启示着我国在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时不仅应研发贯彻实施科学课程标准的评估方案以促使标准落地,还应关注科学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以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而科学教育实践的评估也应得到重视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18,39(9):41-47
对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学科的本质及价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等重大变化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本校化学实验课程实际,探讨化学实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的改革思路,设置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加强实验内容与实践的联系,坚持导师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李璐  黄翠英 《化学教育》2018,39(11):1-4
以中国、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5国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课程评价等5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特点,为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磊  胡久华  魏锐  赵亚楠 《化学教育》2022,43(16):24-29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团队经过20年对项目式学习的不断探索,在项目式学习课程教材资源建设、项目式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评价系统设计、培训模式创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滕业方 《化学教育》2015,36(18):41-45
面向专业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围绕塑料产品制造领域塑料助剂生产核心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与群内其他专业协同,建起"公共平台课+工程基础课程群+塑料助剂合成课程群+专业群互选课程"的课程体系架构,并以"塑料助剂合成课程群"内的核心课程开发为重点,进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