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少量甲基丙烯酸钠(NaMA)存在下单体极性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影响.单体极性降低,使粒径减小、聚合速率提高、乳液表面张力和粘度降低、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聚合物分子量提高.MM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只呈现一个玻璃化温度Tg,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两个Tg,MMA/BA比为2∶1~1∶2的MMA/BA/NaMA无皂乳液聚合物呈现四个Tg,这是由于粒子外面相对富含OSO-3和COO-基聚合物的亚层溶解了较多的水,使BA向粒子中心扩散,MMA向外扩散,造成组成差异和相分离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MMA/BA/AA/HEMA无皂乳液体系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分步控浊结合种子人聚的新方法合成了MMA/BA/AA/HEMA无皂乳液体系,并对其粒径、耐水性以及贮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无皂体系不仅固含量较高,反应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较好,而且具有优良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自行合成的一种带亲水性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的可共聚单体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IBMA/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对乳胶粒粒径大小、乳液流体力学行为、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拉伸行为及耐水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带亲水性离子基团可共聚单体AHPS的加入可获得0.6μm左右的乳胶粒,乳液  相似文献   

4.
离子型共聚单体参与下的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子型共聚单体参与下的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离子型共聚单体  相似文献   

5.
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自行合成的一种带亲水性磺酸离子基团及羟基的可共聚单体 3 烯丙氧基 2 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IBMA/MMA/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 .对乳胶粒粒径大小、乳液流体力学行为、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拉伸行为及耐水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 ,带亲水性离子基团可共聚单体AHPS的加入可获得 0 6μm左右的乳胶粒 ,乳液固含量可达 60 % ,表现粘度测定结果表明乳液呈Bingham流体 .三元共聚物在动态粘弹谱图上只出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峰 ,是完全的无规共聚物 ,拉伸强度明显大于常规乳液聚合方法得到的聚合物 ,耐水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自行设计并合成的可共聚单体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钠(AHPS)用于MMA/BA/EMA无皂乳液共聚体系,成功的制得了固含量高达60%的稳定的无皂乳液。对其乳胶粒的形态结构、乳液成膜后共聚物动态力学行为、拉伸性能、耐水性及粘接强度进行了研究,并对乳胶粒的成核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乳液聚合体系相比,所获得的无皂乳液的乳胶大小均一,粒径在0.5μm左右,粘度低,储存稳定;共聚物呈安全无规立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在25℃附近,拉伸强度明显增大,耐水性和剥离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HMS)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制得兼具二者优异性能的新型PHMS/丙烯酸丁酯(BA)/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复合聚合物乳液。讨论了PHMS、NMA和引发剂用量对该复合乳液的聚合反应转化率、稳定性及粘度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粒度测试仪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乳液的粒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聚合反应的机理、产物的结构及胶膜性能作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得到了P  相似文献   

9.
MMA/BA无皂乳液聚合机理研究——三阶段成粒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Coulter LS230激光粒径分析仪研究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中单分散粒子的成粒机理。根据理论和实验数据分析,其成核过程为均相成核机理。根据粒径分布和凿子数变化情况,把无皂乳液聚合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成核-凝聚阶段,体系粒子数密度迅速增加,而粒径变化较小;第二阶段为成核-凝聚,增长 -聚并共存阶段,当粒子数密度开始快速减少时,标志着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开始,当初级凿子开始消失时  相似文献   

10.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MMA/BA/双官能团单体无皂共聚乳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马来酸酐和(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系列双官能团共单体,将其用于MMA/BA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了共单体的空间效应、用量、加料方式对其无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用适当的共单体和半连续加料方式,可得到较稳定的乳液,粒径分布接近单分散.凝聚物的生成机理主要是失稳凝聚和架桥凝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步控温、结合种子乳液共聚法,合成了MMA/BA/AA/HEMA无皂乳液共聚折。对共聚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反映出MMA/BA、AA、HEMA以及名加助剂含量对共聚物相结构、力学有显著的影响。随着MMA含量增加,共聚物出现微相分离,断裂强度升高,伸长率降低。随着体系极性基团的增多,相分离趋势加大,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共聚物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由基引发剂用3种不同的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的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HMS)/丙烯酸丁酯(BA)/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复合聚合物乳液,详细他不同聚合方法对乳液稳定性和乳胶粒子的影响。同时对聚合反应的机理,产物的结构作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得到了PHMS/BA/NMA共聚物,单体乳液滴加法所得乳液粒径较小,乳液性能稳定,是制备PHMS/BA/NMR复合聚合物乳淤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乳化剂,对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影响聚合速度的各种因素,得出了聚合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库尔特粒径测试仪、TEM及zeta电位跟踪观测了苯乙烯(St)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无皂乳液共聚过程中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zeta电位变化.聚合物粒径会经历由小到大(某些粒径甚至超过1000μm,分布在0.04~2000μm的极宽范围内),再由大变小(形成的数均分布在0.04~0.18μm)过程,且粒径分布也由宽变窄,最终粒径数均分布集中在0.04~0.18μm窄范围内.结合聚合转化率数据,根据PEG水溶液中进行的St/MMA无皂乳液共聚粒径变化过程,以及zeta电位在聚合过程中异于普通无皂乳液的现象,认为该体系在反应初期形成的粒子会形成粒子堆,并随着聚合反应的继续,带有离子片段的自由基链段不断扩散进入粒子堆表面的小粒子,使其zeta电位不断增强,最终脱离粒子堆.提出了PEG水溶液中St/MMA无皂乳液共聚聚并脱析成核机理.  相似文献   

16.
将簇迁移动力学拓展应用到共聚形态的研究中,对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丁酯从间歇到不同加料速率下的半连续乳液共聚实验的乳胶粒形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从共聚 均聚转折点开始.结果说明:半连续加料时,随着加料速率加快,相分离程度增加,间歇反应时形成了核壳结构.乳胶粒形态模拟结果与文献对此共聚乳胶粒形态的实验表征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7.
以偶氮二异丙基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采用4-乙烯吡啶(4-VP)/丙烯酸丁酯(BA)为混合单体,分别以二乙烯苯(DVB)或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正电性共聚乳液,并用扫描电镜(SEM)、Zeta电位测定仪详细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种类和交联度对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粒子形态和乳液电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三元无皂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结果表明:4VP/BA的无皂乳液聚合遵循均相成核机理。当BA含量低或者微球交联度较小时,高分子亲水性强,临界链长度大,生成粒子数目少,所以粒径大;随着BA含量的增加或者交联度的增大,高分子疏水性增强,临界链长度沽小,生成粒子数目增多,粒径变小,当BA/4VP=1/4(g/g)时,得到单分散共聚乳胶,少量BA与4VP共聚可以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与低分子量或高分子量梯表聚苯基硅倍半氧烷的共混物经原位聚合法制成,用光学透明法,荧光光谱,DSC等技术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环氧硅烷室温交联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Ⅰ.环氧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室温交联剂——环氧硅氧烷(KH-560)的乳化方法。研究了乳化剂类型、用量以及KH-560含量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10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当ω(OP-10)=5%、ω(KH-560)=40%时,微乳液稳定性最佳。微乳液加人无皂水溶胶中制得的交联乳液(用量为5%)室温放置6个月后性能无明显变化,干燥涂膜的交联度达到93%,而且具有较好的耐水、耐溶剂性能(水中溶胀度降低了83%,在甲苯中由原来的溶解变为溶胀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