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新型的含对硝基偶氮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含介晶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其自由基共聚合.利用1H NMR、IR、UV Vis、GPC、元素分析、DTA及POM等手段对偶氮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两种单体的共聚合产物为无规共聚物,而且各聚合物在加热过程中均显示出明显的向列相液晶织构.研究了偶氮单体及其与介晶单体的共聚物的氯仿溶液和聚合物薄膜在紫外光诱导下的光异构化及热回复异构化行为.结果表明,它们在紫外光诱导下均能发生光致变色现象,而且介质对其光化学行为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新型的含对甲氧基苯氧羰基偶氮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含对甲氧基苯氧羰基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其自由基共聚合.利用1H NMR、IR、UV Vis、元素分析、GPC、TG DTA、POM及X 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偶氮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证明两种单体的共聚合产物为无规共聚物,而且各聚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偶氮单体与聚合物在升温过程中均显示出向列相液晶织构,且聚合物的液晶相范围随偶氮含量的增加而变宽.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种新的含对甲氧基苯氨羰基偶氮苯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其自由基聚合产物的合成。利用元素分析,^1H-NMR、UV-Vis、GPC、TG-DTA、POM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偶氮单体不具有液晶性质,而聚合物则具有向列型液晶相存在,并且它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液晶基元直接竖挂于主链上的液晶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含液晶基元的单体,4+4'-(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氧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由此单体与苯乙烯,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液晶性和非液晶性两种序列结构的共聚物.采用DSC、偏光显微镜和X-衍射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液晶行为,发现单体和所有的共聚物(除CP—9外)均有很好的热致液晶性及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随苯乙烯单体单元摩尔百分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相转变温度和热失重温度基本上呈下降趋势.通讯联系人0.sg/dl的溶液,于40oC用乌氏粘度计测定.l·2单体合成合成路线如下:化合物I、11、Ill和IV的制备按文献l’]的方法进行.化合物1、11、Ill和IV经元素分析、‘H—NMR和MS等表征,结果与其化学结构~致.1.3聚合物的合成聚合反应和共聚物结构式表示如下:按单体(IV)与苯乙烯不同摩尔比,以DMF为溶剂,AIBN为引发剂(相当于单体摩尔数的0.50).通过封管聚合,在60oC水浴中反应36h,升温至70oC反应12h,抽滤,用DMF和甲醇洗,真空干燥.2结果与讨论2.l含液晶基元的单体(I)化合物1、11、Ill和IV经测试分析结果与其化学结构一致.由表1可见,单体?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含aminonitro-stilbene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合成、该单体与MMA的共聚反应及对所得聚合物进行的非线性光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缩短stilbene片段与甲基丙烯酰基的连接链长有助于改善单体的聚合性能,增强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对所得聚合物的SHG测定显d33值可达到54pm/v。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含aminonito-stibene 基因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合成、该单体与MMA的共 聚反应及对所得聚合物进行的非线性光学性能测定。对所得聚合的SHG测定显示daa珂达到54pm/v.。  相似文献   

7.
通过重氮盐方法合成含酞菁锰乙烯基咔唑单体,再经自由基共聚合,分别获得了具有光电导性能的含酞菁锰聚合物Ⅰ、Ⅱ、Ⅲ.讨论了采用IR、VV/Vis、元素分析、原子吸收等手段对单体和聚合物Ⅰ、Ⅱ、Ⅲ的结构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光电导机理  相似文献   

8.
详细研究了N-乙烯基咔唑(NVC)与丙类酸丁酯(BA)的共聚反应。用Fineman-Ross法测定了两种单体的竞聚率,发现两单体的竞聚率比较接近,可以进行较好的共聚合反应。通过TEM观察,发现加入共聚单体BA可以大大改善聚乙烯基咔唑(PVK)的成膜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亲单体2-丙烯酰胺基烷磺酸与辛可宁成盐后再聚合,或AMCnS聚合成梳型两亲聚合物后再生CN成盐,可获得含辛可宁的两亲聚合物。AMCnS-CN盐及其相应的两亲聚合物具有比CN好得多的溶解性,易溶于氯仿、THF、乙醇、DMF和DMS等极性不同的溶剂。AMCsS-CN盐好得多的溶解性,易溶于氯仿、THF、乙醇、DMF和DMSO等极性不同的溶剂。AMCnS-CN盐在乙醇/氯仿(V/V=1/2)中比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少量甲基丙烯酸钠存在下单体极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影响。单体极性降低,使粒径减小,聚合整编提高,乳液表面张力和粘度降低,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聚合物分子量提高。MM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只呈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两个Tg,MMA/BA比为2:1-1:2的MMA/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四个Tg,这是由于粒子外机相对富含OSO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少量甲基丙烯酸钠(NaMA)存在下单体极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影响.单体极性降低,使粒径减小、聚合速率提高、乳液表面张力和粘度降低、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聚合物分子量提高.MM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只呈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两个Tg,MMA/BA比为2∶1~1∶2的MMA/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四个Tg,这是由于粒子外面相对富含OSO-3和COO-基聚合物的亚层溶解了较多的水,使BA向粒子中心扩散,MMA向外扩散,造成组成差异和相分离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和表面活性大单体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国强  黄雪红 《合成化学》1999,7(2):182-186
首先合成表面活性大分子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酯(AA-POELE),再通过与丙烯酰胺共聚合的方法得到在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分子结构中引入疏水基团的共聚物改性PAM。因AA-OPELE单体具有表面活性,所以共聚合时无需添加乳化剂。当改性PAM中疏水基团含量为1.10mol%时,其水溶液表现出独特的流变性和增稠性,着重讨论了改性PAM作为乳胶增稠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GCE)和GCE/羟丁基乙烯基醚(HBVE)分别通过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共聚合,获得两种聚醚,然后再分别与4-硝基-4’-羟基偶氦苯(NHA)反应,制备了两种侧链含偶氦苯生色团的液晶聚合物(PAEG、PAV)。用FTIR、^1H-NMR和EA对其化学结构及生色团含量进行了表征,以POM,DSC、TGA和WAXD对聚合物介晶相转变温度、织构、热稳定性及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用铜试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取代聚氯乙烯中的部分氯原子制备了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聚氯乙烯酯(PVC-SR),研究了紫外光照下PVC-SR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反应,考察了光照时间、单体浓度、PVC-SR用量及官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C-SR能有效地引发MMA聚合,其产物是交联型接枝聚合物,且具有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用间歇法和半连续法进行了丙烯酸丁酯(BuA)与醋酸乙烯酯(VAc)乳液共聚合.13C-NMR对共聚产物分子结构测试表明,在间歇法共聚合中随着反应进行其组成及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而半连续法确能制得成份及结构均匀一致的P(BuA-VAc)共聚物.由于BuA水溶性小于VAc,而其竟聚率远大于VAc,间歇法共聚合反应初期只有少量VAc参加共聚合.通过对间歇法共聚合中不同反应时间聚合物的13C-NMR测试,表明反应初期聚合的VAc以单链节或二元序列形式存在于主要由BuA单元构成的分子链中,而并未形成较长VAc链段.对上述试样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试结果与13C-NMR实验结果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用铜试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取代聚氯乙烯中的部分氯原子制备了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聚氯乙烯酯(PVC-SR),研究了紫外光照下PVC-SR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反应,考察了光照时间、单体浓度、PVC-SR用量及官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C-SR能有效地引发MMA聚合,其产物是交联型接枝聚合物,且具有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18.
将二官能度单体(A_2)和三官能度单体(BB’2)反应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方法推广应用于共聚反应.用A2——二乙烯基砜(DV),B2——4,4’-三亚甲基二哌啶(TM DP)和BB’2——N-乙基乙二胺(NDA)单体直接反应合成了超支化共聚物.聚合反应时,TMDP和NDA的仲胺基与DV的双键迅速加成,生成一种带有双键和伯胺基的AB’2型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聚合得到超支化聚砜胺.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色-质联用谱(LC/MSD)等测试手段验证了这一反应机理.产物的支化度随着TMDP与NDA的加料比增大而减小,因而可通过这种共聚合方法来控制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当TMDP与NDA的加料比大于或等于4时,产物是半结晶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MgCl2载体高效催化剂用于丙烯为主体的与乙烯和丁烯-1的二元及三元共聚合反应:选择最佳了共聚合条件;实验测定了共聚单体配比对共聚合活性,共聚物分子量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用^13C-NMR分析了共聚物组成、序列分布和支链结构等微观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以1,4-双(氯甲基)-2,5一二甲基苯(BCMDMB)和1,4-双氯甲基-2-甲氧基-5-壬氧基苯(BCMMONOB)为单体,采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聚(2,5-二甲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DMPV)和聚(2-甲氧基-5-壬氧基)对亚苯基亚乙烯(PMONOPV);并对BCMDMB和BCMMONOB的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碱与单体的摩尔比为20∶1,在室温下聚合时间为30h,碱的pH=14时产率最高。用IR、1H-NMR、UV—Vis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